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485篇“ 高危“的相关文章
宫颈息肉相关高危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宫颈息肉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以提高人群对该疾病的警惕。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2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宫颈息肉组和非宫颈息肉组。宫颈息肉组患者131例,年龄27~77岁,中位年龄49岁;非宫颈息肉组患者108例,年龄15~58岁,中位年龄44岁。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检验相关高危因素对宫颈息肉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息肉组与非宫颈息肉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肥胖(体重指数≥25 kg/m^(2))、孕次、产次以及绝经、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比值比(OR)=5.080,95%置信区间(95%CI)1.769~14.588,P=0.003]、高血压(OR=6.629,95%CI 2.456~17.890,P<0.001)、子宫肌瘤(OR=2.018,95%CI 1.020~3.993,P=0.044)、子宫内膜息肉(OR=3.623,95%CI 1.806~7.265,P<0.001)和孕次(OR=1.349,95%CI 1.037~1.755,P=0.026)均是宫颈息肉的临床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显示,肥胖、高血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孕次单一因素检测宫颈息肉发病的诊断价值均较低[均曲线下面积(AUC)<0.7];上述指标联合检测AUC=0.808(95%CI 0.753~0.864),联合检测对宫颈息肉发病的诊断价值为中等(AUC>70)。结论肥胖、高血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孕次均是宫颈息肉发病的高危因素,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检测,便于临床医生早期筛选高危人群。
赵超余璐刘迎党丽娟杨林青
关键词:宫颈息肉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高危儿随访依从性调查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影响高危儿随访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高危儿随访管理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2021年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建立档案的高危儿完整资料675份,分析影响随访依从性的因素。结果随访依从性好的高危儿占49.6%(335/675)。在本地居住、高危因素较多、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养育人为父母同时有他人、对医疗机构信任、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为医疗机构的高危儿随访依从性较高(P均<0.05)。结论通过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增强家长的保健意识;同时加强卫生保健人员尤其是基层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并提供方便可及的保健服务,从而提高高危儿的随访依从性,促进其健康发展。
张瑞芳刘蕊杜晓娟范果叶
关键词:高危儿影响因素
一种糖尿病高危足足底检查镜
本实用新型涉及糖尿病高危足检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糖尿病高危足足底检查镜,包括安装座、镜座、支撑杆以及伸缩杆,所述安装座整体呈方形结构,在安装座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镜座设置为方形,且配合设置在安装槽中,所述镜座中设置...
魏婷方媛玉刘丽敏
高危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探析高危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择院内就诊高危妊娠孕妇200例(2023年1月-2024年10月),对所有高危妊娠产妇进行个人档案建立与追踪,记录孕妇最后分娩结局,根据循证医学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高风险妊娠妇女的不良妊娠结局的临床因素。结果 200例高危妊娠孕妇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孕妇30.00%(60/2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危妊娠程度、流产史、前置胎盘以及产前出血,是高危妊娠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危妊娠妇女有很大的风险,这与年龄、高危妊娠程度、流产史、前置胎盘和产后出血有关,应该及早进行防范和控制,确保母婴的健康。
黄继梅章晓洁王利陈娟方婷婷
关键词:高危妊娠孕妇前置胎盘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糖尿病高危足的预防,你了解多少?
