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娟
作品数: 52被引量:346H指数:11
  • 所属机构:暨南大学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韩博平
作品数:308被引量:2,658H指数:2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水库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富营养化 南亚热带
彭亮
作品数:81被引量:222H指数:1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蓝藻 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 水库 南亚热带
林秋奇
作品数:129被引量:1,577H指数:2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水库 群落结构 富营养化 轮虫 浮游动物
胡韧
作品数:80被引量:1,331H指数:2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态学系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水库 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群落 浮游生物
雷腊梅
作品数:83被引量:746H指数:1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微囊藻毒素 浮游植物 微囊藻 南亚热带 蓝藻
南亚热带富营养大型水库浮游植物季节动态与水质管理对策探讨——以大沙河水库为例
为合理地对南亚热带富营养大型水库进行水质管理,以大沙河水库为研究对象对其浮游植物的季节动态和营养特征进行了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总磷、总氮和氨氮在水层中的分布不均,1~3月和11~12月各水层之间的差异较小,5m...
肖利娟韩博平
关键词:浮游植物水质管理
文献传递
环境选择和迁移扩散对串联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的影响
环境选择和扩散迁移均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重要的作用.在串联度较高的水体,水流输送有利于水体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的交流.我们假设频繁的水流输送会促进浮游植物的迁移扩散,导致串联水库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为验证这一假设...
肖利娟韩博平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串联水库
大沙河水库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华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于2009年12月、2010年1月和2月对广东省大沙河水库湖泊区距水表层0.5m、5m和10m三个水层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同时对环境变量进行了测定。采样期间三个月的总降雨量为263mm,水温范围在15.5~19.4℃之间,水体处于混合状态。三次采样中,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9种(属),隶属于6个门,浮游植物丰度范围在4.1×10~6~14.8×10~6cells·L^(-1)之间。三个水层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差异不显著(p>0.05),丰度的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这两个种的丰度之和占总丰度的70%以上,在2009年12月和2010年2月的表层出现了轻度鱼腥藻和微囊藻水华。蓝藻自身的浮力调节机制和适应低磷的生活策略是其成为优势种的重要原因,相对稳定的外部条件、水体混合与富营养共同导致的光的可获得性的减少是形成蓝藻水华的关键外部因子。
李季东肖利娟胡韧
关键词:浮游植物蓝藻水华水库
东莞市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对不同营养水平的响应
黄享辉彭亮胡韧肖利娟
关键词:水库营养水平
特大洪水对浮游植物群落及其演替的影响——以广东高州水库为例被引量:19
2014年
洪水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的物理与生物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快速演替.2010年9月,广东省大型水库——高州水库发生特大洪水.为了解洪水的生态效应,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高州水库湖沼学变量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特大洪水期间,高州水库流域内大量泥沙等颗粒物进入水体,将原有有机物相对较多的沉积物覆盖,有助于减少营养盐的底泥释放,洪水后次年春季枯水期水体营养盐浓度明显降低(尤其是磷,总磷浓度低于0.01 mg/L).洪水过后水体中悬浮物的组成改变,在接下来的水体混合期间无机颗粒物的再悬浮导致水体透明度显著降低,但次年水库整体的透明度升高,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洪水事件导致的水体理化环境的改变使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由洪水前以群体蓝藻和大个体绿藻(H1和N A功能类群)为优势类群的群落转变为洪水后以中心纲浮游硅藻和甲藻(A、B和LO功能类群)为优势类群的群落,而以往枯水期常有发生的粘质鱼腥藻等蓝藻水华在洪水后春季枯水期没有出现.
