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篇“ 鲜甘薯“的相关文章
- 免护色鲜甘薯生浆的甘薯馒头制作方法
- 一种免护色鲜甘薯生浆的鲜甘薯馒头制作方法,该馒头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原料组成:0.8~1.2份活性干酵母、15~27份小麦粉、15~3份鲜甘薯生浆、5~14份水,制作步骤如下:将清洗干净的鲜甘薯去皮,切成碎块,与水打成浆;...
- 李宏军曹燕飞马成业任研研陈善峰张东亮
- 文献传递
- 酶法降黏工艺在鲜甘薯直接发酵制备乙醇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建立鲜甘薯料液的酶法降黏工艺,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酵制备乙醇。【方法】从中国甘薯主产区选择12个种植范围较广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作试验材料。分析甘薯主要成分(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与鲜甘薯料液黏度的相关性并选择对应的降黏酶。研究料水比(1﹕0、2﹕1、3﹕2、5﹕4和1﹕1)、酶处理时间(1、2、3、4和5 h)、酶添加量(纤维素酶:1.0、1.5、2.0、2.5和3.0 GCU·g^(-1);果胶酶:1.0、1.5、2.0、2.5和3.0 U·g^(-1))和酶处理温度(30℃、40℃、50℃、60℃和70℃)对酶法降黏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处理条件,并分析其在不同品种鲜甘薯直接发酵制备乙醇中的效果。【结果】对于12个供试淀粉型甘薯品种,在所有组分中,除了半纤维素(r=-0.239)和木质素(r=-0.069)外,其他组分均与黏度呈正相关(干物率,r=0.356;淀粉,r=0.211,可溶性糖,r=0.307;蛋白质,r=0.266;果胶,r=0.526;纤维素,r=0.600)。其中,果胶(P<0.01)和纤维素(P<0.05)与料液黏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性。根据极差分析发现,对酶处理效果影响由大到小的酶处理条件分别为酶用量、料水比、酶处理时间和酶处理温度。基于正交试验结果并考虑到工业应用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酶处理条件为:料水比1﹕0、纤维素酶1.5 GCU·g^(-1)、果胶酶1.5 U·g^(-1)、温度50℃、作用3 h。经过酶处理后,鲜甘薯料液黏度明显下降。除皖苏178号(4 930 cp)外,其余品种的料液黏度在经过酶处理后均低于3 000 cp,降黏幅度95.07%—99.31%。乙醇发酵结束后,11个甘薯品种的乙醇含量均高于12%(v/v),其中有9个品种的发酵效率达到90%以上。【结论】果胶和纤维素是造成甘薯料液黏度高的主要成分。在液化前通过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有效降低鲜甘薯料液黏度,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
- 岳瑞雪钮福祥孙健徐飞王洪云朱红张毅
- 关键词:鲜甘薯酶处理乙醇发酵
- 响应面优化鲜甘薯生料浓醪发酵乙醇工艺被引量:3
- 2015年
- 以鲜甘薯为原料,对生料浓醪发酵乙醇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优化试验探讨原料去皮程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酵母添加量、复合酶添加量、p H值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鲜甘薯生料浓醪发酵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去皮程度5%、p H值4.5、发酵温度30℃、液固比3 m L∶1 g、复合酶添加量1.7%、酵母添加量2.0%,并于120 r/min摇床发酵63 h,当乙醇度达12.3%(V/V)、淀粉利用率达93.0%,则表明该工艺可行。
- 刘倩倩
- 关键词:鲜甘薯生料浓醪发酵响应面
- 鲜甘薯还原糖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对颗粒全粉色泽影响的比较研究
- 2014年
- 为比较分析鲜甘薯中的还原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对甘薯颗粒全粉色泽影响程度,在分别测定了56个不同品种鲜甘薯还原糖含量、PPO活性以及由这些品种所制备甘薯颗粒全粉色泽(L*、a*、b*值)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四分位差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法对鲜甘薯还原糖含量和PPO活性与L*、a*、b*值的离散程度及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鲜甘薯还原糖含量与PPO活性的离散程度均较高,且与鲜薯还原糖含量相比,PPO活性对甘薯颗粒全粉色泽的影响更大。
- 王成木泰华何伟忠孙红男
- 关键词:还原糖含量PPO活性甘薯颗粒全粉色泽
- 一种鲜甘薯原料的乙醇产量评价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薯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鲜甘薯原料的乙醇产量评价方法,属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以鲜甘薯为原料,通过烘干法测定其干率值,近红外法或化学法测定其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值,根据鲜甘薯的干率、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 孙健岳瑞雪钮福祥徐飞朱红
