搜索到806 篇“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的相关文章
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2002年 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普遍分布在世界各地。虽然感染后通常无症状而被忽略,但是这些病毒 偶然也会引起暴发,导致数量比平常更多的病人发展为临床病例,甚至死亡。1 临床综合征 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首先在肠道 或呼吸道里复制,当它一旦进入到血液,感染就可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导致多种疾病。大多数的感染为无症状或表现轻微。关键词: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临床综合征 流行病学 肠道病毒感染 2015—2019年河南省在L20B细胞增殖的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基因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对2015—2019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在转人类脊髓灰质炎 病毒 受体小鼠肺细胞(mouse cell line expressing the gene for human cellular receptor for poliovirus,L20B)增殖的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基因定型和序列特征分析。方法利用VP4-VP2编码区引物EVP4和OL68-1进行肠道病毒 鉴定,均为柯萨奇A组病毒 (coxsackievirus A,CV-A),分别为CV-A4、CV-A8和CV-A10。在利用CV-A4、CV-A8和CV-A10 VP1区特异性引物进行VP1区序列扩增和亲缘进化树构建。结果9例L20B阳性分离物中,1例为CV-A4,1例为CV-A8,7例为CV-A10。通过亲缘进化树构建,CV-A4属于D基因型,CV-A8属于B基因型,CV-A10属于E基因型。结论河南省L20B细胞增殖的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为CV-A4、CV-A8和CV-A10,通过这些病毒 基因特征分析对手足口病和AFP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张璐 肖金波 王文慧 吕宛玉 徐瑾 杨建辉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手足口病 2017年江苏省急性驰缓性麻痹患者感染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2017年江苏省急性驰缓性麻痹(AFP)患者粪便中分离的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NPEV)进行分型鉴定。方法收集249例AFP患者粪便,分离NPEV病毒 ,采用多对引物RT-PCR扩增VP1区基因序列并测序,进行Blast比对和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共分离出NPEV13株,RT-PCR扩增VP1区基因后进行测序分型,其中3株为肠道病毒 A群(CVA2 2株,CVA10 1株);8株为肠道病毒 B群(E6 2株,E11 2株,CVB5、E3、E5、E25各1株);2株为混合感染(A群中的CVA8+B群的E11和B群的CVB5+E6);未分离到C群和D群毒株。结论 2017年江苏省AFP患者肠道 中的NPEV以HEV-B群为优势群,其次为HEV-A群,可为本地NPEV的病原谱研究提供依据。 戚宇华 冷红英 陈强 吴昀 郭宏雄关键词: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 分子分型 云南省2011-201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非 脊髓灰质炎 (脊灰)肠道病毒 (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型别分布及分子进化特征。方法对2011-2014年从云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48株NPEV进行VP1完整编码区核苷酸的扩增与序列测定。所获得的云南地方株基因序列与各基因型原型株进行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并与Gen Bank中选取的代表株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148株NPEV分离株中,肠道病毒 (Enterovirus,EV)A组(EV-A)、EV-B、EV-C分别占31.1%(46株,8个血清型)、64.9%(96株,27个血清型)、4.1%(6株,3个血清型);基因进化树显示,各种血清型病毒 株与对应原型株及代表株聚集;除埃可病毒 10型(E-10)和EV-C96型外,云南地方株与原型株位于不同分支。在4年的流行过程中,同一个型别的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变异程度最高的是EV-C96、E-18和E-5,分别达到21.5%、21.3%和20.4%。结论云南省存在EV多个型别的循环,需持续性监测和探索EV分子流行病学和进化规律。 汤晶晶 张杰 李凯 樊帆 李琼芬 丁峥嵘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2010年-2014年江苏省急性迟缓性麻痹相关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监测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2010年-2014年江苏省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中非 脊髓灰质炎 其他肠道病毒 (NPEV)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脊髓灰质炎 病毒 检验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 分离与鉴定。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1 369例AFP以及162份AFP接触者的粪便标本,共分离出72株NPEV。各年度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AFP病例相关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的分离率与年龄分布无关,不同月份组间AFP病例相关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EV感染相关AFP病例7月-9月最高。结论开展AFP病例相关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监测,尤其是病原体的分型鉴定,对于维持无脊髓灰质炎 的目标及完善全省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的应急处置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吴昀 冷红英 毕诚 胡莹 邓秀英 陆培善关键词:急性迟缓性麻痹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脓毒症患儿人副肠孤病毒 和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感染的特征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通过检测患儿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的HPeV和NPEV,结合临床探讨其在儿童中的感染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来自600例16岁以下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脓毒症患儿的脑脊液标本543份和血清标本173份,其中116例患儿同时收集到脑脊液和血清标本.