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奎
作品数: 90被引量:161H指数:7
  • 所属机构: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相关作者

黄霖
作品数:108被引量:412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瓶梅》 《金瓶梅词话》 金瓶梅 文学批评 崇祯本
张学成
作品数:16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白居易 矛盾心态 诗歌 铜 金
张兵
作品数:28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武侠小说 话本 越文化 话本小说 《人间词》
孙超
作品数:33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李之仪 兴味 小说家 浸渍法 民初
杨彬
作品数:20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金瓶梅词话》 中国古代小说 仿拟 《金瓶梅》作者 名士
谈谈话本小说的“敷演”叙事被引量:2
2001年
作为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的叙事策略,“敷演”的基本标志是运用讲述口气、采取渲染笔调,并达到一目了然的接受效果。其中,叙事干预和额外藻饰是“敷演”叙事的主要表现。
李桂奎
关键词:渲染通俗化
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坐立姿态描写的修辞阐释被引量:1
2005年
从现代身势学和文化修辞学的视角看,以“坐”与“立”为主的人物姿态是一种角色扮演的生存寓言,中国古代小说关于这些姿态的描写包涵着修辞性的文化规则和讯息编码。首先,它们是“主坐从立”以及“序齿而坐”等伦理规范的演示,是社会角色扮演的秩序化写照。其次,由职业性质决定的“文坐武立”以及由体质状况决定的“体弱多坐”现象,也形成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园地里的道道景观,尤其是《三国志演义》关于诸葛亮的坐态以及关羽的立姿等造型性描写颇耐寻味。说到底,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坐态立姿的描写是人物“生存寓言”的投射,特别是种种坐态描写更包含着哲理化的政治修辞和宗教修辞意蕴。
李桂奎
关键词:体态礼俗生存寓言修辞
文献整理、史论撰述与体系建构三重奏——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黄霖先生中国文论史研究访谈录被引量:2
2016年
李桂奎(以下简称“李”):先生,今天难得邀请您坐下来专门谈一谈您在“中国文论史”研究方面的治学之道。知您事务繁忙,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在这一领域中研究的大致情况。时至今日,您如何估量“中国文论史”研究在您学术生涯中的分量?
黄霖李桂奎
关键词:文论史访谈录重奏
论“三言”中的夫妇离合话题及其角色意识
2004年
夫妇离合作为最触动人心的人间话题之一,在冯梦龙编辑的"三言"中得到了全方位的讲述,它大致包括乱离重圆、恨别复聚、脱险再会三种范式。这一话题是在人们期待团圆的愿望以及各种伦理信念的驱动下形成的,其中所蓄积的角色意识以其内在的人格魅力对传统角色意识构成了强有力的冲犯。
李桂奎
关键词:离合角色意识人格魅力
“互文性”与中国古今小说演变中的文本仿拟被引量:3
2011年
贯通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最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章培恒先生倡导。自2001年11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来,至2010年12月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期间已走过了十年的艰难探索之路。一方面,在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在研究实践还是学理思考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困惑与歧见。值此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的确到了一个需要对过去十年的探索之路进行全面总结,进而走向更为深入的学理逻辑思考与学术体系建构的时间节点。为此,我们借助《河北学刊》发表一组专题讨论文章,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向纵深发展。
李桂奎
关键词:文本叙述互文性仿拟空穴来风修辞方式
中国古代小说女性“白衣”、“红妆”描写的修辞异质被引量:1
2006年
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女性“白衣”和“红妆”两种服饰的描写包涵着对行性的修辞意蕴。作为孝服标志的“白衣”往往隐喻着“素洁”,而一贯作为吉庆象征的“红妆”则暗涉着“热烈”。同时,在《金瓶梅》和《红楼梦》等世情小说中,红、白两种服饰还暗涉着高低贵贱。另外,就审美色调而言,“白衣”通常给人以“冷艳”之感,而“红妆”则给人以“丽”之感。所有这些描写大都不是作者的信笔所至,而是在特定民俗作用下的文化生成。
李桂奎
关键词:白衣红妆民俗文化修辞
中国“写人学”的构建理据——从西方“叙事学”跨文化比较角度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在西方“叙事学”日渐成为全球“显学”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构建一门本土化的中国“写人学”与之呼应。从学理上讲,中国“写人学”已经具备了与西方“叙事学”平起平坐的资格。首先,在经典文学创作传统中,西方强大的叙事冲力促成了“叙事学”的诞生和发展,而中国雄厚的写人资源也必然有利于“写人学”的降临。况且,中西小说中的叙事与写人往往分别是同生共长的,这也使得中国“写人学”拥有了与西方“叙事学”分庭抗礼的现实条件。其次,中西写人方式的异质性使得中国“写人学”拥有特行独立的本土品格,从而使之能够成为与西方“叙事学”平行的独立学科体系。再次,如果说西方“功能性”人物观催生了“叙事学”,那么,中国“本位性”人物观也自然会推动“写人学”的构建。
李桂奎
关键词:叙事写人叙事学写人学人物观
毛氏父子对《三国志演义》的“比类而观”及其“重复”理论的现代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毛纶、毛宗岗父子凭着"比类而观"对《三国志演义》之"重复"叙事进行了较全面的识辨和阐释,提出了"相反而相因""不相反而相因""相类而相因""不相类而相因"等相互关联的形态,我们可将其归纳为"相类而相似""相类而相异""相类而相反"三种。在毛氏父子看来,这三种"重复"叙事形态能够涉笔成趣,既拥有"遥遥相对""遥相呼应"等结构功能,又具备"相映""变化""奇妙"等审美效果。另外,毛氏父子也能从因果观念上对小说"重复"叙事的衍生意蕴予以阐释。较当今由美国解构主义文论家米勒提出而风行于西方的"重复"等理论,毛氏父子的"重复"理论早了数百年,期待通过整合、激活以发扬光大。二者在源于各自传统、立足于经典文本、重视结构功能等方面可以形成跨时空镜照。我们应通过取长补短使之服务于当今中西合璧的文论建设。
李桂奎
关键词:叙事理论
中国“写人论”的古今演变
本文对中国“写人论”的古今演变进行了分析。文章围绕依傍画论的早期“写人论”、中国“写人论”话语的独立、中国“写人论”话语的细化及单极化、中国“写人论”话语的新变及多元化、贯通中国“写人论”的气脉等进行了阐述。
黄霖李桂奎
关键词:中国文学文学创作
文献传递
萧晓阳《湖湘诗派研究》述评
2008年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近现代文学日益被学术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晚明至于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越来越清晰。萧晓阳博士《湖湘诗派研究》(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就是一部通过探索近代湖湘诗派源流并打破现有近代文学史论格局的重要学术著作。
李桂奎
关键词:诗派近代文学近现代文学学术研究文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