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96篇“ 骨结合“的相关文章
- 渐进性负载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效果评价
- 2025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渐进性负载对种植体骨结合及边缘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只雄性比格犬,每侧下颌种植3枚种植体并随机分为即刻负载、渐进性负载、不负载3组;不负载组和即刻负载组种植术后分别使用2.5 mm和7.0 mm愈合基台,并在整个实验期间不更换基台高度;渐进性负载组种植术后使用2.5 mm基台并在种植体植入后2周、4周、6周通过改变种植体愈合基台高度(3.5 mm、5.5 mm、7.0 mm)对种植体渐进性加载,术后0周,4周,6周,8周测量种植体周边缘骨水平,术后8周取种植体骨标本拍摄Micro-CT制作硬组织切片,观察种植体周新骨生成情况,并行种植体周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骨表面积分数(bone surface/bone volume,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及骨小梁间隔(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及种植体骨结合率(BIC)测量。结果:共植入36枚种植体,仅即刻负载组1枚脱落,总体生存率97.2%。边缘骨水平稳定,Micro-CT骨显微参数无差异。硬组织切片显示活跃新骨生成,渐进性和即刻负载组BIC值高于不负载组,差异统计学显著。结论:在延期种植下,种植体植入颌骨后行渐进性负载能形成良好骨结合,骨结合效果优于不负载组。
- 李家鹤魏凌飞曾妮柳忠豪
- 关键词:骨改建
- 胫骨高位截骨结合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
- 2025年
- 分析为膝内侧骨关节炎采取胫骨高位截骨结合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膝内侧骨关节炎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最后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高,呈P<0.05。结论 联合治疗下能够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加快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与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产生的可能性,提升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强化最终健康的康复质量,可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炎治疗中。
- 张光岩
- 关键词:胫骨高位截骨
- 单通道内镜辅助峡部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
- 2025年
- 目的探讨单通道内镜辅助峡部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采用单通道内镜辅助峡部清理、自体髂骨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21.8±4.1)岁(范围16~29岁);均为单节段双侧峡部裂,包括2例L_(4)和6例L_(5)。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于内固定物取出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通过腰椎CT及二维重建评价术后6、12个月峡部裂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物取出术后1年峡部裂再断裂情况。采用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评估手术前后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75±3.11)个月(范围24~30个月)。术后6、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术后1年VAS评分[(1.63±0.74)、(1.25±0.71)、(1.00±0.53)分]和ODI(10.25%±5.17%、6.33%±5.03%、4.86%±3.35%)与术前[(7.25±1.04)分和40.67%±9.67%]比较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较术前VAS评分及ODI的改善率分别为83.31%±8.85%及85.22%±9.60%,内固定物取出术后1年较术前VAS评分及ODI的改善率分别为85.96%±6.97%及88.05%±7.25%。内固定物取出术后1年时,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7例、良1例。8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愈合3例、术后12个月愈合5例。内固定取出术后1年无一例发生峡部裂愈合后再断裂。1例内固定取出术前及取出术后1年固定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较术前进展1级,1例邻近节段较术前进展1级。术后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切口渗出、术后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单通道内镜辅助峡部植骨结合经皮椎弓�
- 曹峥李振宙赵宏亮朱加亮侯树勋
- 关键词:腰椎脊椎滑脱
- 分段设计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对种植体拔除难度及骨结合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目的:设计分段处理表面粗糙度的种植体,将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结合使用,探索两种表面占长度的合适比例,使其既不影响种植体稳定性、满足临床使用,又能在失败种植体拔除时降低旋出难度。方法:设计四组分段处理表面粗糙度的改形种植体:在总长10 mm种植体冠方分别设计10 mm(C组)、6 mm(T1组)、3 mm(T2组)、0 mm(T3组)的大颗粒喷砂酸蚀(MPF)表面,其余均为机械光滑表面。建立种植体-下颌骨骨结合的比格犬模型,分析种植体不同表面形貌周围骨体积分数和骨结合率,测量各组种植体稳定性,形成骨结合后的旋出扭矩并观察旋出种植体不同表面形貌的骨质黏附。结果:不同愈合时间及不同表面间的骨体积分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愈合期后,四组种植体均形成骨结合范围为30%~60%。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及12周后各组间稳定性(I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后12周旋出各组种植体,各实验组与C组相比旋出扭矩随粗糙长度的缩短而减小。结论:3 mm以上MPF表面的分段种植体能够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二期稳定性,形成良好的骨结合,满足临床要求。MPF表面为3~6 mm时较全MPF表面的旋出扭矩降低,从而减小了拔除难度和创伤。
- 王淼朱璐璐徐博雅朱秀峰索南拉姆常晓峰常晓峰
- 关键词:牙种植体表面粗糙度骨结合
