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7333篇“ FOOD“的相关文章
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2025年
原花青素广泛存在于葡萄籽、蓝莓、花生红衣等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其较好的抗氧化性、抗菌性,原花青素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防腐剂应用于食品领域,用于延长食品货架期,增加色泽。该文总结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工艺以及其生物活性,并对近年来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原花青素在食品领域扩大应用提供参考。
田艳杰陈志强姜华
关键词:原花青素生物活性抗氧化作用抗菌作用食品应用
太赫兹光谱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025年
文章总结了太赫兹光谱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不同应用场景,分析了太赫兹光谱技术在各类应用中的有效性和优缺点。在食品溯源上,该技术结合光谱和图像信号,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精准预测,可有效鉴别食品中的掺假问题。在成分检测方面,太赫兹技术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能对农药、兽药残留及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性。对于品质监测,该技术可利用光谱吸收特性,结合数学模型,监控油脂氧化和农产品霉变等品质变化。
马皓黄略略段续李潇婷李彬陈轩
关键词:太赫兹光谱食品溯源
微生物发酵食品新进展
2025年
本综述总结了微生物发酵食品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重点探讨了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例如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和母乳寡糖生物合成技术的突破。同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发酵食品生产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微生物源鲜味肽开发中的应用,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创新的风味解决方案。而食药同源物质则通过微生物转化显著增强了其生物活性,为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开辟了新方向。此外,还对微生物发酵功能食品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强调了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微生物发酵食品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满足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乌日娜赵玉莲郭佳史海粟安飞宇
关键词:发酵食品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风味风险防控
代谢组学在动物源食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品质与安全问题日渐关注,代谢组学在动物源食品分析中的研究为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代谢组学作为解决食品造假问题的前沿技术手段,被广泛用于食品成分和品质分析,其在食品分析中具有许多优势,如高通量、高灵敏度和多样性分析等,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该文总结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在食品感官特性鉴定、分析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物质变化、食品鉴伪、检测外源性有害物质、食品溯源、新鲜度评估等食品品质和安全领域的应用,旨在为代谢组学在食品领域中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借鉴。
刘欣雅赵健吉连倩倩张宇张莉睿贺艳萍戴煌刘秀英王加华毕洁
关键词:代谢组学动物源食品食品检测新鲜度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2025年
随着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具有较高检测效率和精准性的微生物检测技术逐渐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不可或缺的检测工具,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愈发受到社会的关注。鉴于此,本文介绍微生物检测技术,阐述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范围以及应用要点,以供相关领域人员参考和借鉴。
张琳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安全食品检验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研究
2025年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核心手段之一。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食品工业的需求,快速、灵敏和高效的检测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探讨了不同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发展趋势,为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黄伟洋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检验腐败微生物食品安全
姜黄素纳米传感器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2025年
食品安全长期以来面临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滥用及重金属、致病菌和毒素污染等问题。针对污染物对食品的危害,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姜黄素为一种荧光团,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其作为一种天然色素,有较宽的吸收峰。独特的酮-烯醇互变异构体结构使姜黄素在酸碱溶液中易发生颜色变化,β-二酮结构和金属离子可螯合配位。姜黄素还有导电性能,可产生电化学信号。纳米传感器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质量轻,消耗低和光学性质明显等特点。基于姜黄素的纳米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成本低和操作简单等优点。结合以上优势,姜黄素是一种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理想候选材料。基于姜黄素独特的结构和特性,本文论述姜黄素的光学和电化学纳米传感器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介绍其优异的检测性能。同时,指出该传感器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食品分析检测提供参考。
贾穆高雪张红梅刘璐励建荣
关键词:姜黄素纳米传感器食品安全
食品生物技术在发酵食品风味改良中的应用
2025年
发酵食品以其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在我国拥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市场。基因工程育种、诱变选育等技术可获得高产风味物质的优良菌种,代谢工程改造可定向强化关键风味代谢途径。过程控制方面,在线监测和反馈控制系统实现了发酵参数的实时优化,固液态发酵工艺的优化匹配以及前体物添加和代谢流调控进一步提升风味品质。食品感官分子学研究阐明了风味感知的客观规律,电子鼻和电子舌则为风味的快速数字化分析提供了新手段。集成合成生物学、分子感官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推动发酵食品风味形成机制的精准阐释和风味物质的创新创制,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陈凯
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发酵食品风味改良
姜黄素药食特性及应用综述被引量:1
2025年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多酚类物质,食品中添加姜黄素能使食品具有独特色泽,赋予食品特殊香味。另外,姜黄素药用价值显著,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加速机体代谢。此外,姜黄素具有消炎抗菌、抗氧化、降脂和利胆等多种生物活性,已在食品、医药学及动物生产等领域中得到良好的应用,但其水溶性和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局限了其应用范围。为此,该文章将对姜黄素的理化性质、提取、功能特性、应用情况及其增溶技术进行综述,为姜黄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姜浩张沐棠吴柳清陈颖陈椰娜温锦培齐鹤鸣白卫东
关键词:姜黄素功能特性增溶添加剂
食品电磁加工技术及装备国产化进展
2025年
目前食品的传统加工方法已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营养和感官品质日益增长的需求。食品电磁加工技术作为新型的绿色加工处理手段,在食品加工、提取、灭菌保鲜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望推动食品工业的转型升级。本文综述食品电磁加工技术,包括脉冲电场、低温等离子体、脉冲强光、微波等技术以及装备的国产化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食品电磁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助力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曹诗林成军虎杨逍陈博儒马骥李坚曾新安
关键词:脉冲电场低温等离子体

相关作者

刘芹利
作品数:22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EATING 《喜福会》 《女勇士》 FOOD 母女关系
何姗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BRITISH FOOD CULTURE 饮食文化 INDIVIDUALISM
张佳佳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BRITISH FOOD CULTURE 饮食文化 INDIVIDUALISM
施伯乐
作品数:380被引量:2,739H指数:2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数据库 XML 面向对象 数据挖掘 数据模型
詹洪法
作品数:84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绍兴县实验小学
研究主题:PEP 《小学英语》 年级 UNIT W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