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281篇“ RAIN“的相关文章
基于分位数映射法的强降水预报——以四川短时强降水为例
2025年
利用逐小时四川地面观测降水资料及同时段ECMWF模式各要素预报场资料,分析四川地区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从动力、热力、水汽等方面选取物理意义明确的预报因子,基于分位数映射法计算得到各因子分位值,结合配料法研发四川省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产品并投入业务使用。结果表明:(1)盆地短时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明显,12:00─17:00(北京时,下同)短时强降水频率较低,18:00后逐步上升,峰值出现在02:00,随后大幅下降,12:00发生短时强降水的比例最低;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以陡坡地形为主的盆地西部沿山。(2)预报评估显示,概率35%以上区域对短时强降水落区有明确指示意义。概率预报产品能在ECMWF模式3h累计降水明显偏弱的情况下,有效指示短时强降水易发区域,且空报较小。
曹萍萍肖递祥肖递祥冯良敏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基于分钟雨量的浙江省汛期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
2025年
利用2018—2022年汛期(4—9月)浙江省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分钟和小时雨量数据,结合功率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省近5 a前汛期(4—5月)、梅汛期(6—7月)和盛夏期(8—9月)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对比分析了基于分钟和小时雨量数据统计的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差异,探究了短时强降水高发区降水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东部沿海和西南山区为短时强降水高发区,东部沿海地区短时强降水强度较其它地区偏强。东部沿海地区短时强降水集中发生于梅汛期和盛夏期的午后至傍晚,西南山区短时强降水集中发生于梅汛期的早晨至午后。(2)与分钟雨量相比,基于小时雨量数据统计的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与分钟雨量数据相似,但统计所得的短时强降水小时数偏少且强度偏小,小时数偏少约30%,强度偏小约20%。(3)在东部沿海地区,从前汛期至盛夏期,短时强降水过程频次、累计雨量、持续时间和降水效率随月份增加而增大。在西南山区,短时强降水过程频次、累计雨量和持续时间在梅汛期最大,而降水效率在梅汛期最小,在盛夏期最大。(4)不同高发区短时强降水过程分钟降水时间尺度接近,以35~55 min为主。过程初期雨强增大快,10~15 min达到峰值,20 min起雨强逐渐减小。2 mm·(5 min)^(-1)和5 mm·(10 min)^(-1)可作为浙江省短时强降水事件的预警参考指标,5 mm·(5 min)^(-1)是发生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的初期预警参考指标。
王宇浩王晓慧顾小丽陶局季焱肖王星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Rain
2025年
黄红杏
建筑群立面风驱雨捕集特性
2025年
风驱雨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中最重要的湿源,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均有重要影响。很多学者对建筑立面风驱雨展开深入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独栋建筑。实际上,中国建筑多以建筑群落的形式存在,建筑自身对风场有干扰,建筑群内各建筑立面的风向和风速均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入侵到建筑立面的风驱雨。为了揭示建筑群内各建筑立面的风驱雨捕集特性,基于风相和雨相质量和动量守恒原理,采用欧拉多相流方法建立并验证建筑风驱雨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建筑群立面的风驱雨捕集特性进行分析。以广州地区为例,由结果可知:建筑群立面风驱雨捕集比与独栋建筑立面风驱雨捕集比相比有较大差异,其中最大差异高达26.3%,最小差异亦可达5.2%。另外,由于受风阻效应的影响,建筑群内各建筑立面的捕集比也存在差异。
刘向伟吴柄璇郭兴国罗娜杜立志
水利测雨雷达在四川省的应用与思考
2025年
四川省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及盆周山区等地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传统降水量监测和预报手段存在多方面制约。水利测雨雷达能够精准监测近地面2 km的空中雨,且具有外推1~3 h的预报能力,能够提升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缩短预警时间、增加预演场景、细化预案措施,有力推动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工作。以四川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一次榜单”为契机,聚焦四川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及盆周山区等地常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通过研发二维轻量化X波段相控阵双极化测雨雷达提升测雨精度,研发适用于无人区的地面降水观测设备,研究雷达组网技术和降水反演算法,研发捕捉山洪泥石流灾害“前兆信号”“演进过程”的智能监测设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融合监测感知体系,建立山洪泥石流多源异构监测数据的融合机制,搭建中小流域洪水预报及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力求弥补山洪泥石流易灾区面雨量监测精度不足的短板,提升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和山洪泥石流灾害临灾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常高松陈曜甘亚斌田宇航王慈德周家文范刚吴礼福杜鹏韦一邓钧元
