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力
-

-

- 所属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金盈

- 作品数:272被引量:1,274H指数:1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李凌

- 作品数:282被引量:1,422H指数:1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患者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
- 张辉

- 作品数:186被引量:807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诱导痰 预后 哮喘患者 RNA干扰
- 厉菁

- 作品数:47被引量:184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力衰竭 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
- 陶海龙

- 作品数:88被引量:3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导管消融 消融 标测
- 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标测、消融典型心房扑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Carto三维标测系统标测、消融典型心房扑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采用Carto指导下右心房电解剖重建和激动顺序标测,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三尖瓣峡部终止心房扑动,并通过起搏刺激验证消融线双向阻滞。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通过随访,评价导管消融后远期疗效。结果 Carto指导下右房激动顺序标测证实10例为I型房扑、4例为Ⅱ型房扑。所有患者均在消融中终止心房扑动,平均手术时间(2.5±0.5)h,X线曝光时间(15±5.5)min。所有患者术中即刻均实现消融线两侧双向传导阻滞,S-A间期平均(120±15)ms。平均随访6个月,无心房扑动复发。结论 Carto指导下标测、消融典型心房扑动疗效肯定,同时可显著减少X线暴露及消融手术时间。
- 陶海龙张金盈杨海波李凌张力李晨
- 关键词:心房扑动三维标测CARTO
- 软式气管镜引导下室间隔封堵器治疗复杂支气管胸膜瘘一例
- 2022年
-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s,BPF)又称支气管残端瘘,是胸外科手术治疗后可出现的严重并发症[1],指支气管残端和胸膜腔之间出现异常通道,气道内的气体及炎性分泌物持续外漏,或胸腔内的感染性液体进入气道或肺部,进而出现反复胸腔积液、气胸及脓胸、肺部感染、全身气肿、呼吸衰竭等伴随症状,病死率可达40%~72%[2-3]。当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合并原发性肺疾病、肿瘤晚期、严重感染等时,常规外科手术方式创伤较大[4],目前逐渐发展的介入治疗技术为BPF的非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5-6]。作者在软式气管镜引导下采用室间隔封堵器治疗复杂BPF一例,报道如下。
- 刘志煜张力倪然倪然刘素玲杨洋上官佳红张金盈
- 关键词:支气管胸膜瘘室间隔封堵器
-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三维电解剖标测和导管消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室早)的三维电解剖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选择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RVOT室早患者,药物及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室早频繁发作后,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解剖重建右室流出道,进行室早的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靶点后采用4mm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分析、总结RVOT室早局灶起源的解剖分布特点、电生理特征及消融即刻效果,观察消融后远期成功率。结果:RV-OT的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显示,室早的解剖分布主要位于RVOT间隔面(66.7%),少数起源于肺动脉瓣上(16.7%),其靶点电生理记录在窦性心律和室早时具有不同特征。平均放电(2.3±0.5)次可完全终止室早发作。远期随访复发率较低(16.7%)。结论:室早多起源于RVOT间隔部位,也可起源于肺动脉瓣上;即刻消融成功率高。
- 陶海龙龙德勇张金盈张力王小芳李晨
-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电解剖标测导管消融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的患者为CSF组,冠脉造影血流正常的患者20例为NCF组。以校正TIMI帧数>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像差显微镜下计数EPCs克隆形成单位,评估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水平的差异。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血脂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CSF组外周血EPCs水平较NCF组明显下降(11.2±2.9vs.17.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
- 范磊张金盈张力赵江涛张梦瑶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血流速度内皮祖细胞
- 关于提高医学生心血管病学综合学习质量的教学方法探索被引量:1
- 2021年
- 医学生作为心血管病学的后备人才,其学习质量关系着心血管病学的发展未来,探索满足新时代医学教育要求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医学生心血管病学综合学习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心血管病学新型医学教育学习方法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探索性发展建议。
- 秦臻张力刘刚琼张金盈唐俊楠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医学生
-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RV时域分析法,检测与分析80例高血压病(EH)患者时域分析指标及心率变异指数,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30名健康者被同期检测,以作对照。结果80例高血压病患者时域分析指标及心率变异指数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指数减低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同组其他高血压病患者。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且其损害程度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而加重。
- 刘志远张金盈张彦军张力
- 关键词:高血压心率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基因沉默对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ygen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短发夹RNA(shRNA)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Lp-PLA2活性、mRNA表达及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0、20、40、60和80μg/ml oxLDL刺激RAW264.7细胞并用不同剂量Lp-PLA2shRNA转染oxLDL 60μg/ml处理组,应用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p-PLA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RAW264.7细胞经oxLDL刺激后Lp-PLA2表达明显升高,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Lp-PLA2shRNA转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后,炎症基因及mRN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Lp-PLA2shRNA转染可明显逆转oxLDL刺激引起的RAW264.7细胞炎症基因高表达。
- 张辉沈德良张力王小芳靳冬一马翔宇张金盈
-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动脉粥样硬化基因沉默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EPCs)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患者为G1组,冠脉造影血流正常患者20例为G2组。以校正TIMI帧数(CTFC)>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分别抽取外...
- 范磊张金盈张力赵江涛张梦瑶
- 文献传递
- Swartz长鞘与普通鞘管辅助下消融右侧房室旁路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比较Swartz长鞘与普通鞘管辅助下消融右侧房室旁路的疗效差异,评价Swartz长鞘在右侧旁路标测和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右侧房室旁路分别采用Swartz长鞘(A组,n=21)和普通血管鞘(B组,n=21)进行标测、消融。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随访,评价导管消融后的远期预后。结果消融术中证实42例右侧房室旁路中,35例为右侧游离壁房室旁路、6例为右后间隔旁路,1例为右前间隔旁路。Swartz组右侧房室旁路全部消融成功,常规组中2例消融后房室传导恢复,换用Swartz长鞘后消融成功。Swartz组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2.1±0.2)vs(4.1±1.3),P<0.05;(150±53)s vs(320±82)s,P<0.05;(1.5±1.1)h vs,(2.6±1.3)h,P<0.05;(20±2.8)min vs(38±10.5)min,P<0.05。随访9个月,常规组1例复发室上速,Swartz组均未复发。结论采用Swartz鞘进行右侧旁路标测与消融较常规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减少射线暴露和手术时间。
- 陶海龙张金盈李凌张力李晨
- 关键词:消融
- 探讨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并探讨MIF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7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IF水平。结果血浆MIF在AMI和UAP组中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IF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为冠心病危险分层及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 厉菁张金盈姚海木张力李丹娜李蒙梁莹
-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