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灿荣
作品数: 326被引量:1471H指数:20
  • 所属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朱明华
作品数:327被引量:1,414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病理学 胰腺肿瘤 P53 胰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谷化平
作品数:365被引量:96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CD44V6 肿瘤转移 CD15 预后
于观贞
作品数:112被引量:451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组织芯片 P53 P33 胰腺癌
李芳梅
作品数:34被引量:213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P53 肝癌细胞 组织芯片 非依赖性 P21
尚培中
作品数:542被引量:1,61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CD44V6 预后 甲状腺肿瘤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研究α-促黑素细胞激素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对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治疗瘢痕疙瘩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取人的瘢痕疙瘩,常规石蜡包埋,同时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以细胞形态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瘢痕疙瘩组织中α-MSH的表达,并通过MTT法从细胞生长及增殖特性分析不同浓度的α-MSH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瘢痕疙瘩组织能够表达α-MSH,1×10-6~1×10-8mmol/L质量分数的α-MSH可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结论:瘢痕疙瘩组织能够表达α-MSH,α-MSH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促生长和增殖作用,其有效质量分数为1×10-6~1×10-8mmol/L。
郑健生邢新张敬德文军慧倪灿荣张怀军
关键词:Α-促黑素细胞激素瘢痕疙瘩基因表达成纤维细胞
含CD44 cDNA片段细胞系的构建及在肝癌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构建含CD44cDNA质粒PGEX2T和PAZ的单克隆细胞系.并利用此细胞系合成特异的CD44cDNA探针,原位检测肝癌中CD44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常规的质粒转化方法将质粒PGEX2T和PAZ转入DH5菌株中得到单克隆细胞系.并以从此细胞系中提取的质粒为模板,应用PCR法合成CD44cDNA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细胞癌中CD44v6mRNA的表达.结果从DH51菌株中提取的质粒含CD44(2v-10v)cDNA(11kb),从DH52菌株中提取的质粒含全长的CD44cDNA(18kb),PCR合成的CD44v6cDNA探针长140bp.CD44v6mRNA的阳性检出率:转移高危组为800%(8/10),转移低危组为217%(5/23),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从单克隆细胞系DH51和DH52中提取的质粒,经PCR扩增可得到特异的CD44cDNA探针.肝细胞癌中CD44v6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倾向呈正相关.
肖承志戴益民余宏宇余宏宇倪灿荣王建军许炳华
关键词:抗原抗原CD44遗传学细胞学
核转录因子-κB对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测定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化水平、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的表达、以及神经细胞凋亡水平,探讨N F-κB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60m in、再开放24h的方法,建立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平行视交叉冠状平面为模板、取前脑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NF-κB、Bcl-2、p53表达阳性细胞染色灰度值;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 EL),观察各组切片中神经细胞凋亡数。结果缺血再灌注后,N F-κB的活化水平明显增强,与缺血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N F-κB活化水平与Bcl-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与p53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缺血再灌注后24h,N F-κB的活化促进了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其可能的机制在于NF-κB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进而促进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李永生丁素菊倪灿荣
关键词: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核转录因子-KB凋亡凋亡相关基因
E-钙黏附素和β-连环素在胰腺上皮内瘤变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和胰腺癌组织中E-钙黏附素(E-Cad)和β-连环素(β-Cat)异常表达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研究长海医院2001-01/2003-12间外科切除和同期尸检的156例胰腺标本,并构建了组织芯片,其中含有129灶PanIN-1A,104灶PanIN-1B,22灶PanIN- 2,11灶PanIN-3和121例导管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病变组织中E-Cad和β- Cat的表达变化,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导管腺癌中E-Cad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PanINs和正常导管(64.5%,32.3%,0%),且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密切相关(P<0.05).PanINs和导管腺癌中E-Cad胞质表达较正常导管明显增加.β-Cat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有明显相关性(P<0.05). 高级别PanINs和导管腺癌中β-Cat胞质和胞核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PanINs和正常导管(P<0.05).PanINs和导管腺癌中E-Cad和β-Cat表达间呈正相关性(P<0.01,P<0.05). 结论:胰腺癌和PanINs中E-Cad和β-Cat的异常改变提示他们不仅与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关,而且也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
