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444篇“ GC-MS分析“的相关文章
干鲜连钱草茎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究干鲜连钱草不同部位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干鲜连钱草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对提取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分析其成分差异。由GC-MS数据分析可知,从连钱草干鲜茎叶提取的挥发性液体中共鉴定出125种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70种,包括醇类、羧酸类、酮类等。从鲜叶、鲜茎、干叶和干茎中分别鉴定出39、13、52、25种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占各组总挥发油的83.92%、97.21%、67.48%和98.29%,其中共有挥发性成分5种,各部位特有成分分别有13种、1种、16种和1种。分析结果表明,连钱草的鲜叶和干叶中挥发成分有显著差别,鲜茎和干茎中的挥发成分较为相似,但与鲜叶和干叶有较大区别。
马矜烁崔彤彤孙强崔鸿飞范传优
关键词:连钱草挥发性成分
无溶剂微波提取排草精油及GC-MS分析
2024年
采用无溶剂微波提取法(SFME)提取排草精油,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排草的含水率、微波功率和萃取时间对精油得率的影响,建立了分析排草精油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果表明:无溶剂微波提取排草精油的最佳条件是原料含水率为质量分数50%~60%,微波功率为500 W,萃取时间为60 min;最佳提取条件下,排草精油得率为2.19%。GC-MS分析结果显示,从排草精油中鉴定出7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酚类和烯烃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28.53%和13.13%(相对质量分数)。排草精油的高效提取和精油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对排草香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刘秀明李源栋韩敬美高莉张凤梅段焰青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
岩蔷薇精油的GC-MS分析及其抗氧化性
2024年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岩蔷薇精油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研究岩蔷薇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对岩蔷薇精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已鉴定成分相对含量占精油总量的99.76%(体积分数)。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2-甲基-4,5-壬二烯(体积分数17.97%)、香叶醇(体积分数8.87%)、芳樟醇(体积分数7.17%)、橙花醇(体积分数6.49%)、甲酸香茅酯(体积分数6.46%)和1-丁烯亚基环己烷(体积分数5.88%),共占总成分的52.84%(体积分数)。岩蔷薇精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70.81%和90.00%,表明岩蔷薇精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张华锦李雨欣曾小燕钟冲肖达群罗秋根索超陈尚钘
关键词:精油化学成分抗氧化性
不同方法提取姜黄油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
2024年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选择石油醚、正己烷、乙醚3种萃取剂及纤维素酶、盐析2种辅助方式共五种方式提取姜黄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姜黄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影响。利用GC-MS法鉴定姜黄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性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用5种提取方法共鉴定出84种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24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种主成分可反映姜黄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100%的信息,芳姜黄酮、姜黄酮、β-姜黄酮、β-倍半水芹烯和α-姜油烯对姜黄风味贡献最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种提取方法可分为3类即T1和T2一类,T4一类,T3和T5一类。24种化合物被聚为2类,其中α-姜油烯等5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聚为一类。不同提取方法对姜黄油的提取效果影响较显著,以纤维素酶辅助SDE提取方式和盐析辅助SDE提取方式更为明显。
张玲玲黄幼霞蔡聪艺张文州
关键词:GC-MS主成分分析盐析
基于GC-MS分析不同资源姜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差异
2024年
为比较不同资源姜黄挥发油成分的异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4批姜黄样品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各色谱峰的化学成分;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24批挥发油成分进行组学分析和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表明,24批姜黄挥发油提取得率为0.30%~1.10%,从中共检测出63种成分,主要为姜黄酮类成分,相对含量在50%以上,其次为萜烯类物质,含量低且组成复杂。建立姜黄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11~0.997之间,从中确认7个共有峰。HCA和PCA将其中21个样品分为A组和B组,OPLS-DA筛选出19个差异代谢物,聚类热图分析显示A组的特征性成分为姜黄酮类物质芳姜黄酮、α-姜黄酮和β-姜黄酮,B组为姜烯、β-红没药烯和β-倍半水芹烯等16种萜烯类成分。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来源的姜黄挥发油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姜黄酮的含量与姜黄切面的颜色直接相关,含量越高,姜黄颜色越深。该研究通过对比24批不同来源的姜黄挥发油成分及其差异物质,为今后姜黄种质资源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筛选出6种挥发油和姜黄酮类成分含量均较高的优异种质,可用于指导姜黄新品种选育。
刘梦婷王清隆羊青王祝年晏小霞晏小霞汤欢王茂媛王茂媛
关键词:挥发油GC-MS
蔓马缨丹挥发油GC-MS分析及其生物活性
2024年