陈修康郭跃华冯喻张华俊韩博平肖利娟
关键词:演替高州水库
一座南亚热带小型水库水体营养状态与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3
2008年
小型水库是华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为了解小型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之间的关系,于2006年4月、8月、12月采样测定了木头冲水库的环境因子(温度、pH、透明度、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水体中总氮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34~0.7 mg.L-1之间,总磷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011~0.019 mg.L-1之间,透明度的变化范围在0.6~1.5 m之间,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在9.18~21.1 mg.m-3之间,依据上述4个指标计算得出的TSIM指数在30~50之间变化,说明木头冲水库属中营养水体。浮游植物以适宜在中营养水体中生长的种类为主,3次采样共检出浮游植物52种(属),主要由在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在4.17~5.38mg.L-1之间,春夏两季的生物量高于冬季。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和绿藻门的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是水体中春季的优势种类,夏季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鼓藻(Cosmarium spp.)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随着氮浓度的下降,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kiborskii)成为水库冬季的优势种类。营养盐是木头冲水库浮游植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刘蕾雷腊梅肖利娟韩博平
关键词:营养状态浮游植物小型水库南亚热带
大沙河水库拟柱孢藻昼夜垂直分布特征
2020年
为了解大沙河水库拟柱孢藻(Raphidiopsis raciborskii)昼夜垂直分布模式,于2018年9月20—21日(丰水期)和2018年12月31日(枯水期)对该水库拟柱孢藻进行昼夜定点分层采样,分析影响拟柱孢藻垂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用Morisita指数和平均滞留深度定量检验拟柱孢藻垂直分布格局;用方差分析检验拟柱孢藻是否存在昼夜垂直迁移现象,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拟柱孢藻垂直分布格局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拟柱孢藻在丰水期呈现集群分布模式,主要分布于0.5~2 m水层,平均滞留深度为1.5 m;枯水期在6 m水深以上的水层呈现随机分布模式;丰水期和枯水期均无明显的昼夜垂直迁移现象;大沙河水库温跃层的出现是影响拟柱孢藻的昼夜垂直分布模式的主导因素。
薛现光方光宏邹楚钧朱德平肖利娟彭亮
关键词:温跃层
HA1絮凝剂在供水水库水华应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2006-04华南一座供水水库发生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水华,供水口形成藻细胞的堆积,浮游植物、蓝藻、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的细胞密度分别高达7.3×10^7、7.2×10^7、4.1×10^7 cells·L^-1.为保障正常供水,于04-22~04-30用小孔径的网和防水膜对供水口进行区域分隔,改变水流方向,同时在水面喷射以铁盐为核心的HA1絮凝剂控制水华.处理第1 d,浮游植物、蓝藻、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的细胞密度分别降至5.3×10^6、4.7×10^6、2×10^6 cells·L^-1,去除率分别达到93%、94%和95%.处理期间,藻细胞密度平均为1.2×10^7 cells·L^-1,最高不超过2.0×10^7 cells·L^-1,不同藻类门的处理效果不同,蓝藻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绿藻、硅藻的种类和数量略有增加,说明HA1絮凝剂在本次应急处理方案中对蓝藻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肖利娟韩博平林秋奇雷腊梅
关键词:水华絮凝沉淀
一座南亚热带中富营养水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的稳态平衡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于2009年7月23日-9月12日(共8周)研究了广东省大沙河水库湖泊区表层5 m水柱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演替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降雨明显分为二个阶段,前4周降雨丰富,后4周降雨稀少;水体的透明度与水温也相应地分为二个阶段,但营养盐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化. 平均N/P为33,而可溶解磷浓度很低,说明浮游植物的生长受磷的限制较为强烈. 浮游植物种类分析中共检到藻类64种,生物量变化为0.95-2.03 mg L^-1,主要由绿藻、甲藻和蓝藻组成. 1-5周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变化较大,后3周总生物量变化相对较小. 在整个采样期间,光角角星鼓藻(Staurastrum muticum)为第一优势种,弯曲角星鼓藻藻(Staurastrum inflexum)为第二优势种(二者约占总生物量的70%);在1-5周第三个优势种的种类和生物量有较大的变化,6-8周第三优势种为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且前3个优势种的组成和生物量较稳定(共占到总生物量的80%以上),群落结构处于稳态平衡状态. 降雨带来的干扰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稳态平衡的主要因子. 当降雨的干扰结束后,浮游植物之间通过1周左右的竞争,浮游植物群落达到稳态平衡. 图7 表3
李季东肖利娟韩博平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
一种水底复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底复氧装置,涉及水底充氧技术领域,包括抽水装置、漂浮容器、输水管和重物,漂浮容器位于水面上,抽水装置的第一端位于水表面下,抽水装置的第二端位于漂浮容器的上端,抽水装置将水面下的水输送到漂浮容器的上端...
彭亮肖利娟林秋奇韩博平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