关键词:山洪泥石流防灾减灾
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与文化意蕴
2025年
侗族风雨桥的建造在材料选择和空间布局方面,展现出侗族人民顺应自然、崇尚自然的观念,力求实现桥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侗族风雨桥的精美雕刻与绚丽彩绘反映了侗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要实现侗族风雨桥生态审美与文化意蕴的有效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可从以下路径进行:维护传统空间中自然要素的核心地位;开展教育活动,强化民众文化保护意识;强化集体记忆;保护与传承侗族传统聚落空间的民族特色。
罗薇丽
关键词:生态审美文化意蕴
汽车淋雨检测线板链导向轮改进
2025年
某乘用车公司的淋雨检测线板链导向轮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异常磨损,导致板链运行不稳定,影响了汽车的生产效率,并且需要更换导向轮导致维保成本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环境、材料、设计和受力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导向轮异常磨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导向轮受力面增大、材料重新选择和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新型导向轮设计装置进行验证。结果可知,新型导向轮的使用寿命显著提高,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维保成本。
冯东明
关键词:导向轮磨损
用于雨线和雨滴去除的像素级核预测网络
2025年
针对现有的图像去雨算法通常需要设计先验知识和多阶段优化框架导致算法适应场景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过滤统一去除雨线和雨滴的去雨核预测网络(RKPN)。有雨图像通过RKPN估计像素级去雨内核。采用空洞卷积提取多尺度特征,提出一个多分支特征聚合模块。通过数据增强构建一个雨线和雨滴混合数据集(RDRS),提升现实世界复杂场景中图像去雨算法的效果。对4个公开数据集和RDRS数据集的广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取得均高于MPRNet等主流网络的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
李克文姚贤哲蒋衡杰刘文龙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图像过滤
清代陕南祈雨习俗研究
2025年
以往研究认为陕南自然条件优越,祈雨习俗并不发达。事实上,陕南旱灾主要集中于山区,呈现出频发性、局部性特点,因此,陕南的祈雨习俗十分发达。陕南祈雨方式多样,以取水为主,地点大多位于山上,人员以山民为主,祈雨过程中地点和流程会发生变动。雨神祠庙的数量和分布受灵验程度、资金情况和聚落分布影响,并不能反映陕南祈雨习俗发达程度。
赵东科卫丽
关键词:清代旱灾
酸雨形成机制与阳离子组成特征的综合分析
2025年
本文深入分析了酸雨形成的机制及其阳离子组成特征,旨在揭示这一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性。通过对4年降水数据的详细分析,探讨了酸雨中主要酸性物质(如硫酸和硝酸)的来源、化学转化过程以及与阳离子(如钙、镁、钾等)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酸雨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和气候变化等,而阳离子组成的变化则反映了环境条件的变动及其对酸雨化学性质的调节作用。本文的发现不仅为理解酸雨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制定更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何雨菁
关键词:酸雨环境影响

相关作者

黄卫峰
作品数:92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英语教学 英语 教学方法 HIS MOST
乐伟国
作品数:333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市教育局
研究主题:PEP 《小学英语》 年级 BOOK UNIT
陈建辉
作品数:49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概念抽取 对数似然比 解释性 领域知识 生物医学
俞坚
作品数:24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淋浴房 FOLDING 淋浴器 浴盆 RAIN
王秀灵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
研究主题:回忆 相框 微笑 定格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