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88篇“ 骨折延迟愈合“的相关文章
- 双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双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12例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29.9±1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6)个月。采用经皮2枚空心加压螺钉置入进行内固定治疗,未进行植骨。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患侧与健侧百分比)、腕关节活动度、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等数据,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8±8.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均取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3.2)周。术后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螺钉突出或脱出。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0,1)分,腕关节握力为100.6%±7.2%,腕关节屈曲活动度为88.3°±2.5°,腕关节背伸活动度为88.5°±2.2°,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为(98.3±2.5)分,均较术前[4(4,5)分、69.1%±16.0%、61.3°±13.5°、64.7°±9.1°、(61.7±10.1)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且并非必须植骨。
- 荣存敏王芳赵振国曾俊豪徐宝强张清林朱少波韩清銮郭阳
- 关键词:舟骨骨螺丝
- 骨折端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微骨折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应用观察
- 2025年
- 目的 考察1种在局麻下经皮骨折端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骨折端局部注射新技术体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2023年6月在本院就诊并接受本项治疗的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17例纳入研究,在局部浸润麻醉下C形臂X光机或彩超辅助下经皮于骨折端及髓腔穿刺松解并在骨折周围进行骨皮质的滑动钻削,然后将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折端局部多次注射。随访并观察记录患者患侧肢体恢复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率94.12%(16/17),平均愈合时间(5.88±2.50)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伤口感染或骨髓炎等不良事件。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5.12±1.11)vs(0.71±1.21);末次随访患侧肢体功能评定优良率88.24%(14/17),较术前0.00%明显改善(P<0.05)。结论 骨折端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骨折端微骨折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 涂俊波黄晓武李兴旺李晓清
- 关键词:骨折延迟愈合
- 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4月某院手术治疗的120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的基本资料。根据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延迟愈合组(n=26)和正常愈合组(n=94),术后检测血清25-OH-VD和骨代谢指标[甲状旁腺素(PTH)、总1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评估患儿的锻炼自我效能水平和骨量减少程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明确影响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术后延迟愈合的独立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居住地、骨折原因、部位、类型、固定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锻炼自我效能是否良好、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术后血清25-OH-VD、PTH、PINP、β-CTX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锻炼自我效能是否良好(OR=2.032,95%CI=1.077~3.835)、合并骨质疏松(OR=5.114,95%CI=1.860~14.060)、术后血清25-OH-VD(OR=1.125,95%CI=1.040~1.217)、PTH(OR=1.132,95%CI=1.061~1.208)、PINP(OR=1.215,95%CI=1.027~1.438)、β-CTX(OR=5.966,95%CI=1.598~22.267)水平是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术后延迟愈合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经构建风险评估模型ROC曲线显示,以上因素联合检测AUC值为0.99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55%、89.65%。结论: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术后血清25-OH-VD、PTH、PINP、β-CTX水平和锻炼自我效能是否良好、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是其术后延迟愈合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上应对相关因素予以有效控制,施以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风险。
- 朱豪伟郭占豪孙克明
- 关键词:四肢长骨干骨折儿童延迟愈合
- 一种骨折延迟愈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能量参数自动预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骨折延迟愈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能量参数自动预测方法,涉及医学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病例冲击波治疗的影响因素数据;将影响因素数据输入至治疗能量参数预测模型中,得到目标病例的治疗能量参数预测结果;治疗能量参数预...
- 刘文勇杨欣彤王博洋刘岩
- 补肾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肱骨、胫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肱骨、胫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 2021年 12月—2023年1月收治的62例肱骨、胫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康复锻炼及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 2组骨折愈合程度、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 3个月后,观察组Fernandez-Esteve X线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P、BGP、BMP-2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87%,高于对照组的 8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肾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肱骨、胫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可改善骨代谢,有效促进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为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 黄升峰
