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永康
-

-

- 所属机构:西南大学
- 所在地区:重庆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秦启文

- 作品数:101被引量:1,414H指数:2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失地农民 时间管理倾向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工作满意度
- 冯建蓉

- 作品数:7被引量:43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学分析 农民工 进城农民工 情感表达 共同体
- 王洪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苗族 文化传承 族群 双重边缘化 身份认同
- 邹佳

- 作品数:4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生命历程 高师院校 教育类课程 乡村 田野调查
- 王仲凯

- 作品数:2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传统伦理 农村 中国国家形象
- 乡村共同体重建的社会学思考被引量:37
- 2014年
- 共同体是具有共同利益诉求和伦理取向的群体。现代性和市场经济的持续作用瓦解了传统乡村共同体,但这也为新型乡村共同体的重建提供了契机。当前应该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要求,建设以乡村政治共同体、乡村经济共同体、乡村伦理共同体、乡村精神共同体为主的四位一体的新型乡村共同体。其基本目标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人民幸福;有效连接城市社会,实现城乡社会和谐互动、一体发展,维护整体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 周永康陆林
- 关键词:城乡统筹新农村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伦理共同体
- 驻村干部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支持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驻村干部制度是党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工作和家庭是驻村干部的主要活动场域,由于驻村干部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离开原工作单位和家庭,从而容易导致其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并进一步影响其工作投入和工作绩效。以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支持为自变量、工作绩效为因变量、工作投入为中介变量,探讨驻村干部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支持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驻村干部的工作-家庭冲突对其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驻村干部的家庭支持对其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驻村干部的工作投入在其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工作投入也在其家庭支持与工作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缓解驻村干部的工作-家庭冲突可以从以下措施着手:构建完善的组织支持系统;完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搭建组织与家庭沟通桥梁;提供心理干预服务以及注重岗前培训。
- 周永康
- 关键词:驻村干部工作-家庭冲突家庭支持工作绩效
-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透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被引量:10
- 2011年
- 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已经成为健全社会管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应该被定位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牵头进行前期投资,做到机构专设、人员专编、资金专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要规范专业队伍,在预警监测、宣传教育、咨询辅导方面开展有效的服务,切实提高社区成员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同度,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包容的社区心理氛围。
- 曾维希周永康
- 关键词:公共管理
- 农村空巢老人情感表达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益增多的农村核心家庭造成了更多农村空巢家庭的出现,且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致使空巢老人城乡倒置局面的形成,并产生了很多农村空巢家庭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查,并且对老人们的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满足度比较低,造成其情感的"消极化"、"失范化"、"隐秘化"、"空洞化"。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加以及情感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国家、社会及其个人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 许迪周永康
-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情感表达家庭伦理
-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居民参与:公共服务质量与动机的双重驱动被引量:14
- 2021年
- 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本文在探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居民参与问题中,提出了一个基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居民公共服务动机的双重驱动分析框架,指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是影响居民文化参与的外生驱动,而居民自身的公共服务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内生驱动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应突出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大力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同时要重视高公共服务动机社区居民的带头作用,科学测评、选拔、激励居民的公共服务动机,创新社区文化治理路径。
- 熊婉彤周永康
-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服务质量公共服务动机
- 补偿的道德性及其实现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试图分析补偿这一社会机制。首先,从JoelFeinberg的徒步旅行者故事辨析出法律分析在此处的困难。其次,围绕这一故事牵涉的功利主义二难困境难题,分别回顾了帕菲特、Jeske和Montague对补偿是否具有道德性的论述,这些分析逐渐揭示了补偿所具有的道德内涵。第三,基于补偿的道德性,接着讨论了补偿的实践途径,实质上是从社会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补偿实践的可能性应坚持社会系统论的取向——走社会共同体之路。
- 何健秦启文周永康张彦
- 关键词:道德性社会共同体
- 双重边缘化:小支系族群的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困境研究——以贵州官屋基苗族为例
- 2017年
- 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小支系族群往往由于历史、现实的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而陷入了他者边缘化与自我边缘化,以及文化边缘化与经济发展边缘化这两对"双重边缘化"困境。应根据"多元一体"的文化构建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在国家(社会)、族群、个人同构的思路下,实现各社会主体的协调发展,从而使那些弱势的小族群摆脱"双重边缘化"困境,并在国家的现代化场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周永康王洪
- 关键词:身份认同双重边缘化
- 转型背景下行政单位的运作逻辑——以某戒毒康复所日常工作的开展为例
- 2014年
- 本文是以某戒毒康复所为案例进行的个案研究,采用叙事分析对该行政单位的日常工作过程予以客观呈现,旨在揭示转型背景下行政单位在"单位社会"路径依赖的作用下,单位内部不同群体的工作逻辑,探究实践背后行动和结构、个体和社会的嵌入关系。文章选取了该戒毒机构日常工作中"面向康复人员的基层课程教学、单一事件的多部门应对、面向工作人员的所内活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案例,从不同角度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组织动员、决策执行、实际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比了"单位制"在转型背景下所留存的路径依赖和演变轨迹,揭示了不同事件背后所隐藏的不同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体工作逻辑和行为策略。
- 李甜甜周永康
- 个体化与制度化编织的人生: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新生代农民工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学术议题,大致可归纳为群体特征、城市融入、心理健康、社会认同等研究面向。在此基础上,生命历程理论开辟了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新路径,致力于更好地把握该群体微观际遇与社会宏观结构的互动关系,从而厘清其复杂困境的形成过程与影响机制。但既有研究成果过于倚重埃尔德范式,且大多着眼于显在的制度变迁与生命事件,与潜在的社会环境变迁联系不够紧密。本文将个体化与制度化视角引入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研究,通过叙事研究方法,梳理新生代农民工迄今为止各个生命阶段中的个体化与制度化影响,发现后者在其生命历程中营造了“轻易脱嵌”与“艰难再嵌入”的矛盾困局。在个体化、制度化与个人能动性的共同构建下,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呈现出行动自主化、目标个人化、情感孤岛化、生平“去标准化”四大特征,并集中表现为“个人奋斗者”这一有别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群体形象。藉由对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的考察,实现了对其生活境遇结构性解释与主体性解释的统一,并彰显了个体化与制度化视角下生命历程议题之于当下中国社会的意义。
- 周永康王荆川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化制度化生命历程个人奋斗者
- 医疗场景下实践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以C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融合发展探索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正处于从嵌入发展到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联动多元主体力量以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基于边界理论和实践理论,采取行动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多元主体如何在医务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的边界行动中构建实践共同体。研究发现:多元主体在相互识别与试探性接触中逐渐松动边界地带,并通过权责分配、资源整合与惯习调适等边界互动策略促进边界渗透,最终在协调、反思与转化中促进实践共同体的形成。为促进实践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须着力把握好实践共同体和而不同的特点、厘清边界划分与跨界融合的辩证关系、注重边界行动策略的灵活性、完善制度保障、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
- 周永康王薇
-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医务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