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126 篇“ SILK “的相关文章
“冷盆”缫丝技术与阆中源考 2025年 四川省阆中市出土的“缫丝图铜摆件”被专家鉴定为宋代铸造,其展现的煮、缫分离的“冷盆”缫丝技术,乃现代缫丝工业技术之雏形,对于蚕丝品质的提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现已出版的中国丝绸史书籍中将“冷盆”缫丝技术划归元代加以描述。文章对宋代前后缫车及缫丝工艺技术演变过程进行历史追溯和研究,对阆中从宋代至民国与“冷盆”缫丝相关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以探究“冷盆”缫丝技术的渊源。研究表明,“冷盆”缫丝技术源于宋代,而“缫丝图铜摆件”所呈现的煮、缫分离的缫丝生产场景,与现有文献典籍及图考中所载“冷盆”缫丝高度契合,且三者互为映射,从而印证了阆中(古阆州)为宋代“冷盆”缫丝技术源流地。 刘凯旋 陈祥平 陈祥平关键词:宋代 不同来源鲜茧∕干茧生丝微量成分的组成特征 2025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不同来源的鲜茧/干茧生丝样品进行研究,分析了蚕种和产区等因素对鲜茧干茧生丝微量组分的影响。并以生丝微量组分的色谱峰面积作为变量因子,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因素对生丝微量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源于不同蚕种的鲜茧生丝的微量组分存在明显差异,而源于不同品种、产地和茧期蚕茧的干茧生丝微量组分的差异较小。相似度评价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蚕种对生丝的微量组分产生明显影响,而茧期和产地因素对生丝的微量组分影响较小。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蚕种是对生丝微量组分影响最大的因素,鲜茧干茧生丝差异较大的组分主要为保留时间8.80~17.43 min的部分。该分析方法可用于易区分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包括鲜茧生丝的产地、品种及茧期等身份信息,为鲜茧/干茧生丝的商业鉴别、身份溯源等提供借鉴与指导。 徐航 叶飞 杨娟亚 马明波 周文龙关键词:液相色谱 聚类分析 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历史沿革及其意义 2025年 丝绸之路青海道位处三江源头区域,建基于玉石之路、彩陶之路、青铜之路及古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拓展为东西方物质交流和文明对话的走廊。青海道交融巫文化、玉文化、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粟特文化、黄河文化,初成于东周,鼎盛于隋唐,明清时衰微,如今再度兴旺,嵌入“一带一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播扬丝路文化,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快车道,构成便捷通畅、整体联动的网络系统。青海道人文背景深厚,地理环境独特,对西部交通、西北地区及黄河流域治理,对族群迁徙、商贸流通、技术传播产生积极影响,推动青海流域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实用价值和象征意义。 黄书亭关键词:丝路文化 面向SDGs的中国丝绸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5年 为探究丝绸企业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体系下的发展现状,促进丝绸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披露、报告编制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规划,本研究对11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丝绸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相关报告以及15家代表性丝绸企业官方网站中的内容信息进行了梳理。通过此过程提取了丝绸企业推动SDGs的活动数量,计算了26家样本企业与各项SDGs的关联强度,并对所选丝绸企业在SDGs框架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布过社会责任相关报告的11家丝绸企业与多数SDGs目标均产生关联,尤其与SDG 8、SDG 9、SDG 12等目标关联较为密切;通过官方网站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的15家丝绸企业,与SDG 8、SDG 9、SDG 11等与生产相关目标的关联强度较高,在26家样本企业中,与SDG 9、SDG 8、SDG 12、SDG 11的关联性最为显著。 刘灿 李启正 刘双双 王来力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 价值链 官方网站 服用真丝提花面料的设计开发与性能研究 2025年 为改善传统服用真丝面料的柔软度及透气性的性能,文章介绍了两种高舒适性服用真丝提花面料的设计与开发,并对面料性能进行测试分析。采用高感性服用交织面料和高透气服用纯真丝面料的开发技术,从面料图案设计、提花面料原料优选、提花工艺优化三个方面进行两种真丝提花面料的开发,通过对数码提花设备工艺参数的优化提高真丝提花效果。对服用真丝提花面料的透气率和抗弯长度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服用真丝织物均具有高的色牢度和较好的耐磨擦性能及拉伸性能,其中透气性、刚柔性有很大提升,达到了高档服用真丝提花织物的设计创新开发目的。研究结果可为同类高档面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郑晶晶 郑晶晶 姚玉元关键词:真丝面料 提花织物 服用舒适性 Silk damping in scalar-induced gravitational waves:a novel probe for new physics 2025年 Silk damping is well known in the study of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CMB)and accounts for suppression of the angular power spectrum of CMB on large angular multipoles.In this article,we study the effect of Silk damping on the scalar-induced gravitational waves(SIGWs).Resulting from the dissipation of