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2篇“ ACERVULINA“的相关文章
堆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外分泌蛋白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2024年
为了研究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裂殖子的外分泌蛋白对马-达氏牛肾(MDBK)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本试验建立Transwell小室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E.acervulina裂殖子与MDBK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共培养1.5、3和6 h MDBK细胞的凋亡情况,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共培养6 h后的细胞上清液中的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5、3和6 h共培养组MDBK细胞的总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2±0.19)%、(8.13±0.32)%和(11.57±0.37)%,与对照组相比,总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LC-MS/MS分析共鉴定到65个E.acervulina的外分泌蛋白,包括热休克蛋白、微线蛋白、能量代谢酶分子、蛋白磷酸酶分子和未知功能蛋白等。结果表明,E.acervulina裂殖子外分泌蛋白可抑制MDBK细胞凋亡,具体哪种蛋白在抑制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葛玉杰王黎霞王诗琪石梦云陈玲玲王梦琦于慧张建军安健
关键词:堆型艾美耳球虫裂殖子凋亡抑制
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鸡外源性凋亡关键蛋白的影响
2023年
为了探讨感染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E.acervulina)对鸡十二指肠组织外源性凋亡关键蛋白的影响,试验将28日龄健康SPF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雏鸡感染强毒株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剂量为1×10^(5)个/只,周期为7 d。在试验的第24,96,144小时,每组随机取3只鸡的十二指肠进行组织病理学及细胞观察,另取部分肠组织制备组织匀浆,检测外源性凋亡关键蛋白Fas、TNFR1和FADD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感染鸡只平均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球虫96小时时,鸡只精神萎靡,十二指肠绒毛上皮细胞大量坏死;而感染球虫144小时时,鸡只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小肠组织逐渐修复。感染球虫96小时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坏死和变性的绒毛上皮细胞,且凋亡细胞明显增多,死亡和凋亡细胞的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或呈碎块状致密浓染。试验期间,Fas、TNFR1和FAD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感染堆型艾美耳球虫可激活宿主细胞死亡受体凋亡信号通路,使细胞凋亡及坏死增加,肠道组织病变加重,鸡的平均增重降低。
赵慧超徐之勇余燕马双坤申月华席浩冉李卓繁张万想刘子鹏
关键词:堆型艾美耳球虫雏鸡十二指肠病理变化
迷迭香酸对堆型艾美耳球虫攻毒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迷迭香酸对堆型艾美耳球虫攻毒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选用1日龄雄性黄羽肉鸡36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攻毒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阳性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mg/kg地克珠利,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80和160 mg/kg迷迭香酸,在14日龄对攻毒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堆型艾美耳球虫攻毒,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堆型艾美耳球虫攻毒后肉鸡第4、7、10天每克粪便中卵囊数量(OPG),21日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血清与肝脏补体3(C3)、补体4(C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15~21日龄平均日增重、21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与肝脏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下降(P<0.05)。2)与攻毒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60 mg/kg迷迭香酸显著降低了堆型艾美耳球虫攻毒肉鸡OPG(攻毒后第4、7、10天),21日龄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血清与肝脏C3、C4、IL-1β、IL-6、TNF-α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15~21日龄平均日增重以及21日龄血清中IgA和IgM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60 mg/kg迷迭香酸能缓解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引起的肉鸡生长减缓,提高其免疫机能,抑制肝脏炎症。
酉加民杨茜梓宫嘉泰何晨鹏蒋亦轩贺建华伍树松
关键词:堆型艾美耳球虫肉鸡免疫
