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0 篇“ PELAGIC “的相关文章
计及台风天气影响的远洋海岛微电网群双层规划 2025年 为解决远洋海岛微电网群规划无法灵活应对台风天气的问题,基于常规场景、台风场景和台风预警场景构建了电-氢-淡水能源物资包最优配比模型并通过储能船舶进行运输。根据实际工况将长期规划决策与短期运行调度相结合,建立海岛微电网群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以最小化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为目标建立规划模型,下层建立运行模型,旨在最小化运行成本、燃气轮机弥补出力成本以及在台风预警场景下实现储能最大化。最后,采用C&CG算法不断迭代求解运行层以及重构后的规划层,实现对双层规划模型的快速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考虑能源物资包最优配比后,系统综合成本有所降低,且减少了弃风弃光现象的发生。 李宏仲 李想 蒋轶周基于LeMaRns模型的热带中西太平洋中上层生态系统动态分析 2025年 【目的】热带中西部太平洋渔业资源丰富,是全球主要的金枪鱼渔业作业区域。为了解长期捕捞对中西太平洋中上层生态系统的影响,拟建立基于体长结构的生态系统模型LeMaRns,以模拟分析金枪鱼渔业对常见鱼种和生态指标的影响。【方法】设计F=0(无捕捞活动)、F=Fmsy(最大可持续产量时的捕捞死亡率)、F=F_(recent)(最近几年的平均捕捞死亡率)、F=0.8F_(msy)和F=1.2Fmsy等5种捕捞策略对10个物种进行模拟捕捞,对资源状况进行10年预测。重点分析5种捕捞策略对生物量(B)、产卵群体生物量(SSB)等2个单鱼种指标以及大型鱼类指数(LFI)、平均最大长度(MML)、典型长度(TyL)、体长分位数(LQ)等4个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在无捕捞情况下(F=0),物种的生物量基本趋于平衡;在捕捞情况下,大眼金枪鱼、剑鱼、黄鳍金枪鱼、鲣和长鳍金枪鱼等金枪鱼类的生物量下降0.26%~99.75%;灰鲭鲨、平鳍旗鱼、印度枪鱼的生物量上升0.01%~12.51%;大青鲨的生物量上升36.74%,产卵群体生物量下降60%,其余物种的资源状况几乎无变化。在模拟捕捞的前6年,MML、TyL、LQ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增大而增大,之后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增大而减小;LFI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增大未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在当前捕捞强度下,热带中西太平洋生态系统未来10年中处于可持续状态。LeMaRns模型可用于分析大范围的海洋生态系统,为渔业管理提供基于生态系统的分析手段。 张春月 林琴琴 陈作志 朱江峰 李秀超关键词:渔业管理 生态系统 生态指标 中西太平洋 基于岛屿互联的远洋海岛群微电网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024年 远洋海岛群与普通海岛不同,它们远离大陆,与大陆互联构成主网与配网成本太高,损耗较大。考虑到远洋海岛群的特殊位置,研究海岛群内的负荷分布状况和可再生能源储备状况,将远洋海岛群内岛屿划分为远洋资源岛(Pelagic resource island)和远洋负荷岛(Pelagic load island)。在兼顾经济性与环保性的前提下,以远洋海岛群微电网系统的日均运行成本最低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最高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岛屿互联的远洋海岛群微电网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并以蓄电池的充放电功率和柴油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优化变量,采用改进粒子群灰狼混合算法(GWO_PSO)求解优化调度模型。将其运用到实际算例中,算例结果表明该优化调度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通过与传统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比较,验证了改进粒子群灰狼混合算法的优越性。该算法收敛性能更好,在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和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刘帆 肖健梅关键词:微电网 粒子群 灰狼 深海黏土定年研究进展 2024年 深海黏土广泛分布在水深超过碳酸盐补偿深度(CCD)以下的大洋盆地中,其沉积速率十分缓慢,只有少量的生物组分(主要是生物磷灰石)被保存,通常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海洋沉积物常用的磁性地层与生物地层相结合的定年手段通常不能有效使用。因此,深海黏土沉积年龄框架的建立一直存在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严重阻碍了对沉积环境演化和稀土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回顾总结了20世纪以来逐步发展应用的多种深海黏土定年方法,主要包括磁性地层、鱼牙87Sr/86Sr定年、鱼牙U-Pb定年、10Be测年、230Thex测年、187Os/188Os定年、鱼鳞石生物地层、恒定Co通量模型以及常用的地层对比方法。这些方法各具优缺点,单一使用以上任何一种定年方法几乎都难以获得完整可靠的年龄框架。