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9 篇“ FLUDARABINE “的相关文章
磷酸氟达拉滨的制备 2024年 以氟达拉滨为原料,与磷酸三乙酯和三氯氧磷反应制得磷酸氟达拉滨,所得产品收率约81%,纯度99.91%。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且工艺稳定,已完成工艺验证,适合工业化生产。 郝二军 赵琰 贾茹萍 宋禹漫 崔杨波 李桐 卢丙辉关键词:磷酸氟达拉滨 磷酸三乙酯 三氯氧磷 Preclinical evalua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and fludarabine combined with CD19 CAR-T in the treatment of B-cell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vivo 2024年 Background: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cell therapy has achieved marked therapeutic success in ameliorating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However,there is an extant void in the clinical guidelines concerning the most effective chemotherapy regimen prior to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cell therapy,as well as the optimal timing for CAR-T cell infusion post-chemotherapy.Materials and Methods:We employed cell-derived tumor xenograft(CDX)murine models to delineate the optimal pre-conditioning chemotherapy regimen and timing for CAR-T cell treatment.Furthermore,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was implemented to identify the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elucid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treatment regimen.Results:Our preclinical in vivo evaluation determined that a combina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and fludarabine ,followed by the infusion of CD19 CAR-T cells five days subsequent to the chemotherapy,exerts the most efficacious therapeutic effect in B-cell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Concurrently,RNA-seq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predominantly perturbs tumor cell metabolism,primarily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key mitochondrial targets,such as C-Jun Kinase enzyme(C-JUN).Conclusion:In summary,the present study offers critical clinical guidance and serves as an authoritative reference for the deployment of CD19 CAR-T cel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cell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ZHIGANG XIA MENGYAO TIAN YUCAI CHENG WENFANG YI ZEFAN DU TIANWEN LI YUCHEN WEN LINDI LI YONG LIU CHUN CHEN以FBM方案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肥厚性心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白消安、美法仑(FBM)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肥厚性心肌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应用FBM预处理方案成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31岁,因乏力、心慌起病,综合检查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肥厚性心肌病,初始免疫调节、成分血输注等治疗,血象无改善。患者与其胞姐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全相合,予以FBM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成功行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11个月,患者病情稳定,血象恢复正常。结论以FBM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效果好,安全可靠,但后续仍需要扩大病例来进一步验证。 寇林冰 朱倩 夏鹏飞 马超 刘思璐 周士源 朱文娟 吴小津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减量的FCR方案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减量(375 mg/m~2固定剂量)的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FCR)方案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一线利妥昔单抗减量FCR方案治疗的35例CL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男25例,女10例,中位年龄58(42~75)岁,中位疗程数为6(2~6)个,总反应率为91.4%(32/35),15例(42.9%)达完全缓解,3例(8.6%)达骨髓未恢复的完全缓解,14例(40.0%)达部分缓解,2例(5.7%)疾病稳定,1例(2.9%)疾病进展。20例患者进行了骨髓微小残留病(MRD)检测,14例(70.0%)MRD阴性(MRD<0.01%)。中位随访60.7(6.6~153.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1.7(95%CI 57.7~10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3.5 mg/L和伴有TP53异常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未发现对总生存期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治疗前IgA缺乏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达骨髓MRD阴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未达到vs 35.6个月,P=0.016)。治疗后7例(20.0%)发生≥3级感染,15例(42.9%)发生≥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除1例发生5级不良反应,其余不良反应均可恢复。结论:利妥昔单抗减量的FCR方案一线治疗CLL患者的总反应率、MRD转阴率及远期生存获益较理想,安全性可控。患者治疗前血清β2-微球蛋白>3.5 mg/L和伴有TP53异常影响无进展生存期,治疗前IgA缺乏可能影响总生存期;治疗后达骨髓MRD阴性的患者更易获得长期无进展生存。 