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904篇“ MN“的相关文章
- 20Mn2钢链条断裂原因分析
- 2024年
- 某厂20Mn2钢链条在使用中断裂。为找出链条断裂的原因,检测了断裂链条的化学成分、硬度、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链条表面脱碳严重,导致表面疲劳强度和硬度下降;心部有大量铁素体和氧化物夹杂,导致其力学性能降低。是这两个因素导致链条在使用中断裂。
- 王少聪王会强崔建英赵建新闫学兰孙玉林孙广军王晓丽
- 关键词:20MN2钢脱碳
- Mn元素在渣铁间的分配研究
- 2024年
- Mn元素在高炉生产中有重要作用,既能降低炉渣黏度,提高铁水流动性,又能解决高炉炉缸堆积问题。鉴于此,通过双坩埚实验研究Mn元素在渣铁间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Mn元素在渣铁间的分配系数随着铁水中w[Mn]的升高而降低;分配系数在碱度为1.1~1.3时,随着碱度的升高而降低,碱度为1.0时,分配系数降低。
- 徐承飞安轩冶杨雪琴
- 关键词:碱度MN元素
- 羟基磷灰石复合腐植酸及其对Mn(Ⅱ)的去除
- 2024年
- 以硝酸钙和磷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成功合成羟基磷灰石(HAP),并将其与腐植酸(HA)复合,制备出复合吸附剂HAP-H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差热-热重分析(TGDSC)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腐植酸成功负载到羟基磷灰石上;HAP-HA孔径主要分布在3~5 nm,比表面积较大,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HAP-HA表面粗糙不平、孔隙较多,这增大了比表面积,为重金属离子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以Mn(Ⅱ)为目标污染物,将Mn(Ⅱ)的去除率作为指标,通过吸附实验考察吸附剂HAP-HA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常温、pH为8.0、投加量为0.15 g、吸附时间为150 min的条件下,吸附剂HAP-HA对Mn(Ⅱ)的去除率最高,可稳定达到99.0%以上;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同时,对吸附后的吸附剂进行脱附及再生吸附实验,以NaOH溶液作为洗脱剂可取得较好的脱附效果,脱附效率可达78.1%,再生循环吸附6次后HAP-HA仍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 裴晓港张鹏董珊珊葛姗姗赵月龙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腐植酸吸附剂
- 热轧65Mn钢卷材质量的提高
- 2024年
- 研究了900℃终轧后在610和650℃卷取的含铬65Mn钢和常规65Mn钢卷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常规65Mn钢卷材相比,含铬65Mn钢卷材的珠光体和铁素体较细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高10和15 MPa,内径约大20 mm;与610℃卷取的65Mn钢卷材相比,650℃卷取的65Mn钢卷材组织较粗大,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低73和41 MPa,内径约大30 mm。
- 龙雷周
- 关键词:卷取温度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NaZH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Mn^(2+)的吸附性能
- 2024年
- 制备3%NaCl改性沸石负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NaZH),采用摇瓶试验研究pH、材料投加量、Mn^(2+)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对NaZH吸附Mn^(2+)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初步分析吸附机理。此外,应用SEM-EDS、BET、FTIR和XPS等表征手段进一步探究NaZH的材料性质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Mn^(2+)溶液pH=7、初始浓度5 mg/L、NaZH投加量2 g/L和反应时间240 min为最佳吸附条件,此时Mn^(2+)去除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9.25%和2.58 mg/g。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多层化学吸附。表征结果显示,NaZH是羟基磷灰石包裹在沸石表面的复合材料,粗糙多孔,官能团丰富。NaZH主要以溶解-沉淀、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三种形式吸附Mn^(2+)。
- 容智尔张卫民卢琪愿彭惠靖
- 关键词:可渗透反应墙
- 羟基磷灰石的优化制备及其对Mn^(2+)的吸附性能
- 2024年
- 使用共沉淀法,在不同pH、Ca/P摩尔比、陈化时间条件下制备羟基磷灰石(HAP),并根据其对Mn^(2+)的吸附性能获得制备HAP的优化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优化制备的HAP在溶液pH、投加量、反应时间以及Mn^(2+)初始浓度的影响下对Mn^(2+)的吸附性能,并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分析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HAP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10、摩尔比Ca/P=1.67、陈化时间24 h。当锰初始浓度5 mg/L、pH=7、HAP投加量1 g/L、反应时间360 min时,HAP对Mn^(2+)的吸附效果最好,其吸附量与去除率分别为4.97 mg/g和98.4%。HAP对Mn^(2+)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多层化学吸附。