因此,综合运用多种定年方法,对获得的年龄框架进行系统对比和验证,将会更为有效地提高深海黏土年龄框架的可靠性。 贺湘锋 刘建兴 毕东杰 高建华 石学法关键词:定年方法 磁性地层 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中上层小型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来气候变化持续影响海洋环境,同时也影响着海洋鱼类的群落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中上层小型鱼类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其在我国海洋渔业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虽有大量的研究探究了气候变化对鱼类的影响,但是气候变化对中上层小型鱼类全面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上述原因,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了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水表面温度、盐度、酸碱度、溶解氧含量、叶绿素a浓度、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流和极端事件频发等海洋环境因子变化对海洋中上层小型鱼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体发育、栖息地、洄游模式、群落结构及其资源丰度等方面。气候变化下中上层小型鱼类的分布区通常向高纬度或深海区转移,从而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对渔业资源造成影响。本文通过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的影响,旨在从中探寻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对策,从而为海洋渔业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夏明霞 张辉 线薇薇关键词:气候变化 环境因子 渔业资源 中国近海 海洋锋与中尺度涡对中上层渔业资源影响研究进展 2024年 海洋锋与中尺度涡普遍存在于全球海洋中,对全球海洋环流以及海洋生态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海洋锋和中尺度涡与中上层渔业资源关系密切,对渔业资源生物的索饵、洄游和补充等都产生重要影响。立足于生态系统视角对海洋锋面和中尺度涡进行深入研究能够解决一些大尺度下研究所无法解决的科学问题,并且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评估、管理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回顾了锋面和中尺度涡对于中上层渔业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简要总结了研究中采用的锋面、涡旋特征提取方法,重点讨论了鱼类对于锋面和中尺度涡的响应及其内在科学机制。分析认为,渔业资源生物对锋面和中尺度涡的响应有多样的变化,推测其受摄食条件及温度适宜性的主导程度较大。建议未来对于海洋锋面和涡旋的渔业生态效应的研究应当:1)共同考虑锋面和涡旋的影响以取得更全面和科学的结果。2)对不同性质和发展阶段的锋面和中尺度涡进行更细化的判别。3)对海洋生物建立更完善的观测、调查和追踪体系。 张聿琛 陈新军关键词:中尺度涡 遥感 Study on the catch,bycatch and discard of Chinese pelagic longline fisheries in the Atlantic Ocean 2024年 Catch,bycatch and discard information is important for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fisheries.Using Chinese pelagic tuna longline observer data from 2010 to 2018,we studied the catch composition in the Chinese pelagic tuna longline fisheries in Atlantic targeting bigeye tuna(Thunnus obesus)and bluefin tuna(Thunnus thynnus),and analyzed the survival status and discard rates of common bycatch species.A total of 55 species,including tunas,billfishes,sharks,sea turtles,cetaceans,seabirds,and other pelagic species,were observ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atch composition of the Chinese pelagic tuna longline fishery targeting bigeye tuna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targeting bluefin tuna.The annual discard rates of common species decreased over this period.Discard rate by length and discard mortality for common species were varied among species.