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制备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重组亚单位疫苗,并评价其免疫效果。方法将堆型艾美耳球虫的保护性抗原基因cSZ1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cSZ1,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构建重组菌GS115-pPICZαA-cSZ1,经甲醇诱导表达重组蛋白cSZ1。按20、40、60μg/只(低、中、高剂量)经雏鸡肌肉注射重组蛋白,7 d后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7 d后经口感染E.acervulina孢子化卵囊,剂量为1×10^(4)个/只,同时设阳性对照组(未免疫仅攻虫)和阴性对照组(未免疫未攻虫)。攻虫后7 d检测雏鸡的抗球虫指数(anticoccidial index,ACI);初次免疫后7 d及加强免疫后7 d,经雏鸡心脏采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攻虫后7 d,无菌取雏鸡脾脏,CCK-8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正确;经菌落PCR及测序鉴定,证明重组菌构建正确。重组蛋白cSZ1的相对分子质量约19000,可与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低、中、高剂量免疫组的ACI分别为171.25、176.42、174.3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免疫组雏鸡于初次免疫后7 d及加强免疫后7 d,血清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攻虫后7 d,T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制备的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亚单位疫苗对雏鸡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毕天奇肇英池马丹程淑琴王晓岑李新李建华张西臣宫鹏涛张楠张媛媛
关键词:堆型艾美耳球虫毕赤酵母重组蛋白免疫保护
堆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3及其结构域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堆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3(EaMIC3)及其结构域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经原核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蛋白EaMIC3、EaMAR3和EaMAR6,制备3种蛋白的抗血清并测其效价;分离纯化堆型艾美耳球虫卵囊。在腿部肌肉注射重组蛋白和翅静脉注射多克隆抗体血清免疫14日龄雏鸡,间隔7 d进行二免,再7 d后攻毒,评估3种蛋白抵抗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重组蛋白免疫组和抗重组蛋白血清免疫组中,EaMIC3和EaMAR3的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78、165和180、166,而EaMAR6的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30、159。2种免疫方式与对照组相比,EaMIC3和EaMAR3均显示明显的免疫保护效果,且EaMIC3的免疫保护效果最好,而EaMAR6的免疫保护效果较差。[结论]结构域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与其和肠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一致,也证明结构域蛋白在球虫入侵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刘佳斌张杨王茗悦黄剑梅靖传旭宋小凯徐立新严若峰李祥瑞
关键词:堆型艾美耳球虫结构域蛋白免疫保护效果
堆型艾美耳球虫外分泌蛋白致细胞损伤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外分泌蛋白是否具有外毒素和致细胞损伤作用。【方法】将牛肾传代细胞与E.acervulina子孢子共培养2.5 h,更换无血清培养液,每间隔12 h收集入侵后0~60 h的该时间点前12 h所有培养液并透析浓缩,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E.acervulina的外分泌蛋白,将此蛋白加培养液培养牛肾传代细胞,利用吖啶橙和碘化丙啶染色,判断细胞损伤。【结果】E.acervulina分泌约70 kD的蛋白,12~24 h分泌蛋白最多,24~36 h蛋白分泌量明显下降,36~48 h以后几乎看不到蛋白带,0~12 h和48~60 h看不到外分泌蛋白,用含该蛋白的培养液培养牛肾传代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的通透性增加,【结论】E.acervulina第一代裂殖生殖时分泌约70 kD的蛋白,该蛋白损伤细胞膜和核膜,证明该蛋白具有球虫毒素的功能。
王黎霞黄芳张建军安健
关键词:堆型艾美耳球虫体外培养细胞损伤
口服纳米氧化锌对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的防治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为研究口服纳米氧化锌抗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感染的效果,将饲养至14日龄的雏鸡随机分成12组,每组30羽,分成3个重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纳米氧化锌剂量筛选试验:10×10^(4)孢子化卵囊感染鸡,分别口服去离子水对照和5、10、20、30 mg纳米氧化锌5组;纳米氧化锌抗不同剂量球虫感染试验:口服20 mg纳米氧化锌,分别用5×10^(4)、2.5×10^(4)、1×10^(4)孢子化卵囊进行感染及对应口服去离子水对照6组。试验结果显示,口服纳米氧化锌都能明显减少由于球虫感染引起的增重损失,提高相对增重率,其中每羽口服20 mg的效果最好;能减少球虫感染引起的死亡,提高存活率;能降低卵囊排出量;能减轻十二指肠的病变损伤;抗球虫指数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且对低剂量的1×10^(4)球虫感染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口服纳米氧化锌对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徐立新陈秋阳史嘉雯孙晓婷宋小凯严若峰李祥瑞
