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篇“ 黄海地区“的相关文章
黄海地区二叠系孤峰组硅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上升流成因被引量:4
2023年
前人对南黄海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层状硅质岩的生烃潜力和成因研究较少,本文利用下扬子-南黄海地区的5口钻井资料,对二叠系孤峰组硅质烃源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通过与现代秘鲁上升流区的沉积物进行元素含量对比,分析了南黄海地区孤峰组硅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成因机制。结果显示,下扬子-南黄海地区孤峰组具有硅质岩和硅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的特征,是一套呈SWW-NEE向展布的过成熟偏腐殖型优质烃源岩。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南黄海地区孤峰组硅质烃源岩和秘鲁上升洋流沉积物均表现出还原性敏感元素和生产力敏感元素相对富集,K、 Ti、 Mn相对亏损,具有Co×Mn<0.4、Cd/Mo>0.1的特征,显示为大陆边缘的上升流成因。研究显示,南黄海地区孤峰组硅质烃源岩的有机质富集主要受高生产力控制,形成于中等滞留的缺氧-硫化环境。与硅质泥岩相比,孤峰组硅质岩的陆源碎屑输入和Co×Mn值较低,Zr/Rb值较高,这意味着硅质岩沉积时期的上升流活动强度大于硅质泥岩。此外,部分探井中的孤峰组硅质泥岩相对于硅质岩具有较高的化学蚀变指数,说明古气候变暖是造成上升流活动减弱和硅质沉积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吴飘陈建文张银国张银国蓝天宇龚建明可行
关键词:硅质岩上升流地球化学特征孤峰组
中国北黄海地区海洋污损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中国北黄海地区海污损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方法]通过在烟台海域实地挂板,取得了附着1~7 d的污损生物膜,采用SEM显微分析技术确定了不同时间形成的污损生物膜的形貌特征,并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损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14112条有效reads。不同附着时间形成的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类不同,但也有635种共有物种。不同时间形成的污损生物膜上有各自典型的附着菌属,如1 d的Tropicibacter、Neptuniibacter、Roseobacter,3 d的Aquibacter,5 d的Ruegeria,7 d的Actibacter、Robiginitalea、Sulfitobacter等。附着时间至7 d时,微生物群落组成逐渐趋于稳定,其中优势菌群为Chloroplast、Rhodobacteraceae和Marivita。[结论]不同附着时间形成的生物膜的表观形貌和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挂板1 d后即有细菌附着,5 d后有硅藻附着。在1、3、5、7 d所形成的污损生物膜中发现了1346、1249、1540、1530个不同的物种。研究结果将对认识海洋污损生物膜的组成及功能,寻找有效的抗污手段等具有重要意义。
于慧瑛王建华李新
关键词:生物膜高通量测序聚类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扬子-南黄海地区下三叠统“错时相”沉积及成因被引量:2
2021年
"错时相"作为一种地质历史时期的特殊沉积类型,在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广泛发育,是良好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之一。通过岩心和野外剖面资料,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分析并总结了下扬子-南黄海地区"错时相"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错时相"出现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类型包括薄层灰岩和条带灰岩、微生物岩、蠕虫状灰岩、扁平砾石砾岩等,其发育与特定的古构造、古海洋环境、古生物环境以及海平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伴随着中生代古海洋生态的恢复而消失。研究"错时相"对于进一步认识下扬子-南黄海地区早三叠世古海洋环境和油气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张玉玺陈建文陈建文
关键词:早三叠世碳酸盐岩古海洋环境
大连黄海地区入海排污口高分辨率航测排查被引量:5
2020年
入海排污口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不易发现的特点,加上沿海地区地形复杂,依靠传统人工地面排查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部情况。文章以大连黄海入海排污口排查为例,应用高分辨率航测技术快速获取调查区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发现各类排污口,结合人工地面排查确认所有排污口。经现场排查确认,解译遗漏率为4.7%,解译错误率为6.6%,综合解译准确率为88.7%。该方法周期短、遗漏少,可大大提高排查效率,获取调查区全口径排污口名录,为海洋污染溯源及整治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李翔宇张操
关键词:排污口排查
基于江苏台网的南黄海地区震源深度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针对南黄海地区地震空间分布及地震构造的区域性特点,选取2013—2018年江苏测震台网记录到的52次南黄海地区的地震事件,采用日常定位方法(即单纯形、HypoSAT和LocSAT)分别在iasp91及华南速度模型下对其震源深度进行重新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南黄海地震进行深度测定时,随着空隙角增大,几种参数配置下的深度测定值的稳定性均有所减小,单纯形法对速度模型依赖程度相对较小,但与空隙角大小关联更为密切;两种模型下,LocSAT定位结果均无明显优势深度,且受震相因素影响明显,HypoSAT方法适用范围相对较宽,计算结果稳定,配置iasp91模型则更适合于南黄海地震的震源深度测定。
周康雅王丽殷翔张耀丁烨胡光武
关键词:震源深度