郑建明朱明华倪灿荣于观贞刘晓红林万和龚志锦
关键词:E-钙黏附素Β-连环素胰腺上皮内瘤变胰腺癌癌组织
肝内胆管肉瘤样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肉瘤样癌(SICC)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预后特征。方法对16例S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及局部肿块,病变部位以右叶为主,呈浸润性生长。镜下见胆管癌细胞由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细胞组成,肉瘤样成分按其形态特征分为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和多种肉瘤分化。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19和vimentin(+),HepPar 1和AFP(-),并表达多种间叶分化性标记。16例均行术后随访,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结论肝内胆管肉瘤样癌为罕见高度恶性的上皮性肿瘤,组织学结构复杂,表现为多种成分并存,肿瘤细胞CK19和vimentin(+),HepPar 1和AFP(-)模式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张树辉陈颖王洋倪灿荣朱明华
关键词:肝肿瘤肝内胆管肉瘤样癌临床病理预后
鼻咽癌中CD44v6和nm23H1表达的原位杂交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讨CD44v6mRNA和nm2 3H1mRNA表达与鼻咽癌 (NPC)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催化信号放大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 65例NPC中CD44v6mRNA和nm2 3H1RNA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随访病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在NPC中CD44v6mRNA和nm2 3H1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7 7%和 5 2 3 %。CD44v6mRNA阳性表达和nm2 3H1mRNA阴性表达与NPC原发病灶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 ,患者 5年内复发转移率高 (P <0 0 1) ,5年存活率低 (P <0 0 5 )。CD44v6mRNA表达与nm2 3H1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NPC中CD44v6mRNA表达与nm2 3H1mRNA表达具有负调节的协同作用 ,均可作为预测NPC转移。
谷化平尚培中刘艳茹倪灿荣
关键词:鼻咽癌CD44V6NM23H1原位杂交基因表达NPC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 cRNA探针的构建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peroxidase,TPO)mRNA cRNA探针的构建及原位表达的检测方法和意义。方法取甲状腺结节新鲜组织,在RT-PCR扩增TPO cDNA的基础上,构建pSPT19-TPO质粒,经HindⅢ和BamHⅠ单酶切后成线性化模板,在SP6和T7 RNA聚合酶作用下,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TPO cRNA反义和正义探针,进行TPO mRNA的原位杂交实验。结果TPO mRNA阳性杂交信号分布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胞质,本组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瘤周甲状腺组织1例原位杂交阳性,乳头状癌2例、桥本病1例原位杂交阴性。核酸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甲状腺组织TPO mRNA的表达,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的cRNA探针;检测TPO mRNA是一种较准确反映甲状腺组织TPO状态的方法,TPO mRNA的原位检测可结合组织形态学了解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功能表达状况。
陈云朱明华周晓军倪灿荣
关键词: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甲状腺CRNA探针原位杂交
CD15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CD15mRNA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及与CD4 4v6和nm2 3H1的mRNA表达相关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分析HCC组织中CD15mRNA及其蛋白、CD4 4v6及nm2 3H的mRNA表达。结果 :99例HCC中 ,CD15mRNA及其蛋白、CD4 4和nm2 3H1的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38 4 %、36 7%、4 1 4 %和76 8%。CD15mRNA表达与其蛋白表达一致 ,与CD4 4v6mRNA表达呈正相关 ,与nm2 3H1mRNA表达呈负相关。CD15mRNA及其蛋白、CD4 4和nm2 3H1的mRNA表达均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检测CD15表达有可能成为HCC侵袭转移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新的病理生物学指标。
谷化平倪灿荣詹镕洲尚培中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CD44V6MRNANM23H1MRNA
固定条件对cR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倪灿荣宝建中
关键词:原位杂交固定液PH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1998年
研究肾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分期、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采用抗VEGF的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LsAB法)研究61例肾癌组织切片。结果显示:459%(28/61)的肾癌VEGF表达阳性,淋巴结和(或)血行转移的VEGF表达率(778%)明显高于非转移者(326%,P<001);阳性表达者五年生存率(291%)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846%,P<001);Ⅰ、Ⅱ期阳性表达低于Ⅲ、Ⅳ期(P<005);但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VEGF除在癌细胞胞浆和胞膜表达外,尚表达于肿瘤基质血管和邻近肿瘤的正常肾小管胞浆、肾小球和血管内皮及血管平滑肌胞膜。认为VEGF除由肿瘤细胞合成外,可能尚表达于邻近肿瘤的正常肾小管胞浆,VEGF表达有助于肾癌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VEGF可能是肿瘤血管的良好标记物,设法抑制VEGF可望成为肾癌治疗的有效方法。
许传亮孙颖浩倪灿荣钱松溪郑家富李荣健
关键词:肾肿瘤血管内皮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