罗菁 张佼佼 张兴利 张兴利 糜坚青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氟达拉滨 利妥昔单抗 减低剂量 阿糖胞苷联合氟达拉滨治疗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阿糖胞苷联合氟达拉滨治疗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后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74例患者的资料,将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采用阿糖胞苷联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联合柔红霉素进行预处理患者分为研究组(n=94)与对照组(n=8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情况,分析影响阿糖胞苷联合氟达拉滨预处理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研究组预处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36%vs 76.25%;P<0.05),研究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抗宿主相关疾病、黏膜损伤、肝损伤、感染、心脏毒性方面不良反应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0.9%vs 55.0%;89.2%vs75.0%;log-rankχ^(2)=13.790,6.278;P<0.05)。单因素与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时疾病完全缓解、急性抗宿主病、慢性抗宿主病是患者病情复发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35岁、配型结果完全相合、移植时疾病完全缓解是患者存活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阿糖胞苷联合氟达拉滨预处理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案,患者预后会受移植疾病缓解情况、急性抗宿主病等多种因素影响。 卢丹 胡艳 胡艳关键词:阿糖胞苷 氟达拉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AML患者42例,按接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达拉滨+大剂量阿糖胞苷,观察组患者给予氟达拉滨+中剂量阿糖胞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更高,3年疾病复发率与死亡率更低,CD_(3)^(+),CD_(4)^(+),CD_(4)^(+)/CD_(8)^(+)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AML患者可提升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复发率及死亡率,且不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侯怡西 周芳关键词:氟达拉滨 中剂量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安全性 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AML分为两组,每组31例。两组均行氟达拉滨方案,对照组行大剂量阿糖胞苷干预,观察组行中剂量阿糖胞苷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水平分别为(96.17±5.54)ng/mL和(96.83±3.86)ng/mL,对照组为(76.28±4.91)ng/mL和(78.37±3.11)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27/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6/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1%(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感染发生率(35.48%)明显高于观察组(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的功效理想,不仅促进了症状的缓解及淋巴细胞水平的改善,增强了患者的抵抗力,另外还降低了感染率,增加了用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周淑秋关键词:氟达拉滨 AML 阿糖胞苷 中剂量 氟达拉滨联合后置环磷酰胺用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Flu)联合后置环磷酰胺(CTX)预防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疗方法。方法:29例患者接受常规BUCY-ATG预处理方案。52例患者接受PTCy(Flu+BUCY+后置CTX预处理)方案(CTX 50 mg/kg,+3 d及+4 d)。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59 d,所有患者在第+30,+60天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DNA)检测达到完全供体嵌合。PTCy组和BUCY-ATG组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和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5 vs.12)d和(12 vs.13)d,Ⅱ~Ⅳ度急性GVHD(aGVHD)、Ⅲ~Ⅳ度aGVHD和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为(30.8%vs.31%)、(19.2%vs.24.1%)和(5.8%vs.24.1%)。累计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为65.5%vs.62.1%,1年时的非复发死亡率(NRM)为75%和77%。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EB病毒(EBV)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8.3%vs.50%)和(6.9%vs.3.7%)。结论:在缺乏HLA配型相合同胞供者和非亲缘全和供者的情况下,后置CTX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但移植后的复发和感染仍然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不良因素,寻找合适的移植方案仍然是当务之急。 王甜甜 曹俊杰 刘旭辉 裴仁治 陆滢关键词:单倍体 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疗效。方法11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应用氟达拉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因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217.4±36.1)U/L、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36.9±7.8)ng/L、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配体(sCD40L)(2.92±0.60)μg/L、铁调素(Hepcidin)(29.1±5.7)ng/ml均优于对照组的(288.6±33.5)U/L、(48.9±8.9)ng/L、(1.24±0.20)μg/L、(37.9±5.8)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的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对恶性淋巴瘤实施治疗,患者的各血清因子水平获得极大的改善,不良反应较少,疗效理想,可推广应用。 刘畅关键词:氟达拉滨 利妥昔单抗 恶性淋巴瘤 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氟达拉滨,25mg/m^(2),1次/d,第1~5日给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375mg/m^(2),静脉滴注,氟达拉滨停用1周后给药,每周1次。28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56.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利于改善患者症状,增强治疗效果,不会明显增加毒副反应,可在临床应用。 韩春生 伍学强关键词:恶性淋巴瘤 氟达拉滨 利妥昔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