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喜咏
-

-

- 所属机构: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相关作者
- 肖亮

-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阶级性 阶级斗争 民族地区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 李昌英

-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道德建设 生态道德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与自然关系
- 杜明鸿

-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主旋律电影 马克思主义 董必武 统一战线
- 侯惠勤

- 作品数:202被引量:1,906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普世价值 社会主义
- 李素余

- 作品数:4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世界观 哲学 分工 古典经济学家 内在逻辑
-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唯物史观意蕴——兼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方法问题被引量:1
- 2008年
- 异化是主观状态与客观状态的统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出发点抓住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雇佣劳动制度根本客观现实。在解读马克思早期著作的过程中,应该具体分析其哲学内容与分析形式的矛盾和不一致。撇开异化分析的哲学形式,结合人们以大工业生产为外在形式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分析蕴含着历史的眼光,折射出辩证法的光芒,孕育着实践、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萌芽。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具有唯物史观意蕴。
- 姜喜咏
- 关键词:异化劳动唯物史观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世界化及现代化的“内在性”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推进过程中,有三个"内在性"关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理论逻辑上是一种蕴含或总体同一的关系,在缘起、层次、功能、表现等方面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具体差别,二者的实践基础是共同的,实质都在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本的方面都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逻辑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它世界(化)哲学一样,都存在一个根源于语言和文化形式差别的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产生的实质根源在于实践,本质上不是一个"语言问题",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世界化关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形式上看似有历史和文化上的对立,但在超越西方现代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等实质方面则可以走向统一与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直接理论资源。对以上三个"内在性"关系的理解,最根本的还是要把握其实质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姜喜咏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化
- 艾思奇“文学笔法”的大众哲学构想被引量:1
- 2013年
- 艾思奇"文学笔法"的大众哲学构想,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化抽象的理论为"活的马克思主义",其理论实质是实现文体软化与理论软化的合理的具体的统一,是继承通俗化形式基础上的新大众哲学形式,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注重理论的文学色彩和个人的文艺修养的继承和发展。深入研究"文学笔法"的大众哲学构想,对完整准确地认识大众哲学形式,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编著"新大众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参考价值。
- 姜喜咏
- 关键词:文学笔法大众哲学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60年历史经验的几个基本点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60年的历史经验是:必须自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造性地将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和优良传统文化的互化、融合与共生的辩证和谐;必须处理好"化"马克思主义与"化"现代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关系。
- 姜喜咏
-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提问方式”:何以需要及如何可能
- 2007年
- 真正面向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有明确的"提问方式"。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首先确立"中国提问方式",以此来逐步形成明确的研究范式和科学合理的问题意识,防范学院化、贵族化、西化的倾向,直接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面向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确立"中国提问方式"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终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一个重要机制和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实践最直接的理论诉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提问方式"的基本原则应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的内在统一,大胆吸收中国哲学的实践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化,坚持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的原则,等等。
- 姜喜咏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三个误解被引量:3
- 2017年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专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它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有概念,总体上属于西学中国化和中国近代科普和启蒙研究的范畴,是多个学科共有共用的概念。解放前,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直接就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1949年建国后,党的执政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总体上已经实现,并且转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不是"传播",而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更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性和作为思想理论武器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适应和满足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非理论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合理性是有限度的。
- 姜喜咏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 2012年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中国化构成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是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为此,应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的提问方式及背景,这一命题与其它相关命题及提法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及阐释,总结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要以建设性思维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其发展史的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
- 姜喜咏
- 关键词:提问方式历史进程教科书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反转”现象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十月革命以前,先进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和地域,热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多元。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性质主要是文化传播,此后转为政治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是真正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开启。"反转"现象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点的重要证据。"反转"现象表明,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属性和生命线,是主导。文化性居于从属和派生的地位,二者健康的非平衡发展是合理的常态,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发展是理想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认同只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归根到底决定于政治认同。
- 姜喜咏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性文化性
- “美丽中国”背景下的生态道德建设——以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靠物质方面的进步,也需要精神道德意识层面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复杂多样的道德问题。因此,公民生态道德建设对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分析生态道德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状,从生态道德视角探索推进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 姜喜咏李昌英张繇曦
- 关键词:生态道德生态文明建设
- 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
- 2008年
-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发展中国为主题和现实目标的历史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想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初步实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和具体化。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本质是"人学"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人学"的现实形态。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应该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定位,要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 姜喜咏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