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82篇“ 高校通识教育“的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史》课程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育人实践
基于高校通识教育美育课程的建设需要,《中国文化史》课程在育人实践中秉持"以美育人"的思想,力求做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教改要求。主要阐述传统文...
姜莉
关键词:通识教育美育育人实践《中国文化史》
新时代高校通识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2024年
本研究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为背景,深入探讨高校通识教育的内涵、价值及其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结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策略,提出一套创新融合的通识教育发展路径,旨在为新时代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助力培养具备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协同发展,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吕子明付坤
关键词:高校通识教育教育改革跨学科教育综合素质培养
基于“建设-测量-诊断-支持-改进”的高校通识教育质量模式——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
2024年
随着国内高校通识教育的迅速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显著差异及相互促进得到了普遍认同,但课程仍存在课程定位不准、教学参与度较低、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需探索可推广的、切实可行的通识教育质量提升路径。中国海洋大学经过近20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建设-测量-诊断-支持-改进”的通识教育质量提升模式,其核心是多元课程质量评价和教学支持体系,完善了课程模块化、建设准入,课程评价,奖励与退出等管理评价体制。该模式在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梯队建设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显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促进高校通识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贾建媛方奇志陈凯泉王楠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评价教学支持
生产模式3背景下的高校通识教育超学科发展——以计算机通识教育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以计算机通识教育为例,结合知生产模式更替展现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历程。过分析计算机通识教育的一般特性和发展困境,形成高校通识教育超学科发展内涵,确定计算机通识教育中的超学科命题。高校通识教育以高素质人才作为逻辑起点,围绕高素质人才发展形成逻辑主线,聚焦知迁移、创新能力、意形态,结合知生产模式3核心要件,形成知分形创新生态系统。在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创新建设行动中,强化计算机通识教育部门育人职能,提高教师、学生、课程的黏合度,并于过程中创造衍生价值。
周萱
关键词:通识教育知识生产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通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基于L大学通识教育学生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2024年
现代通识教育应具备国际性与民族性、全面性与专业性、个体性与社会性、创新性与传承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成为衡量高校通识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以L大学为个案展开实证调研发现,学生对学校的通识教育质量总体满意度介于非常满意与满意之间,满意度由高到低的具体维度依次为师资配备、讲座质量、网络资源、课程数量、配套图书和选课系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主观性评价标准、期待值与获得值之差、选课系统的使用感受等。基于此,我国高校构建通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弹性学习机制,建立多元质评与持续反馈机制,加强通识教育教师专业培训与完善跨学科协同机制。
曹方方商会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通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数字美育:高校通识教育中的新媒介与新思路
2024年
2023年12月,《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知》中“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的提出,不仅为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力,也推动了数字技术在美育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它预示着美育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为广大师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元、互动的学习体验。
李睦武筱漩
关键词:学校美育智慧教育通识教育新媒介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启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因素。过对广西高校通识教育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的56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各关键因素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的期望和对课程的认知价值对其满意度有直接且积极的影响;而独立学习技能则是过影响学生的期望和认知价值,间接正向地作用于满意度。影响力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学生期望、认知价值以及独立学习技能。研究最终提出了针对混合式教学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启示。
毕德旭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
赫钦斯教育思想对高校通识教育工作的启示
2024年
赫钦斯是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其通识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他致力于通识教育 实践及改革,形成了独特的高等教育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赫钦斯通识教育实践的价值在于保存继承 西方传统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化发展。赫钦斯的高等教育思想对高校重塑通识教育的理 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师资队伍建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夏敏
关键词:赫钦斯通识教育
高校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关系、路径
2024年
高校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文化自信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此,从价值取向、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三个层面构建高校通识教育与大学生文化自信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动为出发点,创新性地提出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策略,过完善课程体系,深化学生认知理解;创新教学形式,强化学生情感认同;培育教师队伍,优化学生实际行动等路径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蒋岗刘民
关键词:通识教育文化自信大学生
文化“再”启蒙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及路径研究
2024年
我国高校在经历过效仿前苏联模式的“专才教育”阶段之后,逐步意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借鉴欧美经验,尤其是在学习中国香港高校的“通识教育”时,发现其并未很好地达成预定期望。本文过原因分析,发现一种线性的、强者输出给弱者的“文化启蒙”,是其内在的价值标尺。“文化启蒙”发展至今,其背后伴随的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而这恰恰是影响青年在“颜色革命”等运动中极易出现被煽动的原因。因此,亟需探索构建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导下的通识教育体系:它以文化“再”启蒙为核心,扎根中国大地、重新自我审视、厘清概念边界、达成话语共、塑造主体身份,并过正视历史、把握当下、关怀人类、面向未来、贯穿始终等路径,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启蒙。
陈泽星
关键词:文化启蒙文化霸权通识教育

相关作者

任初明
作品数:58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 大学院长 角色冲突 地方高校 实证研究
付以琼
作品数:24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通识教育 美学思想 文学接受 课程体系 国学教育
邹丽娟
作品数:19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神经机制 手语 双语者 高校通识教育 选修课
唐平秋
作品数:39被引量:28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党委
研究主题:大学生 高校 文化 文化背景 视域
聂英杰
作品数:33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通识教育 全球化语境 《白狗秋千架》 通识教育课程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