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3篇“ CLOUDSAT“的相关文章
基于CloudSat-CALIPSO数据的黄土高原地区云特征分析
2024年
云是地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分析黄土高原地区云特征,利用2007-2016年搭载首部云探测雷达云卫星(CloudSat)与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The 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 CALIPSO)资料,选取黄土高原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寒旱四个区域,对云的宏、微观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各区域云出现频率年均值达到了55%以上,其中,春、夏季云出现频率最高,秋冬两季相对较低;半湿润区云出现频率高于其他区域,但其他三个区域云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均早于半湿润区。(2)各区域中单层云出现频率最高,占到总云量的60%以上,多层云中主要是双层云,约占总云量的25%。云层高度在不同区域表现为春、夏季节大于秋、冬季节,半湿润区的云层高度在四季均大于其他区域。各区域云几何厚度季节变化不显著,均在1~4 km之间,主要以薄云为主,且78.13%的云几何厚度不超过2 km。(3)各区域的云液态水含量年均值均达到了220.5 mg·m^(-3),约为冰水含量年均值的6.5倍,主要分布在8.5 km以下的高度层。随着高度的减小,液态水含量逐渐增多,其中半湿润区云液态水含量大于其他区域。各区域全年冰水含量占比较小,主要分布在16.5 km以下的高度层。(4)液滴有效半径在各区域的值主要集中在12~16μm,在半干旱区的春季出现了最大值,约为24μm;冰粒子有效半径最大值出现在半湿润区的夏季。液滴数浓度在各区域的值集中在60~80 cm^(-3),均小于冰粒子数浓度平均值,其峰值出现在各区域的夏季,冰粒子数浓度的峰值出现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春季。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黄土高原云的特征,为区域气候模式对黄土高原地区云特征的模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尤丹丹张淑花金存银王倩茹
关键词:黄土高原
基于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研究秦岭南北云物理特征
秦岭山脉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南北气候区别明显,水汽及温度分布均有明显的区域特点,由于秦岭山脉的分隔作用,形成了其南北不同的自然、农业、经济及人文特征,关中地区作为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及秦岭以南区域之间的过渡区,气候状态...
程丹敏
关键词:CLOUDSATCALIPSO云物理特征过渡带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Types and Phases in the Arctic Based on CloudSat and CALIPSO Cloud Classification Products
2024年
The cloud type product 2B-CLDCLASS-LIDAR based on CloudSat and CALIPSO from June 2006 to May 2017 is used to examin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eight cloud types(high cloud, altostratus, altocumulus, stratus, stratocumulus, cumulus, nimbostratus, and deep convection) and three phases(ice,mixed, and water) in the Arctic.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observe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re also discusse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More water clouds occur on the Atlantic side, and more ice clouds occur over continents.(2)The average spatial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s of cloud types show three patterns: high clouds and most cumuliform clouds are concentrated in low-latitude locations and peak in summer;altostratus and nimbostratus are concentrated over and around continents and are less abundant in summer;stratocumulus and stratus are concentrated near the inner Arctic and peak during spring and autumn.(3) Regional averaged interannual frequencies of ice clouds and altostratus clouds significantly decrease, while those of water clouds, altocumulus, and cumulus clouds increase significantly.(4) Significant features of the linear trends of cloud frequencies are mainly located over ocean areas.(5) The monthly water cloud frequency anomali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ir temperature in most of the troposphere, while those for ice cloud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6) The decrease in altostratus cloud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weakening of the Arctic front due to Arctic warming, while increased water vapor transport into the Arctic and higher atmospheric instability lead to more cumulus and altocumulus clouds.
