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绍昌
作品数: 71被引量:259H指数:8
  • 所属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

相关作者

殷广福
作品数:63被引量:267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
研究主题:大肠癌 直肠癌 大肠肿瘤 肝癌 结肠癌
江龙委
作品数:21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1医院
研究主题: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疫苗 DC-CIK 细胞治疗 临床疗效
张闯
作品数:14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1医院
研究主题:DC-CIK 临床疗效 树突状细胞 细胞治疗 DC疫苗
王跃华
作品数:17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
研究主题:局部复发 直肠癌 疗效分析 低位直肠癌 氟尿嘧啶缓释剂
张燕
作品数:14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1医院
研究主题:DC-CIK 树突状细胞 临床疗效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治疗
参附注射液辅助伽玛刀治疗恶性肿瘤41例
2016年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伽玛刀治疗恶性肿瘤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经解放军第81医院收治的82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伽玛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伽玛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性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实体瘤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补体C3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补体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CD3^+、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CD4^+/CD8^+均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D3^+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CD4^+/CD8^+升高值以及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防治放射治疗引起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0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轻伽玛刀对机体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阳文新姚露刘传祥杨爱珍申红宋琳琳贾绍昌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伽玛刀恶性肿瘤毒副反应
DC-CIK免疫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自体DC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进行DC-CIK细胞治疗的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分析患者生存期,评价远期疗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38.1%(16/42),疾病控制率为61.9%(26/42);1年生存率为59%,2年生存率为48%,3年生存率为48%;肿瘤标记物CA153治疗后显著性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除辅助性T细胞(CD3^+CD4^+)水平显著性升高外,其他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变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0.012)、治疗前CA153水平(P=0.000)是DC-CIK细胞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A153水平(P=0.003)是DC-CIK细胞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产生临床获益,安全可行。
姚露张燕黄伟谦艾月琴郑劼高艳荣张闯赵华胡建华江龙委贾绍昌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乳腺癌免疫细胞治疗临床疗效
药泵在中晚期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附23例报告)
1997年
目的:为了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方法:自1994~1996年,我科对因肿瘤浸润至大血管、肝门等重要组织、脏器而无法手术切除,且无远处广泛转移的23例肝胆、胃、胰腺等部位患癌肿的患者,在剖腹探查手术术中,行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安置药泵。术后多次经药泵注射抗肿瘤药物,实施局部化疗。结果:治疗后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肿瘤大小变化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随访,结果发现有效率达:87%(CR+PR+NC),平均生存期>13个月,治疗前的主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手术中置药泵局部化疗这一方法,是一项疗效好、容易开展且可推广应用的治疗手段。
雷万福殷广福许正昌奚晓凤贾绍昌王跃华李增才江涛
关键词:药泵局部化疗中晚期肿瘤癌肿大血管肿瘤供血动脉
树突状细胞疫苗肿瘤抗原负载方式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将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启动者。DC疫苗的肿瘤免疫治疗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其临床转化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选择何种抗原负载方式则是其中之一。目前临床试验中常用的有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DC、重组肿瘤相关抗原负载DC及携带肿瘤相关抗原信息的mRNA转染DC三种方法。本文对此三种方法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高艳荣贾绍昌江龙委
关键词: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肿瘤抗原
代价敏感分类策略在肺癌细胞识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代价敏感分类策略可以最小化误分类代价并有效提高识别率。针对计算机辅助肺穿刺样本的病理图像分析,提出一种新的代价敏感图像层的肺癌诊断系统(cost-sensitive image-level lung cancer diagnosis system,CILCDS)。方法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代价敏感支持向量机(cost-sensitive support vector machine,CSSVM)以及多类支持向量机(multi-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mcSVM)等最新计算机技术,对肺穿刺病理细胞学涂片进行识别诊断。实验数据集是271例肺穿刺样本图像,其中240例肺癌样本有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通过与基于轴平行矩形(axis-parallel rectangles,APR)、K近邻(citation K-nearest neighbors,Citation-kNN)、集成多样性密度(ensemble ofdiversity density,EM-DD)、多分类多示例自适应增强法(multi-class multi-instance adaptive boosting,MCMI-AdaBoost)等方法进行对比,CILCDS在癌与正常细胞的判断以及癌细胞的分类识别诊断过程中能够取得更低的错误分类代价以及较好的组织病理结果符合率。结论 CILCDS对肺癌细胞涂片诊断率高,并能减少既往肺癌细胞病理诊断过程中假阳性结果。
