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
作品数: 17被引量:135H指数:7
  • 所属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相关作者

樊碧发
作品数:392被引量:4,376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慢性疼痛 疼痛科
毛鹏
作品数:58被引量:57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银质针导热 脊髓电刺激
刘波涛
作品数:68被引量:33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 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 脉冲射频治疗
李春蕊
作品数:29被引量:54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疼痛 围手术期护理 吗啡 疼痛患者 日间手术
娄艾琳
作品数:22被引量:6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海马 人参总皂甙 大鼠海马 LTP 记忆行为
细银质针导热联合羧甲基壳多糖关节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观察细银质针导热联合羧甲基壳多糖(几丁糖)关节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效果。方法:膝骨性关节炎病人90例,随机均分为细银质针导热联合几丁糖关节内注射组(S组,n=45)和几丁糖关节内注射组(C组,n=45)。S组采用细银质针导热联合几丁糖关节内注射,C组单纯几丁糖关节内注射。评价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的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记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4周和8周时的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基础值(P <0.05),但S组更为显著(P <0.05)。结论:细银质针导热联合几丁糖关节内注射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毛鹏张毅杨利英杨阳刘波涛樊碧发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疼痛
天南星-生姜药对治疗疼痛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天南星-生姜药对治疗疼痛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出天南星和生姜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以“pain”为关键词,通过Dis Ge Net数据库检索出和疼痛相关的靶基因,并得到共同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并进行分析,筛选出重要靶点。通过DAVID网站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天南星和生姜药对中共筛选出10个有效成分,药物与疾病有63个共同靶点,包括CNR1、ESR1、MAPK3、CYP3A4、JUN、HDAC1等。GO分析得出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炎症反应过程、EKR1和EKR2级联的正向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过程、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等。KEGG富集共得到53条通路,其中与疼痛关系较为密切的包括钙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信号传递、雌激素信号通路、癌症途径、5-羟色胺能通路等。结论:天南星-生姜药中的豆甾醇、β-谷甾醇、二氢辣椒碱等有效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CNR1、ESR1、MAPK3、CYP3A4、JUN、HDAC1等靶点,调节细胞内钙离子传导、胆碱能突出信号传递、癌症信号通路等对多种类型疼痛均可发挥作用,为进一步的实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王泊宁樊碧发王延雷张毅李怡帆刘星毛鹏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天南星生姜疼痛
人参皂甙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传递功效的影响及其与大鼠记忆行为的关系
张毅
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myotenositis of the long head of biceps brachii, MLH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MLHB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细银质针导热组(A组)和局部注射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 score, ASES)、腱鞘积液厚度和长头腱周长。结果:A组治疗后1周的ASES显著提高、腱鞘积液厚度明显降低,治疗后4周长头腱周长显著减小;B组治疗后5 min的ASES明显升高,治疗后4周较2周的ASES明显降低;治疗后1周长头腱周长明显减小、2周腱鞘积液厚度明显减少。治疗后4周A组ASES评分以及腱鞘积液厚度均优于B组。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及局部药物注射均能改善MLHB的临床症状,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远期疗效优于局部药物注射。
毛鹏李怡帆李春蕊张毅杨阳刘波涛樊碧发
关键词:银质针局部注射疼痛
X线透视引导下常见疼痛手术的辐射暴露及防护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评价X线透视引导下常见疼痛手术的辐射暴露和防护策略。方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2021年1月至5月住院行X线透视引导下手术病人140例。从C形臂历史资料中获得病人术中X线透视数据,求得常见术式的平均透视次数和透视时间。用个人辐射剂量测试仪,分别在影像增强器位于床上方和床下方两种位置,以及距离床面20 cm、40 cm、60 cm时测量手术床面的剂量当量率评估病人所受电离辐射。另在距离C形臂1 m、2 m、3 m位置,测量铅板(铅板正中、铅板边缘、铅板外10 cm处)、铅衣、无防护时的剂量当量率评估术中医师所受电离辐射。结果:X线透视引导下疼痛微创介入手术平均辐射暴露均小于5μSv。影像增强器在上时剂量当量率20 cm>40 cm>60 cm(P<0.01),影像增强器在下结果与之相同(P<0.01)。影像增强器在上时的剂量当量率明显低于在下时(P<0.01)。影像增强器在上,距离C形臂1 m时无防护和铅板外10 cm的剂量当量率明显高于铅衣、铅板边缘和铅板中央(P<0.01);在距离C形臂2 m时亦然,但剂量当量率显著下降(P<0.01);在距离C形臂3 m时,各防护方式的剂量当量率均接近背景辐射。影像增强器在下时情况类似。结论:中日医院X线透视引导下疼痛微创介入手术平均辐射剂量小于5μSv,提示操作者应提高手术效率,减少透视次数并利用距离、铅衣、铅板等做好防护。
刘星樊碧发高畔赵颖张毅王泊宁王新星李怡帆毛鹏
关键词:X线透视C形臂疼痛