Yue SUNHuiling YANGHui XIAOLiang FENGWei CHENGLibo ZHOUWeixi SHUJingzhe SUN
CloudSat CPR和GPM DPR降水数据对比及合成研究
梁彦之
基于CloudSat/CALIPSO卫星的青藏高原气溶胶与冰相和混合相云相互作用研究
朱世珍
基于Cloudsat资料的四川盆地飞机积冰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飞机积冰的发生与云微物理特征密切相关,因此积冰区的云微物理特征分析对飞机的运行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利用Cloudsat资料对2016年1月12日和14日的通航飞机积冰过程进行云微物理过程识别分析。结果表明:Cloudsat卫星对积冰过程中的云有很好的识别和探测能力;由于此次飞行高度较低,飞机积冰主要发生在在层积云和积云中,水含量最大值700 mg/m^(3),粒子半径在75μm以上,最大值在150μm以上,发生积冰的温度在-10℃~0℃,飞机积冰情况主要是轻度和中度积冰;Cloudsat卫星能够很好地识别云的类型以及云中过冷水的含量,但未能判定对流云和卷云的情况。
吴俊杰杨传军薛蓉蓉王琳于文斐陈奇
关键词:飞机积冰过冷水
基于CloudSat云雷达的云垂直结构分析
2023年
文章分析了CloudSat卫星经过内蒙古中部地区时获得的一次典型天气过程的云观测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L波段探空数据与时空匹配的CloudSat云雷达实测云垂直结构进行个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13年9月8日的天气过程中有高层云、卷云、雨层云、深对流云、高积云、层云和积云,海拔高度4 km~7 km为冰水混合云,4 km以下是水云,7 km以上为冰云。②云垂直结构方面,冰粒子分布宽度和冰粒子有效半径,从云顶到云底冰粒子宽度逐渐增大,冰粒子数浓度在云层底部数值较小,随高度增大冰粒子数浓度明显增大。雨层云及深对流云的冰水含量最多,垂直分布上,云的中下层最大,高层云含量较少。③单层云CloudSat卫星云雷达图显示的云结构图较L波段探空显示的较低,两者云体厚度大体一致;低层云在CloudSat云雷达图上低层云结构与探空对应一致,而探空图显示云层具有两层结构,第二层云CloudSat卫星云雷达未探测到;两层云在CloudSat云雷达图结构特征与探空分析基本一致,夹层高度CloudSat云雷达较探空分析偏低1 k左右。
关彦如毕力格苏立娟蔡敏贺志宇甄林峰
关键词:CLOUDSAT卫星
基于CloudSat-CALIPSO数据的大兴安岭地区云宏微观物理量的垂直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生态资源保护区,深入分析该区域云物理特性参量分布特征,对了解复杂地形区域气候变化及人工影响天气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loudSat-CALIPSO(CloudSat-Cloud 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云层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年平均云出现频率为59.5%,主要以高层云、卷云和层积云为主,春夏季云发生频率高于秋冬季。云层主要以薄云为主,61.41%的云厚度不超过2 km,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分别呈现双峰型和单峰型分布形式。云垂直结构特征为单层云的出现频率最高,占到总云量的69.19%,随着云层数的增加,云的发生频率逐渐降低。大兴安岭地区云中液态水含量丰富,年平均值达244.41 mg·m^(-3),约为冰水含量年平均值的4倍,有83.2%的云水含量集中在低空5 km以下的区域。水滴粒子有效粒径和数浓度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5.86μm和34.47个·cm^(-3),均小于冰晶粒子平均值。云中含水量和有效粒径随高度呈现单峰型分布形式,而云滴粒子数浓度则在低空呈现为双峰型分布形式。
辛悦毕力格包山虎苏立娟郑旭程张德广蔡敏
关键词:微物理特征
基于CloudSat-CALIPSO资料的北极云宏观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北极的气温正以两倍以上的平均变暖速率变化,其与辐射能量收支异常直接相关,而云量是影响辐射能量收支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北极地区海冰的大量融化,个别地区已成为无海冰流域。...
周茹
基于CloudSat和GPM卫星数据的水云云粒子谱参数反演研究
水云在地-气辐射系统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它的形成、发展、消散都反映着大气的热力和动力过程,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水云的云微物理参数是云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准确的水云云微物理参数对天气系统的监测预警、数值模式发展、全球...
申世凯

相关作者

陈勇航
作品数:137被引量:1,07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气溶胶 CLOUDSAT 时空分布特征 云量 光学厚度
严卫
作品数:122被引量:405H指数:11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CLOUDSAT 海面风场 反演研究 极化 COSMIC
韩丁
作品数:19被引量:114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CLOUDSAT COSMIC 相对湿度 反演研究 探空仪
尚博
作品数:8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CLOUDSAT 降水云 臭氧浓度升高 CLOUDSAT卫星 降水云系
张华
作品数:174被引量:1,932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气溶胶 黑碳气溶胶 气候 GRAPES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