- 文献传递
- 鲜甘薯发酵生产燃料乙醇中的降粘工艺被引量:7
- 2012年
- 鲜甘薯高浓度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瓶颈之一是醪液粘度高,容易堵塞管路,严重影响工业化生产和增加能源消耗,同时也会降低乙醇发酵效率.为解决此问题,进行了添加降粘酶系及其作用条件优化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最适降粘酶系为四川禾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纤维素酶,粘度由1.7×104mPa.s降到8.8×102mPa.s,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2)确定降粘酶作用前高温处理条件:110℃,20 min;3)最适降粘酶对不同品种鲜甘薯高浓度发酵的降粘效果表明降粘酶对大部分品种鲜甘薯降粘效果较好,粘度均约为1.0×103mPa.s以下,最低粘度只有2.7×102mPa.s,粘度下降率均在95%以上;4)在确定最适降粘酶系和其作用前高温条件后,将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加入降粘酶2 h后发酵醪液的粘度由1.8×105mPa.s下降到2.7×103mPa.s,发酵后终粘度仅为7.9×102mPa.s,发酵时间仅为23 h,乙醇浓度达到10.56%(V/V),进一步验证了该降粘酶系应用于工业化鲜甘薯燃料乙醇生产的实际意义.
- 黄玉红靳艳玲赵云李宇浩方扬张国华赵海
- 关键词:鲜甘薯降粘纤维素酶燃料乙醇
- 鲜甘薯制作淀粉工艺
- 2011年
- 从甘薯中提取淀粉的方法很多.根据甘薯的种类不同可分为甘薯干和鲜甘薯两类生产淀粉的丁艺流程。鲜甘薯生产淀粉一般属于农村手工生产。现将鲜甘薯生产淀粉的工艺流程分述如下。
- 赖义年
- 关键词:鲜甘薯淀粉甘薯生产薯干
- 鲜甘薯挂面制作的关键技术及配套工艺
- 2010年
-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综合各种有利因素并引进原制面工艺所不具有的打擦、醒发工艺,对鲜甘薯挂面制作的关键技术及配套工艺进行试验,研制出高品质、保持鲜甘薯原色、原味的挂面。
- 王利群沈锡恩周丹丹俞金荣陈于祥
- 关键词:鲜甘薯挂面
- 鲜甘薯理化品质与乙醇产量多元回归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选用11个具有代表性的甘薯品种(系),对甘薯干率、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等理化,品质性状与乙醇产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乙醇产量和发酵效率差异极显著,徐薯22乙醇产量最高,而苏渝303发酵效率最高;乙醇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2,P<0.01),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71,P<0.05;r=0.714,P<0.05),而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之间没有达到显著性;乙醇产量与甘薯淀粉、蛋白质含量之间线性关系较好,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R=0.860,P<0.01)。
- 孙健张翠英李洪民张爱君唐忠厚
- 关键词:甘薯乙醇
- 鲜甘薯低温双酶法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工艺的研究
- 甘薯是我国燃料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抗干旱和适应贫瘠土壤能力很强,是一种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的作物,被广泛用于乙醇的生产,方便且产率较高。本课题采用双酶法、低温蒸煮工艺和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确定了鲜甘薯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佳...
- 孙显
- 关键词:鲜甘薯燃料乙醇双酶法低温蒸煮同步糖化发酵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杜连起

- 作品数:135被引量:427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甘薯 面包生产 取代度 玉米淀粉磷酸酯 食品加工
- 靳艳玲

- 作品数:136被引量:37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浮萍 甘薯 燃料乙醇 发酵生产 丁醇
- 赵海

- 作品数:183被引量:75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浮萍 甘薯 燃料乙醇 发酵生产 丁醇
- 甘明哲

- 作品数:14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燃料乙醇 乙醇发酵 鲜甘薯 高浓度 乙醇
- 孙健

- 作品数:128被引量:745H指数:16
- 供职机构: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甘薯 紫甘薯 紫薯 甘薯叶片 膳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