天南星-生姜药对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初步探究天南星-生姜药对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观察天南星-生姜的抗炎效果;采用醋酸扭体实验和热板试验观察天南星-生姜的镇痛作用。结果:在抗炎实验中,高剂量组天南星-生姜在角叉菜胶注射后0.5 h、1 h和2 h可明显抑制大鼠足跖肿胀(P<0.01);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中,高(P<0.01)、中、低(P<0.05)剂量组天南星-生姜均可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在醋酸扭体实验中,高、中、低剂量组天南星-生姜可明显减少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P<0.05);在热板试验中,天南星-生姜对小鼠热痛阈值无明显影响。结论:天南星-生姜具有良好的抗炎及外周镇痛作用,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王泊宁樊碧发王延雷张毅李怡帆刘星毛鹏
关键词:天南星生姜镇痛抗炎
人参皂苷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传递功效及记忆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7
1993年
人参皂甙可长时间显著提高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PS的幅度,缩短其起始和蜂潜伏期,引起LTP现象。同时,促进大鼠的记忆能力。用APV阻滞NMDA受体或用多粘菌素B抑制PKC分别阻断或抑制人参皂甙诱发的LTP现象后,人参皂甙促进记忆效应也消失。说明人参皂甙促进记忆的神经机理之一是提高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突触传递功效。PKC和NMDA受体是其作用的重要环节。
张毅娄艾琳
关键词:人参海马记忆行为皂甙
高频和低频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慢性疼痛常发生于中低收入国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1]。中国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35.9%,且有研究显示21%~50%的慢性疼痛病人存在自杀倾向[2,3]。在过去的十几年,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且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优势。据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的数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植入5万个脊髓刺激器[4]。
胡慧敏毛鹏李怡帆张毅刘星王泊宁樊碧发
关键词:中低收入国家脊髓电刺激神经外科医师慢性疼痛META分析自杀倾向
追踪随访对日间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追踪随访对日间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日间手术中心行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的肌筋膜炎病人120例,随机均分为追踪随访组(F组)和对照组(C组)。C组术后常规护理;F组术后除常规护理和随访外,细化随访方式,建立随访微信群,向慢性疼痛病人宣讲长期治疗的必要性,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解答病人术后康复问题。评估两组病人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健康调查简表(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 promoting life style profile-II,HPLP-II)和护理满意度,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出院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值(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F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F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的PSQI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值(P<0.05),C组与术前基础值无显著差异;F组出院后3个月时PSQI显著低于C组(P<0.05)。两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总体健康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F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的总体健康均显著高于C组(P<0.05)。F组出院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GSES及HPLP-II均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且均显著高于C组(P<0.05)。出院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F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追踪随访有利于改善日间细银质针导热松解术后病人的病情和生活质量,是提高日间手术护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李春蕊王晶晶王天红高立军崔颖陈妍翟晓葵张毅李怡帆毛鹏樊碧发
关键词:追踪随访肌筋膜炎
基于CT影像测量的胸椎间孔穿刺的可及性和安全性研究
2023年
目的:为减小胸椎间孔穿刺时发生气胸、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基于CT(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测量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人的差异,探究不同节段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影像数据库中180例成年住院病人胸部CT影像,以T_(2)~T_(12)左侧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en,IF)为穿刺靶点,选取可清楚显示胸椎间孔的CT横断面,模拟椎间孔穿刺操作,测量旁开距离、穿刺角度、穿刺深度和椎间孔至后正中线距离,计算出可行的安全穿刺范围,分析不同性别(男性、女性)、年龄(青年、中年、老年)、BMI(非超重、超重)的测量结果。结果:不同性别的病人相比,男性在各节段的旁开距离和穿刺深度均明显高于女性,在上胸段的穿刺角度低于女性,椎间孔至正中线距离明显大于女性;不同年龄的病人相比,老年病人在T_(2~3)至T_(4~5)节段的最小旁开距离大于青年、中年病人,在T_(3~4)和T_(4~5)节段的穿刺角度小于青年、中年病人;不同BMI病人相比较,超重病人在各节段的旁开距离、穿刺深度均高于非超重病人,在T_(9~10)以上节段的穿刺角度小于非超重病人。从总体规律来看,椎间孔至后正中线距离在T_(5~6)和T_(6~7)最短,旁开距离、穿刺角度、穿刺深度和椎间孔至正中线距离均在中胸段出现极值,向两侧逐渐减小或增大。结论:胸椎穿刺的旁开距离、穿刺角度、穿刺深度由T_(2~3)至T_(11~12)有一定变化规律,各参数在不同性别、年龄、BMI病人之间存在差异,对于临床进行不同节段和人群的椎间孔穿刺操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李晨刘春华张毅李怡帆毛鹏樊碧发
关键词:可及性安全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