蔓马缨丹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园林绿化灌木。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蔓马缨丹枝叶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并分别测定其抗细菌和抗线虫活性。结果表明:蔓马缨丹枝叶挥发油的得率为0.075%(以鲜重为基础),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共分析并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cubebene和β-elemene,相对含量分别达到19.94%、19.61%。抗细菌活性结果表明,蔓马缨丹挥发油对青枯病菌、番茄疮痂病菌以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对番茄疮痂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相对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30.40±2.78)mm。另外,蔓马缨丹挥发油对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了一定的致死活性,在24 h内致死中浓度为(33.07±2.12)mg/mL。本研究结果可为蔓马缨丹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思路,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艾彩霞谭聪丽邹坤林吴奉奇
关键词:挥发油GC-MS抗细菌活性杀线虫活性
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GC-MS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旨在为区分白木香不同种质、品种选育及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的结香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海香1号(Aquilaria sinensis‘Haixiang 1’)、海香2号(A.sinensis‘Haixiang 2’)、海香3号(A.sinensis‘Haixiang3’)、皮油种、大叶种和囊泡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乙醚法超声提取的结香样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中倍半萜类较高,而色酮类较低;种质间差异较大,共有成分仅有2个,即叔丁基对甲酚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倍半萜类成分的数量(10~26种)和总相对含量(25.39%~87.50%)较高,以白木香醛为主,其中海香3号中的倍半萜类数量和含量最高。色酮类的数量(1~3种)和总相对含量(4.66%~37.32%)较低,以2-(2-苯乙基)色酮为主,其中海香1号中的色酮类数量和含量最高,而海香3号、大叶种和囊泡种中均未检出。海香1号、海香2号、海香3号和皮油种所结沉香具有较丰富的致香成分,如白木香醛、7α-H-9(10)-烯-11,12-环氧-8-氧艾里莫芬烷和卡拉酮等;海香2号、海香3号、皮油种和囊泡种所结沉香中含有多种倍半萜成分,如沉香螺旋醇和沉香雅槛蓝醇等;海香1号和海香2号所结沉香中的苄基丙酮成分含量较高;海香1号、海香3号和大叶种所结沉香中的7α-H-9(10)-烯-11,12-环氧-8-氧艾里莫芬烷和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等成分含量较高。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及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可根据活性成分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
李慧婷李慧婷王雅丽王军王军李思徐诗涛
关键词:白木香种质GC-MS
鲜(干)白背枫花序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2024年
白背枫是中华民族药用植物资源之一,不仅在医疗方面发挥作用,还可以作为蜜源植物提取挥发油,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迄今为止,对白背枫(又名七里香)香气成分的研究报道较为有限。文章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白背枫鲜花序和干花序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白背枫鲜花序和干花序的挥发油中分别含有主要化学成分37种和48种,其中共有成分有7种。同时,还对其主要成分的应用价值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白背枫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宁锦华朱姝贾璐璐张蝶侯安国
关键词:挥发油香料GC-MS
美洲大蠊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重金属含量测定及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2024年
为促进药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美洲大蠊1龄、3龄、6龄以及成虫中蛋白质和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脂溶性成分组成进行了测试。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ICP-MS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GC-MS测定脂溶性成分及相对含量。美洲大蠊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粗蛋白含量为56.61%~67.38%;砷含量≤0.2714 mg/kg;汞含量≤0.1972 mg/kg;铅含量≤0.5482 mg/kg;镉含量≤0.1222 mg/kg;从脂溶性成分中鉴定30种化合物,其中5种为4个生长发育阶段共有成分。美洲大蠊成虫体内蛋白质达63%,是优质的饲料蛋白来源。根据《饲料卫生标准》相关规定,其虫体中汞含量超标,需要对美洲大蠊养殖过程所用的饲料配方进行优化;美洲大蠊体内以棕榈酸为代表的饱和脂肪酸是其表现脂毒性的重要因素,油脂中富含抗氧化酚类物质。
原丝婧雯杨自忠杨银河杨大松
关键词:美洲大蠊GC-MS粗蛋白
闭鞘姜7个部位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其乙醚提取物的GC-MS分析
2024年
用乙醚和乙醇对闭鞘姜7个部位进行提取后,用pNPG(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法测试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活性,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测定其乙醚相中的化学成分。共检出化学成分125个,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闭鞘姜7个部位化学成分差异较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花瓣、花萼和须根的乙醚提取物的酶抑制率均超过70%,茎的乙醚提取物和根茎的乙醇提取物的酶抑制率在50%左右。因此,闭鞘姜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花瓣、花萼和须根的乙醚提取物具有相对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为闭鞘姜全株的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陈乐瑶王雅丽蔡彩虹郭东昇梅文莉梅文莉陈惠琴
关键词:中草药Α-葡萄糖苷酶

相关作者

魏贤勇
作品数:500被引量:1,73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煤 GC/MS分析 GC/MS 褐煤 萃取
宗志敏
作品数:366被引量:1,36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煤 GC/MS分析 GC/MS 萃取 萃取物
戴好富
作品数:587被引量:1,92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研究 细胞毒活性 抗菌活性 白木香
梅文莉
作品数:476被引量:1,57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化学成分研究 抗菌活性 白木香
侯冬岩
作品数:549被引量:3,278H指数:27
供职机构:鞍山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挥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