2025年
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风险达25%,其中14%~24%的患者需要截肢,截肢后5年内死亡率高达50%。糖尿病足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给患者带来身心的双重困扰。糖尿病高危足是糖尿病足的前期阶段,此阶段存在引起足部溃疡的外在或内在因素,但尚未形成开放式的溃疡,此时进行早期护理和干预,可有效避免或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顾英杰庄惠人姚佳丽
关键词:足部溃疡高复发率早期护理糖尿病足糖尿病高危足致死率
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
2025年
针对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高危妊娠产妇共30例,将其视为实验组,并且选取同一时期正常产妇30例,将其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分娩情况。结果 在30例高危妊娠产妇中,羊水过少人数为8例,占比为26.67%,胎膜早破人数为7例,占比为23.33%,胎位异常人数为3例,占比为10.00%,胎盘前置人数为5例,占比为16.67%,妊娠糖尿病人数为2例,占比为6.66%,高龄初产人数为5例,占比为16.67%,妊娠高血压、瘢痕子宫数为0例,占比为0.00%,其他人数为0例,占比为0.00%。对比两组妊娠情况,在剖宫产、顺产、阴道助产、胎儿死亡方面,存在一定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高危妊娠产妇高危因素,主要涉及到高危因素羊水过少、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胎盘前置、妊娠糖尿病、高龄初产、妊娠高血压、瘢痕子宫等,针对高危因素采取合理治疗措施较为重要。
张亚华
关键词:高危妊娠产妇高危因素
重度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单因素分析法筛选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单因素简单相关分析法评估相关因素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既往史、体温、合并伤、CT环池形态、脑疝、血钠、血糖、白细胞计数、收缩压、并发症、治疗方式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均P<0.05),而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受伤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收缩压、既往史、并发症、治疗方式、血钠、白细胞计数、脑疝、环池形态、血糖、体温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均P<0.05),性别、合并伤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无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收缩压、体温、环池形态、并发症、血糖、年龄、脑疝、血钠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临床医护工作者及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周学城李泉丁丽丽夏茂红徐艳玲夏青
关键词:颅脑损伤预后
兰溪市肺癌高危人群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调查兰溪市6个村肺癌高危人群的分布,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兰溪市6个村庄抽取≥45岁的2360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分析肺癌高危人群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者中肺癌高危人数662例,其中女290例,男37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腰围、BMI、运动、吸烟、慢性肺病、高血脂、癌症家族史、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脾虚等是肺癌危险因素。女性年龄每增加1岁,肺癌高危风险增加4%;男性中吸烟者肺癌高危风险是非吸烟者1.67倍。结论 肺癌高危影响因素较多,明确肺癌高危因素,有望提高肺癌早期筛查准确性和临床干预有效性。
施昕朱梦叶青诸葛文嵩王英臣胡立翔陈慧卿郑慧君吴夏秋郑卫方
关键词:肺癌高危人群影响因素
子痫前期并发胎儿生长受限高危因素相关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高危因素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912例PE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FGR分为研究组(315例)及对照组(597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并发FGR的高危因素。结果:低白蛋白血症、尿蛋白≥++、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S/D)升高及羊水过少是PE并发FG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发病孕周及孕期增重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需密切监测PE孕产妇,积极干预相关高危因素,减少FGR的发生,以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何颖杨培峰陈俊合王雪萍
关键词: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高危因素
高危型HPV持续阳性人群的分流和管理
2025年
一、HR-HPV持续感染的疾病风险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通常不到10%新发HPV感染会在5~10年内持续阳性,并进一步进展为子宫颈癌前病变[1]。2021年,WHO发布的子宫颈癌筛查及癌前病变治疗指南(第二版)[2]以及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子宫颈癌筛查项目推荐方法中建议对14种HR-HPV型别(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进行核酸检测。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致癌类型的分类随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可能会发生了变化,例如HPV 66可能不再被纳入1类致癌型别[3]。
李明珠魏丽惠
关键词:持续阳性疾病风险循证医学证据子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型HPV

相关作者

张北川
作品数:121被引量:1,343H指数:2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艾滋病 男男性接触者 高危行为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高危行为
朵林
作品数:142被引量:505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高危性行为 跨境 艾滋病 影响因素 HIV
李秀芳
作品数:101被引量:1,232H指数:21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艾滋病 男男性接触者 高危行为 男男性行为者 高危性行为
魏丽惠
作品数:1,013被引量:6,007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子宫颈癌 子宫内膜肿瘤 预后
薛蓉
作品数:237被引量:918H指数:18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高危人群 睡眠障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社区脑卒中 睡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