- 关键词:延迟愈合补肾活血方针刺法
- 赤参壮骨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的疗效评价
- 2024年
- 分析针对骨折患者,应用赤参壮骨汤对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限定时间:2023.02至2024.02;限定对象:骨折患者;治疗方法:常规治疗、赤参壮骨汤治疗。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分析组干预效果较参比组佳(P<0.05)。结论 针对骨折患者,应用赤参壮骨汤治疗,既可改善其愈合情况,还可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对调节骨生长相关因子的作用机制可观。
- 陈维聪
- 关键词:骨折中医证候积分
- 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与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水平与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方法 选取创伤性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71例为延迟愈合组,按1∶1病例对照形式选取创伤性骨折术后正常愈合患者71例为正常愈合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MP-9、PGC-1α、BSA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性骨折愈合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对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正常愈合组比较,延迟愈合组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降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97,95%CI:1.020~1.180)、糖尿病(OR=2.121,95%CI:1.078~4.173)、骨质疏松症(OR=3.933,95%CI:1.242~12.451)为影响创伤性骨折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BMP-9(OR=0.950,95%CI:0.919~0.981)、PGC-1α(OR=0.969,95%CI:0.954~0.983)、BSAP(OR=0.837,95%CI:0.750~0.935)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联合预测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大于BMP-9、PGC-1α、BSAP单独预测的0.778、0.791、0.788(P均<0.05)。结论 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降低与创伤性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密切相关,血清BMP-9、PGC-1α、BSAP水平联合对创伤性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王旭徐魁伟冯殿发张晓志
-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折延迟愈合
- 基于R软件的某中医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中药方剂数据挖掘
- 2024年
- 目的:探讨我院应用中药方剂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并总结其治疗规律,为临床提供新的中医诊疗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HIS系统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频次分析、关联规则、phi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探索中药方剂的组方模式及其中的诊疗思路。结果:共纳入215例病例,包括药物179种,药物类型42种,药物功效308种,药物主治病症566种,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肺为主,强关联对药21个、角药262个,药物共现网络有73个节点、806条边。其中“骨碎补、杜仲、自然铜、淫羊藿、狗脊、土鳖虫、龙骨、续断、合欢皮、黄芪、红花”药物之间phi相关性最高;可能的新方剂组合4个,包括“狗脊、龙骨、自然铜、杜仲、黄芪、淫羊藿、土鳖虫”“合欢皮、骨碎补、牛膝、续断、当归、川芎、红花”“青风藤、蜈蚣、地龙、桂枝、粉葛”“麦芽、山楂、薏苡仁、北沙参、白术、远志、苍术、酸枣仁、茯苓、甘草、珍珠母”。结论:我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采用的中药方剂为补益肝肾、续筋接骨为主的药物,形成了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新方剂组合,为未来的中医药治疗策略提供了创新思路。
- 熊伟程凌李文文叶晓波韦玲芝
- 关键词:骨折延迟愈合中医药治疗数据挖掘中药方剂
- 自拟促愈汤联合射频治疗仪治疗老年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骨折延迟愈合是骨科常见的难治病。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而骨折延迟愈合是指超过同类骨折正常愈合的最长期限而未愈合,骨折断端间隙过大,骨质疏松、骨痂形成量少或无,但骨髓腔仍通,骨折断端无硬化。骨具有较强的愈合能力,但仍有5%~10%的骨折患者发生骨不连或者延迟愈合[1]。
- 郑贝郑明军
- 关键词:骨折延迟愈合骨折断端骨痂形成射频治疗仪难治病
- 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预测模型及护理对策
- 2024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因素,进一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248例作为延迟组,同期选取术后骨折正常愈合患者265例作为未延迟组,收集两组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年龄、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松动、骨质疏松、维生素缺乏、合并糖尿病、合并OSAHS、营养不良、激活素A是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康复锻炼依从性、延续康复指导、术后中医药治疗、鸢尾素是其保护因素;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95%CI:0.762~0.913),预测敏感度、特异度依次为86.75%、72.16%。结论延迟愈合是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常见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可及时识别高危人群,以此为依据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可能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延迟愈合风险的新途径。
- 袁慧申艺萌苏玉培王培霞
- 关键词:骨折延迟愈合护理对策
相关作者
- 邢更彦

- 作品数:206被引量:1,069H指数:19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体外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疗法 体外冲击波治疗 股骨头坏死 关节镜
- 陈宏

- 作品数:640被引量:2,059H指数:2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穿支 显微外科手术
- 滕晓峰

- 作品数:191被引量:4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皮肤缺损 腕关节镜 皮瓣修复 皮瓣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
- 王欣

- 作品数:863被引量:3,277H指数:28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穿支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皮瓣
- 曾炳芳

- 作品数:876被引量:8,552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内固定 手术治疗 外科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