通过实时荧光RT-PCR和巢式RT-PCR的方法对HPeV和NPEV进行筛查及分型.结果 在最终诊断为CNS感染的136例患儿中,HPeV阳性率为1.5%,NPEV阳性率为16.9%;诊断为脓毒症的51例患儿中,HPeV阳性率为5.9%,NPEV阳性率为3.9%;其他诊断的413例患儿中,HPeV阳性率为3.4%,NPEV阳性率为2.9%.HPeV感染患儿以0月~<3月年龄组最多,而NPEV则以3岁~<7岁组最多.NPEV感染的高峰为7月~9月,而HPeV感染的高峰为11月和12月.结论 HPeV感染患儿年龄低于NPEV感染患儿,HPeV和NPEV可在儿童中引起脓毒症或CNS感染等严重疾病. 吴迪 宋秦伟 张又 钱渊 丁雅馨 赵林清 邓洁 王芳 孙宇 朱汝南关键词: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脓毒症 儿童 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感染对口服脊髓灰质炎 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非 脊髓灰质炎 (脊灰)肠道病毒 感染(Non-Poliomyelitis Enteroviruses Infection,n PEI)对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考克兰(Cochrane)协作网图书馆等数据库,将有关nPEI对OPV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纳入分析。使用综述管理(Rev 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nPEI对接种OPV后血清阳转率影响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是0.8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9-0.97],其中nPEI对接种单价(Monovalent)OPV(mOPV)后阳转率影响的RR是0.69(95%CI:0.63-0.76),对接种三价(Trivalent)OPV(tOPV)后阳转率影响的RR是0.96(95%CI:0.84-1.09);nPEI对肠道 疫苗病毒 排出率(Vaccine Virus Shedding Rate,VVSR)影响的RR是0.78(95%CI:0.61-1.00),其中nPEI对接种mOPV后VVSR影响的RR是0.54(95%CI:0.45-0.64),对接种t OPV后VVSR影响的RR是1.11(95%CI:0.83-1.46)。结论 nPEI可降低OPV血清型Ⅰ免疫原性的同时,也可降低mOPV的免疫原性。提示制定OPV免疫策略时,应考虑nPEI的因素,如尽量避开nPEI高发季节。 胡昱 唐学雯 郭静 陈雅萍 张兵关键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免疫原性 META分析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用于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定性方法的评估 2014年 目的在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NPEV)进行定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既往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分离到NPEV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中和实验鉴定结果和新流程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5株用中和实验方法定性的NPEV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98.7%(74/75),33株用新检测流程定性的NPEV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81.8%。结论荧光定量PCR用于NPEV进行定性的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陈玫 崔志强 赵娜 郭玉 丛艳丽 张俊棉 张振国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宁夏地区1997--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分型鉴定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1997--2011年宁夏地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的73株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NPEV)进行分型鉴定。方法采用简并引物RT-PCR对分离株进行VPl区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较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经过基因测序分析鉴定,73株NPEV中,有4株无法定型,另69株共包括27个血清型,分别属于A组肠道病毒 (HEV-A)和HEV-B组,无HEV-C和HEV-D组毒株,其中HEV-A组毒株包括8个血清型23株,HEV-B组毒株包括19个血清型46株。69株病毒 中,以EV71所占比例最大(9/69),以CVA4、CVA16、Ech024、Ech06和CoxA9所占比例较高。结论1997--2011年宁夏地区AFP病例分离的NPEV以HEV-B组为主要型别66.7%(46/69)。 马江涛 陈慧 袁芳 马学旻 关光玉 詹军关键词: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流行病学 从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看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71型相关性急性弛缓性瘫痪的演变和预后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中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改变,探讨这类非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 71型(EV71)相关性AFP的发生演变过程。方法对我院2011年5至8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中合并AFP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影像学检查及随访,进行早期强化康复治疗,评价疗效,根据早期强化康复后肌力是否恢复4级分为康复组和后遗症组,分析临床特征在两组问的差别,寻找影响预后的因素。应用SPSSl0.0统计包对组间差异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X。检验。结果16例AFP患儿7例最重的瘫痪肢体肌力达到0级,14例非 0级瘫痪肢体合并出现踝阵挛,8例恢复满意(康复组),8例遗留后遗症(后遗症组),最初肌力是否0级(0例VS7例,X2=12.4)、最初腱反射是否消失(2例VS8例,X2=9.6),肌肉是否明显萎缩(0例VS8例,X2=16)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起病1周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脊髓 腹侧内和脑干背侧异常信号且有强化,1周后查则无强化改变,1个月后复查病灶更清晰。结论非 脊髓灰质炎 EV71感染所致的AFP常常同时合并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由于病初瘫痪程度和前角损害严重性的不同,完全恢复或残留后遗瘫痪。MRI的随访有助于了解AFP的病理过程。 彭炳蔚 杜志宏 李小晶 林海生 刘鸿圣 陈文雄 麦坚凝 梁惠慈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随访研究 急性弛缓性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