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62篇“ GEOHAZARD“的相关文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不同机器学习方法优劣对比:以宁强县大安镇为例
2025年
【研究目的】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带来一定困难。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算法能更准确地计算地质灾害孕育与诱发因素之间的多元复杂非线性关系,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模型的准确性,在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逐步得到应用。【研究方法】本文结合宁强县大安镇野外地质调查数据,挑选与地质灾害发生密切相关的12种致灾因子,即高程、坡度、坡高、坡向、坡型、工程地质岩组、断裂距离、水系距离、道路距离、植被覆盖、降雨及地震动峰值等作为危险性分区评价因子。通过构建样本集,运用贝叶斯、随机森林、策略梯度神经网络、KNN和神经网络算法这5种模型进行宁强县大安镇地质灾害危险性建模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贝叶斯模型(AUC 0.894)表现最好,绝大多数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位于评价的极高和高危险区,且贝叶斯模型计算结果达到预测精度评价要求。【结论】在宁强县大安镇地质灾害样本数目很少的情况下选择贝叶斯算法模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具有可行性的。
冯旻譞毛伊敏贾俊齐琦孟晓捷刘港高波高满新
关键词:地质灾害
藏东南地区直白沟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时空演化特征
2024年
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风险源,分析灾害链的演化规律可为重大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研判提供支撑.以直白沟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灾害监测,研究了孕灾背景的演化和1950年以来的6次灾害链事件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直白沟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由冰川活动和高位岩崩驱动的,演进模式分为相变驱动物性变化成链和多要素级联效应成链两类,灾害链的活跃程度受地震作用显著控制.孕灾条件中的冰川和冰碛物的时空演化控制了灾害链的活动特征,地震和冰川消退驱动链首灾害由冰川跃动向高位岩体转换,物源增多和冰水相变作用增加了灾害链的演进长度和规模.现状直白沟内的则隆弄冰川退缩严重,由冰川跃动启动灾害链可能性减小,而由地震及冻融循环诱发的高位岩崩启动灾害链的可能性显著增强.
黄海龚诚
关键词:灾害链演进过程泥石流环境地质学
Indirect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rock boulders in blasting to the geohazard:Unearthing geologic insights fused with tree seed based LSTM algorithm
2024年
Effective control of blasting outcomes depends o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rock ge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blast design parameters.This study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adapting blast design parameters to geological conditions to optimize the utilization of explosive energy for rock fragmentation.To achieve this,data on fifty geo-blast design parameters were collected and used to train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The objective was to develop predictiv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he blast oversize percentage,incorporating seven controlled components and one uncontrollable index.The study employed a combination of hybrid long-short-term memory(LSTM),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and random forest algorithms.Among these,the LSTM model enhanced with the tree seed algorithm(LSTM-TSA)demonstrated the highest prediction accuracy when handling large datasets.The LSTM-TSA soft computing model was specifically leveraged to optimize various blast parameters such as burden,spacing,stemming length,drill hole length,charge length,powder factor,and joint set number.The estimated percentage oversize values for these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as 0.7 m,0.9 m,0.65 m,1.4 m,0.7 m,1.03 kg/m^(3),35%,and 2,respectively.Application of the LSTM-TSA model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28.1%increase in the crusher's production rate,showcasing its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blasting operations.
Blessing Olamide TaiwoShahab HosseiniYewuhalashet FisshaKursat KilicOmosebi Akinwale OlusolaNSri ChandrahasEnming LiAdams Abiodun AkinlabiNaseer Muhammad Khan
关键词:BLASTING
基于GIS的海洋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2024年
GIS技术已在工程地质灾害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海洋风电场的工程地质灾害评价中应用较少,以某一海上风电场为例,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基于水深、地震、断层、浅层气等公开资料构建了风电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浅层气、滑坡、地震、断层及冲刷等典型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场址区可能存在浅层气,同时结合地震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场址区存在砂土液化的可能性,这些地质灾害均会对风机的安装运行造成影响。相关分析可为后期的场址规划和详勘提供技术支持。
祁磊唐佳张宏强华放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评估
综合物探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探中的应用探究被引量:2