- 小切口掌侧截骨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畸形愈合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小切口掌侧截骨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小切口掌侧截骨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7例,通过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评价外观指标、功能指标以及总体满意度等。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6±2.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8~21周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深部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第5掌骨长度、第5掌指关节伸直角度、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拇小指捏力、拇小指握力、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 小切口掌侧截骨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畸形愈合,手术方法安全有效,极大改善了患者的手部外观及功能,值得推广。
- 杨易朋田雅峰樊金瑞周海惠红超
- 关键词:掌骨截骨术
- T2DM来源ADSCs低成骨分化机制及其靶向编辑用于促进种植体骨结合的研究
-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由于种植体骨结合速度慢,延长了美学修复时间,进而增加了种植修复治疗的成本。因此,如何促进糖尿病患者的种植体骨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 张冠华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体骨结合
- 质子泵抑制剂对口腔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抑酸药物,常见于治疗胃酸分泌异常而引起的多种疾病。PPIs具有抑制骨代谢的作用,进而可以影响骨组织愈合。目前,PPIs也可能作为影响种植手术成功的危险因素被广泛研究。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回顾PPIs的药理作用、对骨代谢的影响,并通过现有研究对PPIs与口腔种植体失败的关系进行探讨。目前的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对种植体骨结合存在抑制作用,但对于种植失败率的影响有限,应谨慎选择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而不应仅为提高种植成功率而盲目停用PPIs类药物。
- 王铭阳黄海涛
-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骨结合口腔种植体
-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体骨结合因素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目前,种植牙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修复缺失牙方法。然而,有众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不仅种植体骨结合能力较差,而且种植修复失败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提高这一人群的种植成功率逐渐成为口腔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临床、组织及分子水平三方面分析了2型糖尿病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可能因素及机制,并阐述了提高这一人群种植手术成功率的方法,以期为后续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闫岩王宏远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种植体骨结合
- 高正加速度重复暴露环境对SD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以小动物离心机模拟飞行员高正加速度(+Gz)暴露环境,观察其对SD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Gz重复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每只动物左右侧股骨远心端分别植入一枚纯钛种植体。术后24 h内实验组进入+Gz暴露环境,4~9 G 1 G/s逐渐增加,每周3次,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分别于2、4、8周随机处死两组各3只动物取材,进行micro CT扫描、双荧光标记和组织学分析,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结果:2周时,+Gz重复暴露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新骨沉积速率(MAR)、种植体-骨接触率(BIC)、种植体周围新骨生成量(B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小梁间隙(Tb.S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周时,+Gz重复暴露组MAR、B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8周时两组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种植体植入后即刻进入+Gz重复暴露环境使SD大鼠骨结合初期形成速度减缓;但随着+Gz加载时间的延长,这种不利影响逐渐消退,最终达到与对照组相似的骨结合情况。
- 周小妮刘向东纪英博黄帅宋应亮马威
- 关键词:+GZ重复暴露种植体骨结合
- miR-30a-5p对糖尿病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作为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急剧上升。众所周知,DM会增加各种口腔疾病的患病风险,且牙齿脱落率比正常人高,因此对缺牙修复的需求也更大。种植修复是目前缺牙修复...
- 王宇曦
- 关键词:自噬BECLIN1BMSCS
相关作者
- 李慕勤

- 作品数:311被引量:63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微弧氧化 纯镁 超声 生物涂层 植酸
- 刘宝林

- 作品数:338被引量:1,412H指数:19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种植体 牙种植体 成骨细胞 骨结合 下颌骨缺损
- 周延民

- 作品数:469被引量:1,26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种植体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PRF 牙种植 牙种植体
- 李德超

- 作品数:140被引量:315H指数:8
-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微弧氧化 骨结合 种植体 成骨细胞 细胞相容性
- 刘洪臣

- 作品数:1,172被引量:4,646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 老年人 成骨细胞 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