cosmic fluid,the Silk damping notably suppresses the energy-density spectrum of SIGWs on scales comparable to a diffusion scale at the decoupling time of weakly-interacting particles.The effect offers a novel observable for probing the underlying particle interaction,especially for those mediated by heavy gauge bosons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 of particles.We anticipate that pulsar timing arrays are sensitive to gauge bosons with mass∼10^(3)-10^(4)GeV,while space-and ground-based interferometers to those with mass∼10^(7)-10^(12)GeV,leading to essential comple-ments to on-going and future experiments of high-energy physics. Yan-Heng Yu Sai Wang基于骨架特征的生丝抱合开裂检测算法 2025年 为使生丝抱合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根据实际检验情况定义茧丝脱落和丝条膨胀两种生丝开裂类型,针对茧丝脱落造成的生丝开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骨架特征的生丝抱合开裂检测算法。首先,对生丝二值图像采用ZS细化算法获取生丝骨架特征;其次,利用删除模板去除位于图像边界位置的非骨架冗余像素点;然后,通过搜索骨架分叉点和打断骨架分支将茧丝分支从生丝主干上分离,并根据骨架连通域的外接矩形长宽比实现对开裂区域的提取。结果表明,算法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94.4%,具有较高的精度。 王佳东 孙卫红 邵铁锋 邵铁锋关键词:生丝抱合 图像细化 蚕丝/大豆蛋白纤维交织物的抗菌与远红外性能 2025年 针对纺织功能整理剂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安全性问题,开发了一种健康环保、多功能的纺织服装面料。选取桑蚕丝为经纱原料,绢丝与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为纬纱原料,织造了15组不同规格的织物,测试织物的抗菌性能和远红外性能,并借助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含量对织物的抗菌和远红外性能均具显著性影响,当纬纱中大豆蛋白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00%时,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99%,远红外发射率为0.988,辐射温升为2.05℃,复合功能最优。研究结果说明蛋白质纤维在功能性纺织品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郑梦雨 张金珍 丁圆圆 雷斌 祝成炎 张红霞关键词:大豆蛋白纤维 丝织物 功能纺织品 仿真丝织物经纬密优化设计模型的构建 2025年 针对仿真丝织物开发常用的参照法和试织法不能高效设计实际织物上机经纬密的问题,建立了一套经纬密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该模型基于Galuszynski的紧度模型,推导出了丝织物的紧密系数方程,并剖析了原直径交叉理论公式存在的不足,推理和修正了新的组织密度换算系数,最后通过真丝织物实例及仿真丝织物上机经纬密的优化设计实践,对模型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精确设计不同原料、不同纱线细度、不同组织结构的仿真丝织物上机经纬密度,能应用于涤纶、锦纶及各种人造丝的仿真丝织物开发,提高了仿真丝织物的开发效率,为仿真丝织物全数字化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肖康情 周赳关键词:仿真丝织物 经纬密度 优化设计 紧度 AI预测天然染料在丝绸上的最佳染色工艺与色牢度研究 2025年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为了提高实验效率、节约成本,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染料与纺织品领域的应用,文章首先对天然染料染色的数据进行了收集与预处理,然后采用Xgboost集成学习算法构建AI模型并进行了模型训练与验证,评估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预测精度。该模型实现了天然染料在丝绸上染色工艺与效果的高效模拟与预测,从而显著缩短了实验时间并降低了资源损耗。这一方法提高了研究效率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该模型在预测反应最佳酸碱度(pH值)、水洗色牢度(CFW)和摩擦色牢度(CFR)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验证集中三者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4.12%、93.75%、100%,在真实的测试集上分别拥有87.50%、94.12%、82.35%的准确率,同时具备有效性与可迁移性。集成学习的方法通过极小的部署成本和极短的耗时为天然染料染色性能的探索给出了极具价值的指导,也为AI机器学习与纺织染色的学科的交叉应用拓展了可能性。 刘莹 陈杰关键词:天然染料 丝绸 色牢度
相关作者
钱秋杰 作品数:20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转基因家蚕 合成分泌 腺细胞 家蚕丝腺 家蚕丝 钟伯雄 作品数:172 被引量:411 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家蚕 转基因家蚕 腺细胞 家蚕丝 蛋白质 王丽娜 作品数:426 被引量:1,712 H指数:2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隐写分析 隐写分析方法 入侵检测 信息安全 隐写 任延珍 作品数:102 被引量:144 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隐写分析 隐写分析方法 视频 隐写方法 自适应 叶露鹏 作品数:29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反应器 腺细胞 通用型 质粒 转基因家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