2024年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往往会给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勘探和预测是非常必要的。综合物探方法是集多学科交叉,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科技手段,对滑坡进行综合勘查的一种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探讨了利用综合物探方法进行滑坡地质灾害勘查的可行性,并对该技术的优越性、局限性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方法能够为滑坡地质灾害提供地下信息,对理解滑坡形成机理,判断滑坡稳定性,开展滑坡灾害预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张登奎王肃良闫佳佳郭聪林孙强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综合物探方法勘探
基于CF-LR模型的河南省信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气候分界线,是地质灾害多发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防灾减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资料分析,选取坡度、坡向、地形曲率、到水系距离、到断层距离、夜间灯光指数和植被指数共7个指标,采用CF-LR模型,对信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信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划分为4类:极高易发区(占全区面积11.39%)、高易发区(19.51%)、中易发区(14.20%)和低易发区(54.90%).经合理性和准确性检验,评价结果符合要求,说明采用的CF-LR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信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
申玉松张宸王艺杰张迪
关键词:地质灾害
铁峰山背斜构造控滑机制及斜坡破坏模式被引量:2
2024年
地质构造对于区域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性作用,从地质构造出发探究地质灾害空间规律是开展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关键。以万州铁峰山背斜为例,在地质构造和滑坡灾害实测的基础上,将背斜构造分为核部(Ⅰ区)、北西翼(Ⅱ区)、南东翼陡立岩层(Ⅲ区)、岩层倾斜过渡段(Ⅳ区)和万州向斜(Ⅴ区)5个区,分析了各区内背斜构造控制下的岩体结构及其控滑机制和斜坡破坏模式。结果表明:(1)Ⅱ区岩层由临近Ⅰ区的陡倾角快速变化为临近河谷区的中缓倾角顺向坡,主要控滑结构为顺层发育的泥质、炭质软弱层,顺层岩质滑坡发育普遍;(2)Ⅰ区次级褶皱和断层发育,层面、断层和节理面的组合控制着平面或楔形体滑动,滑动方向常指向褶皱枢纽方向;(3)Ⅲ区主要结构面构成岩块与母岩的分割面,存在顺坡向次要结构面或地形起伏时,发生滑移或坠落式落石,并发展上部岩块的连锁滑坠;(4)Ⅳ区天然顺向斜坡坡度小于或等于岩层倾角,当公路开挖时极易引发顺层面或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滑坡;(5)Ⅴ区为近水平产出的砂泥岩互层,泥岩软化和风化、砂岩裂隙或拉槽充水是控制近水平地层岩质滑坡和落石倾倒、坠落的主要原因。滑坡受铁峰山背斜宏观构造和局部构造的双重控制,前者影响着滑坡的分布和破坏模式,后者主宰着控滑结构和滑坡易发程度。研究成果对于川东褶皱带滑坡灾害调查和风险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史绪山柴波杜娟陈娟娟
关键词:地质构造破坏模式
中尼公路聂拉木至樟木段InSAR广域地灾隐患识别与特征分析
2024年
基于2017-04~2019-06共130景Sentinel-1A卫星升降轨影像,采用StaMPS-SBAS InSAR方法,并融合GACOS大气校正,对中尼公路聂拉木至樟木段进行大范围地质灾害隐患点探测和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发现54处隐患点,组成多处滑坡群,升轨最大形变速率达114 mm/a,降轨最大形变速率达122 mm/a。结合研究区降水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有35处隐患点形变与降水有关,形变季节性特征明显。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该路段地表形变趋势及成因,丰富该地区地灾隐患点历史记录,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持续监测提供参考。
于冰蔡锐张崇磊张崇磊黄雷王金日张椿雨
关键词:中尼公路INSAR
贵渝管道地质灾害驱动因子分析及危险性评价
2024年
贵渝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对管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文以贵渝管道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类别(诱发、水文、植被、地形、地质)13个因子对贵渝管道地质灾害进行驱动因子分析及危险性评价。首先,利用斯皮尔曼相关性统计方法剔除白噪声;然后通过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模型量化各因子的重要性占比;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完成因子递归分析,确定Bier分数陡降后的因子为主控因子,再基于SVM模型对管道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区段主控因子为坡度、坡向、曲率、岩性、年均降雨量、河网密度、断裂带密度8个因子。其中,以降雨和岩性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的贡献最大,二者交互作用明显。
龚俊豪李秀珍余文秀孔纪名谢成邵其其熊华勇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驱动因子分析
区域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系统研究
2024年
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区域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因环节信息化技术水平低而导致的区域性地质灾害信息不能发挥最大作用的问题,本文依托鄂州市“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结合当前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可视化、无人机等技术,研究并建立了区域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系统,明确了综合防治业务流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对地质灾害各环节信息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可视化展示,能够提升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地灾防治工作效率,增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王帅胡立嵩吴悠悠王美冷朝阳
关键词:地质灾害

相关作者

吴冲龙
作品数:390被引量:2,198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研究主题:三维可视化 大数据 数字矿山 三维地质建模 盆地
田宜平
作品数:192被引量:52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研究主题:三维地质模型 三维可视化 三维地质体 数字矿山 矿体
李伟忠
作品数:11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研究主题:三维地质体 三维地质 野外数据采集 便携机 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