- 聂家璇张卫民卢琪愿彭惠靖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
- 60Si2Mn钢的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 2024年
- 研究了60Si2Mn弹簧钢在变形温度730~1000℃、应变速率0.01~5 s^(-1)下的动态再结晶(DRX)行为。通过对试验钢单道次热压缩试验的数据处理,得到了流变应力曲线;借助加工硬化率拟合出各热变形条件下的动态回复曲线,建立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预测出不同热变形参数下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结果表明,弹簧钢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敏感。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或变形温度的升高,动态再结晶软化的临界应变降低,DRX的体积分数增加。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对弹簧钢的适用性。
- 曹成龙陈庆安陈庆安申文飞黄素霞曹晶晶李子豪
- 关键词:60SI2MN弹簧钢热压缩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 Ni-Mn基多晶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韧化
- 2024年
- 固态制冷技术由于具有环保、高效、节能的特点,因而有望取代传统的气体压缩式制冷技术。在各种有竞争力的制冷剂中,Ni-Mn基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由于具有磁热效应、弹热效应、压热效应、磁阻、磁致应变等多功能特性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材料工程师及科学家们对Ni-Mn基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热效应开展了一列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但Ni-Mn基合金韧性较低,导致性能衰减快、循环稳定性差,限制了Ni-Mn基合金的应用。综述了传统的过渡族元素、稀土元素和类金属元素掺杂引起的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细晶强化和晶界净化与修饰对Ni-Mn基合金韧性的影响规律,比较了不同方法在Ni-Mn基合金韧性增强方面的优缺点,归纳了近年来受到重视的尺寸效应和全d轨道杂化等强韧化机理,分析了轨道杂化途径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Ni-Mn基合金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对促进Ni-Mn基合金在功能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马思遥张学习钱明芳贾政刚钟诗江耿林
- 关键词:铁磁形状记忆合金NI-MN-GA合金韧化
- Ti–Mn系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Ti-Mn系储氢合金在常温下能快速可逆吸放超过1.8%(质量分数)的氢气,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低的成本,成为最具前景的储氢合金之一,但其较高的平台压不利于大规模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i-Mn系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取代元素的半径对Ti-Mn系储氢合金晶体结构的影响,讨论了氧含量、元素取代和制备工艺对材料储氢性能的影响,阐述了微观缺陷-循环稳定性的关联机制,并对Ti-Mn系储氢合金在储氢罐领域的突破性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将集中于工艺改进和机理分析。
- 张贺林繁鑫刘勇缪国栋王振刘春荣李平曲选辉
- 关键词:储氢性能
- 80 MN压剪试验机机架的力学仿真
- 2024年
- 为确保80 MN压剪试验机机架在最大载荷下依然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文中首先分析单剪和双剪两种压剪试验工况下的受力状态,而后在最大竖向载荷与最大横向载荷联合作用下,对静态单剪与静态双剪时的机架进行静力学仿真,随后进行机架的模态仿真,最后对动态单剪时的机架进行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静态单剪与静态双剪时,压剪试验机机架最大静应力都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最大位移小于允许最大位移量,满足静强度与静刚度的要求;动态单剪时工作频率低于各阶模态固有频率,所以不会产生共振,满足动刚度要求;动态单剪时应力与位移呈周期性波动,最大动应力和最大位移满足动强度与动刚度的要求。
- 邵景干吴跟上贺占蜀汪晓航李聪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相关作者
- 钟盛文

- 作品数:243被引量:42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MN 锂 电化学性能
- 胡国荣

- 作品数:319被引量:94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锂 复合正极材料
- 特古斯

- 作品数:195被引量:289H指数:9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研究主题:磁热效应 磁熵变 居里温度 SI X
- 韩恩山

- 作品数:199被引量:729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电化学性能 正极材料 MN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法
- 王志兴

- 作品数:756被引量:1,323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锂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