张缨汪栋贾绍昌叶玉坤史颖欢高阳
关键词:图像处理
肝移植术后病人应用鱼油脂肪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鱼油脂肪乳在肝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6例肝移植术后病人随机分为鱼油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共6 d,其中鱼油组ω-6/ω-3比值为2∶1,对照组为7∶1。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5、8天抽血检测肝肾功能、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C反应蛋白(CRP)等;观察和记录术后入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结果:鱼油组病人术后肝肾功能改善更快。术后第5天TF、术后第8天PA、TC和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CRP迅速降低,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鱼油组病人术后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感染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添加合适比例的鱼油脂肪乳,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减少感染发生率,而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预后。
江涛王轩张冬华陆雷张荣生张斌李增才贾绍昌
关键词:肝移植鱼油脂肪乳炎症预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FLK 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5 0例人结直肠癌组织VEGF、FLT、FLK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sdensity ,MVD) ,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转移的相关性。 结果 VEGF、FLT、FLK 1主要表达于癌浸润边缘和坏死组织周围。FLT表达于癌细胞膜和 (或 )细胞质 ,而FLK 1则只表达于细胞质。VEGF、FLK 1强阳性组(+ + + )MVD计数增多 (P均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VEGF、FLT、FLK 1强阳性表达例数增多 (P <0 .0 5 ,P <0 .0 5 ,P <0 .0 1)。结论 结直肠癌VEGF、FLT及FLK 1表达增强在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陈华江王杰军何金贾绍昌刘会敏殷广福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管形成肿瘤转移FLTFLK-1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医疗安全管理被引量:3
2012年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国内进行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的医院有近百家。本文探讨军队医院开展作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医疗安全管理,旨在确保开展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过程中的医疗安全。
汪勇张志敏茅建华何咸兵王效雷杨爱珍邱红贾绍昌
放射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放射治疗是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以往的观点认为,放射治疗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近年研究证实,放疗能诱导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肿瘤特异性免疫,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张燕蒋扬贾绍昌
关键词:放射疗法免疫系统肿瘤
rhG-CSF与rhGM-CSF动员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后DC疫苗数量及功能变化的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利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过程中,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进行动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并比较两者作为动员试剂的优劣。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进行DC疫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34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rhG-CSF动员者69例,rhGM-CSF动员者65例。rhG-CSF动员组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前1天行rhG-CSF皮下注射3μg/(kg·d),rhGM-CSF动员组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前1天行rhGMCSF皮下注射3μg/(kg·d)。比较两组动员前后血常规变化的差异;分析两组采集终产品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C)数量及表型,检测体外培养所得DC的数量、表型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动员后rhGM-CSF动员组单核细胞增高值高于rhG-CSF动员组(P≤0.001),但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值低于rhG-CSF动员组(P≤0.001),其余血常规项目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hGMCSF动员组采集终产品中单个核细胞数量高于rhG-CSF动员组(P=0.046),而CD14+单核细胞的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hGM-CSF动员组最终诱导所得DC数量高于rh GCSF动员组(P=0.011),且DC细胞表面分子HLA-DR的表达高于rhG-CSF动员组(P=0.001),其余CD80、CD86,CD83、CD11C、CD54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DC细胞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制备DC疫苗的过程中,使用rhGM-CSF动员比rhG-CSF更有优势。
江龙委蔡凯黄伟谦张燕张闯高艳荣艾月琴贾绍昌丁蓉蓉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疫苗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