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99篇“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文章
- 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移植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SCI)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转染NRG1基因,采用ELISA法测定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细胞计数法检测BMSCs增殖活性。43只健康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SCI模型组(n=10)、BMSCs组(n=10)与NRG1-BMSCs组(n=13)。建立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后,原位移植BMSCs和NRG1-BMSCs。移植第1、7、14、21、28天,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移植第7天,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迁移及分布情况;移植第28天,采用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X-box结合蛋白1(XBP1)、C/EBP同源蛋白(CHOP)、转录激活因子4(ATF4)、ATF6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并转染NRG1基因。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NRG1-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BMSCs,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NRG1-BMSCs增殖活性明显高于BMSCs(P<0.05)。移植第21、28天,NRG1-BMSCs组BBB评分及斜板倾斜角度均高于SCI模型组和BMSCs组(P<0.05),但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移植第28天,与SCI模型组和BMSCs组比较,NRG1-BMSCs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核固缩减少,尼氏体密度增加,XBP1、CHOP、ATF4、ATF6、GRP78、Bax蛋白表达水平及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移植NRG1基因修饰的BMSCs能够减轻SCI,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MSCs增殖活性、抑制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 符禹玄陈君赵富生李媛媛张可心武庚
- 关键词:神经调节蛋白1骨髓基质干细胞内质网应激
- 低氧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被引量:3
- 2019年
- 背景:现阶段已经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进行了探索,但是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目的:通过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低氧预处理,观察其治疗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抽取新西兰兔髂骨骨髓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放入低氧培养箱(氧气体积分数为2%)中48h进行低氧预处理,采用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低氧对细胞活性、细胞凋亡以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细胞组和低氧处理干细胞组,每组10只,后3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后2组在股骨头部位移植正常培养或低氧预处理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6周后取出股骨头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1)低氧处理后骨髓基质干细胞活力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显著降低,释放至上清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显著增加;(2)模型组兔股骨头表面软骨破坏、塌陷,表面颜色暗黑、充血,骨质变脆,干细胞组股骨头表面颜色变浅,充血范围减小,低氧处理干细胞组股骨头表面光滑、平整,股骨头颜色浅淡,无明显充血现象,接近于正常;(3)对照组骨小梁结构完整,破骨细胞均匀分散;模型组骨小梁消失明显,出现空骨陷窝,可见大量破骨细胞;干细胞组骨小梁模糊不清,破骨细胞仍密集排布;低氧处理干细胞组骨小梁结构保存较完整,破骨细胞积聚减少;(4)结果表明,低氧预处理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董文涛周永芳张健张飞吴建华王强徐凤阳彭吾训
-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低氧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组织及功能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组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4只SD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注射组、对照组,每组8只。局部给予移植组动物BMSCs,由尾静脉给予注射组动物BMSCs,对照组动物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新生细胞。MCAO术后第7、14天,每组各处死4只动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处死前),取脑组织进行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样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生成情况。结果MCAO术后第7、14天,移植组和注射组动物BrdU+NES双标阳性细胞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组动物术后第7、14天及注射组动物术后第7天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14天,移植组和注射组大鼠m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部移植或静脉给予MCAO后大鼠BMSCs,可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增加神经元样细胞的生成,改善神经功能。
- 穆冬慧王亚婷崔景彬鄢文海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脑缺血细胞移植神经元样细胞胶质瘢痕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改善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脑损害的相关机制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ormal cells, BMSCs)静脉移植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SD大鼠BMSCs。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慢性酒精中毒组、BMSCs回输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回输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前三组用酒精灌胃8周建立慢性酒精中毒动物模型,对照组不造模(给予蔗糖灌胃),BMSCs回输组和PBS回输组于造模7周时一次性经尾静脉回输BMSCs或PBS。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Bcl-2、Bax、NGF、BDNF以及信号转导分子p-Akt的表达;反转录PCR检测海马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结果:BMSCs回输组海马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高于其余三组(P<0.05);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低于慢性酒精中毒组(P<0.01),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989)。BMSCs回输组鼠海马内NGF和BDNF m RNA和蛋白表达、p-Akt蛋白表达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静脉移植BMSCs能够明显改善慢性酒精中毒大鼠海马的细胞凋亡;其可能与自或旁分泌BDNF和NGF营养因子有关,且可能部分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实现。
- 刘蕾胡建董凤徐晔夏炎吴铮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慢性酒精中毒神经营养因子PI3K/AKT通路
- 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 目的:通过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B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理学改变以及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脑缺血之后的变化规律,探讨补阳还五汤和BMSC...
- 邢少娜
-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脑缺血NOTCH信号通路
- 文献传递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改善学习及记忆能力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临床上通过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但单药治疗只有30%的患者达到临床治愈,而且并不能完全康复。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海马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并在模型大鼠的海马区进行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1)行为学变化:造模2周后,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较长(P<0.05),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建造成功。细胞移植4周后,与模型组比,实验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迅速下降(P<0.05),大鼠在平台象限滞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2)胆碱乙酰化酶:细胞移植4周后,脑组织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胆碱乙酰化酶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3)结果显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区分化及存活,对其学习及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高明龙张英东李娜乔君余明
- 关键词:干细胞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骨髓基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胆碱乙酰化酶水迷宫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进展
- 2015年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BMSCs)治疗骨不连是现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对BMSCs功能及调控因子的深入研究,同时结合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开创了骨不连治疗的新方向,并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就BMSCs移植治疗骨不连的现有研究做简要综述。
- 赵振营安荣泽
- 关键词:骨不连骨髓基质干细胞转染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5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常规处理,对两组治疗效果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空骨陷窝率(20.38±3.55比34.01±3.85)、骨髓坏死面积比(9.19±2.85比19.42±4.57)及骨小梁体积比(38.01±3.54比28.58±4.15)比较,观察组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1.84±0.27 ng/ml比8.46±1.15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方式可能是通过降低机体血清TNF-α水平达到修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目的。
- 王天胜滕寿发张英霞马湘桥丁海蛟郭利
-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髓基质干细胞TNF-Α水平
- 经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经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脊髓挤压损伤方法,制造SD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共24只),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8只),立即分别将DMEM、BMSCs和经诱导的BMSCs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分别于移植4、8周后处死动物,均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改变情况;并采用抗神经丝(NF)抗体、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抗体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 N)抗体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BMSCs存活和分化情况及损伤部位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移植4、8周后,脊髓损伤区空洞为移植细胞充填,空洞面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BB评分结果 C组和A、B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C组均可见再生神经纤维形成,同时部分移植细胞呈Neu N染色阳性,在C组上述改变更加显著。[结论]经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BMSCs可以在脊髓损伤区存活,能够显著减小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并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区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促进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冯林杰甘洪全刘英杰余向前刘昊毕成罗卓荆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基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
- 去细胞脊髓支架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及TSC-1基因特异性敲除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脊髓损伤常导致脊髓损伤节段以下的运动感觉功能的丧失,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给社会和患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鉴于此,大量的学者采用基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行了尝试,部分研究取得了不错的实验效果,对损...
- 陈建
- 关键词:脊髓损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