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estimate catch,bycatch,and discard using Chinese pelagic tuna longline observer data in the Atlantic Ocean,which is importa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inese tuna longline fisheries in Atlantic Ocean. Boyi Pan Jiangfeng Zhu Qinqin Lin Zhe Geng Feng Wu Yuying Zhang关键词:DISCARD 基于区块链的远洋捕捞产品新鲜度评价与可信追溯模型研究 2024年 针对远洋捕捞追溯流程缺少产品新鲜度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可信度差等问题,以三文鱼为例,详细分析远洋捕捞追溯流程,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远洋捕捞产品新鲜度指标评价体系,提出新鲜度得分公式,实现了标准统一的产品新鲜度评价。结合ECDSA签名技术与智能合约实现了追溯责任的精准定位,通过引入信誉积分数据,建立了奖励、惩罚、补偿机制三位一体的企业双向信誉评价模型,保障了信誉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及新鲜度得分数据的真实性,实现了产品新鲜度的可信追溯。安全性分析表明信誉积分的攻击难度等价于ECDSA私钥的破解难度,证明了信誉评价模型可信、安全及不可篡改的特性。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追溯数据读写吞吐量保持在500笔/s与150笔/s以上,读写成功率分别为100%与98%,数据写入平均耗时为0.416 s,数据查询平均耗时为0.142 s,相比基于可靠企业信誉评估机制的区块链农产品可信追溯模型,存储与查询效率分别提升55.8%与63.4%,基本满足产品实际追溯业务需求。 马文琪 孙传恒 罗娜 徐大明 徐大明关键词:三文鱼 区块链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 层次分析法 基于区块链与渔联网技术的远洋渔业水产品溯源研究 2024年 针对远洋渔业水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文章借助区块链和渔联网技术构建远洋渔业水产品追溯系统,通过各阶段特有的技术手段和评级参数进行溯源分析,整合远洋渔业捕捞企业、运输企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监管部门进行系统的设计与运作。同时,依托渔联网技术平台进一步强化远洋渔业水产品追溯系统的功能,并以远洋捕捞物种——金枪鱼为例构建相应的追溯系统,以期提高我国远洋渔业水产品产业链信息溯源的可信性和安全性,降低远洋渔业各主体的信息不对称,为实现远洋渔业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震 何静 赵薇关键词:远洋渔业 基于肌肉和肝脏脂肪酸分析的热带大西洋中上层鲨鱼营养生态位分化研究 2024年 多组织脂肪酸组成分析可反映生物不同时间尺度的摄食信息,对探讨大型顶级捕食者群落内物种间的营养生态位分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通过测定热带大西洋中上层鲨鱼——大青鲨(Prionace glauca)、长鳍鲭鲨(Isurus paucus)、拟锥齿鲨(Pseudocarcharias kamoharai)和尖吻鲭鲨(I.oxyrinchus)肝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探究4种鲨鱼短期(肝脏)和长期(肌肉)摄食策略及营养关系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4种鲨鱼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性或栖息地差异,长鳍鲭鲨与拟锥齿鲨营养生态位重叠度较高,两者存在激烈的摄食与栖息地竞争;而长鳍鲭鲨与尖吻鲭鲨生态位分离,两者存在摄食隔离。大青鲨营养生态位宽度较大,表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而拟锥齿鲨营养生态位宽度较小,表现为食性特化。比较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发现,鲨鱼在不同时期的资源分配模式不同,尖吻鲭鲨与大青鲨肌肉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最高,而肝脏却分离,说明二者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存在摄食竞争。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洋性鲨鱼的共存机制。 刘卓莹 徐敏 贡艺 李云凯关键词:摄食生态 营养生态位
相关作者
李开枝 作品数:64 被引量:325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游动物 珠江口 群落结构 浮游植物 南沙群岛 尹健强 作品数:64 被引量:418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浮游动物 珠江口 群落结构 浮游植物 南海西北部 谭烨辉 作品数:163 被引量:842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营养盐 群落结构 夏季 陈清潮 作品数:48 被引量:216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游动物 南沙群岛 群落结构 珠江口 南沙群岛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