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孕震构造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江苏—南黄海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是中国东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带之一。同时,该地区历史上曾频发中—强以上级别的地震,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是威胁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该区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和发震机制还不清楚。本文通过整理江苏—南黄海地区的历史和仪器记录地震数据,分析了该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格局,发现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若干条区域活动断裂带,在时间上具有约60年的平静期,目前仍处于地震活跃期。深部构造研究还表明该区域内地震活跃的南部坳陷和勿南沙隆起区均存在显著的地球物理异常,表明地震活动与区域深部构造有关。东部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引起的板块边界挤压力和大陆边缘因地形高程差异伴随的重力势能是中国海洋地震的主要驱动力。上述认识不仅加深了对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理解,同时也能对该区防震减灾公益事业提供科学参考。
李旭东刘绍文刘绍文
关键词:地震地质活动断层现代构造应力场深部构造南黄海
黄海地区官兵中暑及热射病知识认知与应急处置调查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调查黄海地区官兵中暑/热射病知识及现场处置方法知晓情况,为开展针对性普及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5—7月对黄海地区官兵1 600人进行中暑/热射病知识问卷调查,收回合格问卷1 575份,有效回收率为98.4%。结果 1"中暑"及"热射病"的知晓率分别为94.5%、30%,"热射病"的知晓率明显低于"中暑"(P=0.000);临床表现中的头晕、眼花、恶心知晓率最高为85.1%,其次是面色苍白、晕厥及口渴、乏力、多汗,分别为62.7%、54.6%,肌肉抽搐伴疼痛仅占16.5%;预防措施中口服淡盐水补液、热习服的知晓率分别为79.1%、30.7%;发病风险中太阳直射下活动、高气温的知晓率分别是84.7%、81.8%,而高湿度的知晓率仅为26%。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以日常学习占第一位67.3%。2不同军种对"中暑"、"热射病"的知晓率比较,陆军均明显高于海军(P<0.05)。3知道与不知道"中暑"两组现场处置方式认知的组间比较发现,正确认知如将患者转移至阴凉环境、口服淡盐水补液、降温过程中不使用隔热材料、野外环境下进行溪水内降温,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后两项认知知晓率较低;增加体表散热面积(松解装备及过紧的衣物)不知道组明显低于知道组(P=0.000)。错误认知:无需监测体温变化、口服糖水补液知道组明显低于不知道组(P<0.01)。结论黄海地区官兵中暑/热射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有待提高,需建立基层定期培训及热射病病例汇总管理机制,真正降低劳力性热射病发病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李海玲王洪萍林慧艳娄云鹏陈玮秦秀菊
关键词:基层官兵知晓
基于博弈模型的港口群内竞争合作研究——以黄海地区为例被引量:54
2015年
港口竞争的特殊性在于,港口企业不但面临着市场需求竞争,同时也面临着岸线资源竞争.本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黄海地区港口间的竞争与合作.分析结果表明黄海地区港口群内的无序竞争将导致黄海海岸线资源的过度开发;而部分港口采用合作策略不仅能提高合作港口的总体收益,也能够提高非合作港口的收益,从而实现地区港口群整体收益提升.
范洋高田义乔晗
关键词:港口群HOTELLING模型黄海地区纳什均衡
黄海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研究
黄海位于下扬子地区,邻近苏鲁造山带,为发育在中—古生代海相地层之上,经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强烈改造的叠合盆地,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本论文基于南黄海OBS2013深地震探测测线,利用布设在海底的OBS所接收到的、源自大容量气...
祁江豪
关键词:南黄海深地震探测地壳速度结构
文献传递
黄海地区印支-早燕山期构造特征及应力场模拟
Z区是我国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但由于受勘探程度低和资料品质差等原因,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论文基于该区域新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以及区域性的重磁和钻井资料,详细研究了该区域印支-早燕山期的构造特征,发现其中、古生界内幕主...
徐敏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质构造黄海地区

相关作者

李志伟
作品数:94被引量:77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地震层析成像 P波速度 各向异性 P波速度结构 地壳上地幔
刘劲松
作品数:53被引量:63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层析成像 各向异性 P波速度 PN波速度 P波速度结构
胥颐
作品数:150被引量:1,361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层析成像 地壳结构 岩石层 上地幔 地壳
郝天珧
作品数:417被引量:3,119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底地震仪 地壳结构 海底地震 地震层析成像 地球物理
郭志刚
作品数:69被引量:1,176H指数:2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研究主题:表层沉积物 悬浮体 东海陆架 泥质区 多环芳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