关键词:堆型艾美耳球虫纳米氧化锌抗球虫指数
堆型艾美耳球虫体外培养细胞的筛选及其发育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为了选择适宜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培养的细胞。【方法】利用纯化的E.acervulina子孢子与不同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牛肾传代细胞、兔肾传代细胞-15、鸡胚成纤维细胞及鸡肾细胞)共培养,比较E.acervulina在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中的入侵及发育情况。【结果】37℃比41℃适宜进行E.acervulina的体外培养;5种细胞中,牛肾传代细胞入侵率最高;继续培养,牛肾传代细胞中E.acervulina可以形成第二代裂殖体,而非洲绿猴肾细胞、兔肾传代细胞-15只能发育到第一代裂殖体阶段,鸡胚成纤维原代细胞和鸡肾原代细胞中E.acervulina有第一代裂殖子的释放,但未再次入侵,并且鸡胚成纤维原代细胞和鸡肾原代细胞不易传代,5种细胞中,牛肾传代细胞最适宜E.acervulina培养;与牛肾传代细胞共培养1 h子孢子附着于细胞表面,2 h子孢子入侵,子孢子入侵后24 h形成第一代滋养体,52 h后形成第一代成熟裂殖体,60 h第一代裂殖子释放出细胞,72 h后形成第二代裂殖体。【结论】在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牛肾传代细胞、兔肾传代细胞-15、鸡胚成纤维原代细胞及鸡原代细胞这5种细胞中,牛肾传代细胞是培养E.acervulina的最适宜细胞,在其中可以发育到第二代成熟裂殖体。
王黎霞黄芳张建军安健
关键词:堆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体外培养细胞
堆型艾美耳球虫ATP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被引量:3
2019年
为研究堆型艾美耳球虫阳离子转运ATP酶(Eimeria acervulina Na+-K+-ATPase,Ea NKA)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根据Ea NKA基因(GenBank登录号:EU590120.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堆型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为模板,对Ea NKA基因进行PCR扩增,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pUCM-T载体并进行测序鉴定,将测序获得的Ea NKA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Ea NKA基因全长1157 bp,位于第81-368 bp之间,编码236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5 kDa。编码蛋白主要位于内质网,不具有信号肽,编码蛋白主要位于内质网,不具有信号肽,有12个结构功能域,2个跨膜区,位于多肽N端的7个抗原表位。Blast分析显示其编码蛋白与堆型艾美耳球虫阳离子转运ATP酶相关蛋白序列(XP013248919、ACB97673)的同源性为100%。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Ea NKA并进行测序鉴定,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表达鉴定。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质粒可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45 kDa的融合蛋白。本研究成功获得Ea NKA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为今后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筛选基因工程疫苗候选分子奠定基础。
阎晓菲孔苗韩红玉董辉黄兵
关键词:堆型艾美耳球虫ATP酶遗传进化生物信息学原核表达
鸡堆型艾美耳球虫gam56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研究堆型艾美耳球虫gam56基因的功能,提取堆型艾美耳球虫(扬州株)卵囊DNA,应用PCR扩增gam56基因,克隆至pGEM-T-Easy载体;测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pET-28a质粒,构建pET-28aEagam56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重组菌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gam56基因全长1 323 bp,编码440个氨基酸;重组蛋白大小约49 ku,以可溶蛋白形式为多,能被组氨酸单抗特异性识别;该重组蛋白能被小鼠抗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以及鸡抗堆型艾美耳球虫、鸡抗毒害艾美耳球虫、鸡抗巨型艾美耳球虫和鸡抗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析堆型艾美耳球虫gam56基因功能与研制鸡球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华恩玉朱玉汪飞燕孔令明刘丹丹候照峰许金俊陶建平
关键词:堆型艾美耳球虫克隆原核表达免疫原性分析

相关作者

申兆菊
作品数:14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一氧化氮 雏鸡 ACERVULINA 外源性一氧化氮 NO
李祥瑞
作品数:444被引量:1,506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捻转血矛线虫 柔嫩艾美耳球虫 克隆 麦长管蚜 原核表达
蒋金书
作品数:178被引量:1,184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柔嫩艾美耳球虫 球虫病 雏鸡 鸡病 隐孢子虫
朱蓓蕾
作品数:57被引量:41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阿维菌素 兽药 一氧化氮 雏鸡 小鼠
宋小凯
作品数:137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捻转血矛线虫 旋毛虫 免疫保护效果 亚单位疫苗 巨型艾美耳球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