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坚
作品数: 346被引量:1898H指数:21
  • 所属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建筑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田健
作品数:53被引量:278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韧性 乡村 社会生态系统 城市边缘区 社会生态
王峤
作品数:51被引量:327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韧性 城市 街区 防灾 生态
刘晓阳
作品数:12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群 视觉 网络 生态网络 生态廊道
曾鹏
作品数:174被引量:501H指数:14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城市更新 多孔硅 乡村 多孔 气敏元件
蔡良娃
作品数:35被引量:240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参数化 乡村 美学观念 建筑美学 建筑设计
综合交通枢纽火灾危险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从危险源辨识和火灾风险评估两个方面入手,针对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功能分区,分析了综合交通枢纽不同空间的火灾风险。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的交通枢纽火灾事件进行梳理,系统分析了综合交通枢纽的火灾特点和危害。
曹笛曾坚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火灾危险性分析
城市绿道公园活跃度的影响因子及其统计被引量:7
2017年
选取了17个与绿道活跃度相关的影响因子,采用现场调研、GIS网络分析法与邻域分析法,对样本绿道的影响因子与活跃度进行统计,运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道公园活跃度的计算模型。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绿道公园活跃度与周边居住区分布、现有基础设施利用率、低POI密度区域、公园内部设施完善度以及更多有效的出入口等要素密切相关,并据此提出了规划策略。
张森张薇曾坚
关键词:活跃度
基于空间自相关与引力模型的闽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文章首次以区县为研究对象对闽三角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与联系进行研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城市群聚集特征,并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的空间联系,探究闽三角城市群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闽三角城市群尚处于发育初级阶段,城市集聚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规模较小;城市空间联系核心一边缘特征明显,海一陆差异较大,内陆地区处于城市关系网络末梢,缺乏发展机遇;城市群圈层结构单一,等级结构不明显。整体网络联系过度依赖厦门岛的辐射带动,缺乏合理的梯度层级。最后为未来闽三角城市群发展提出加强经济空间联系、着重构建梯度层级城市体系、延伸海岸经济带和扩大腹地纵深等几点建议。
唐明珠曾坚曾鹏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引力模型经济联系
新都县的城市设计与可操作性设计原则的探索
2001年
介绍了四川省新都县新区的城市设计实施方案与规划设计特点,并根据当地的特点,提出了动态、适度以及便于操作的城市设计原则。
曾坚侯鑫李树栋李永强
关键词:城市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规划
基于重要性-绩效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步行环境优化研究——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为例被引量:23
2019年
基于人的环境认知层次与历史文化街区特点选取街道系统、空间环境、物质设施和心理感知作为准则层因子,并进一步细分为16个指标层因子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步行环境评价体系。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作实证研究,通过重要性一绩效分析的二维四象限图解析调研数据,确定各要素在优势区、改进区、机遇区和维持区的位置。最终从改进机动交通管理、完善街区硬件设施、丰富街区细节空间和引导街区有机更新四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梁晨曾坚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步行环境
西南山地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天险洞村为例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乡村占比更为广阔,因此,将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起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如何科学推进西南山地地区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统一标准.文章立足"美丽乡村"视角,以重...
辛儒鸿曾坚
关键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景观营造
低碳低热视角下的天津中心城区风热环境耦合优化方法被引量:11
2019年
文章利用遥感影像的地表温度反演技术,分析不同风速与功能布局耦合条件下城市热岛效应的"周期性+分布不均+密集区集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地理区位、空间结构和地表温度3个层面总结出天津"南冷、北热、中心高温"的热岛时空分布特点,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解析天津中心城区风道"外围贯穿与中心阻隔,主干通畅与支脉阻塞+系统协调性差"的现状特征,得出必须系统构建"源—流—汇"风热环境规划理论的结论,同时从风源控制与保护、风道优化与改善、风汇区调整与优化3个方面提出低碳低热视角下的"源—流—汇"风热环境耦合优化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曾穗平田健曾坚
关键词:热岛效应
生态化导向下的旧城区微改造策略被引量:8
2016年
基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我国旧城区改造更新的发展现状,提出生态化目标导向下的旧城区微改造的内涵及意义,并构建了生态化微改造的体系和相关策略,从而改变了以往旧城区改造的单一建筑节能模式,实现从物质层面的建筑生态化微改造、基础设施生态化微改造、交通系统生态化微改造3个方面的系统化论述,并且探讨了生态化微改造在现今旧城区改造过程中的意义和具体方法,为以后旧城区人居环境低碳化的营建和城市的存量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姚新涛曾坚
关键词:生态化旧城区改造
中国式现代化:多源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框架
2023年
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及综合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发挥技术的支撑作用,科学协调不同类型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应用系统思维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国土空间规划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关系做了深度解读,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五位一体”国土资源统筹调配策略;总结了基于智慧韧性目标的生态保护方法,明确了城乡规划多要素系统协同优化目标,梳理出多源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的关键路径;从国土空间优化、城乡重大基建统筹规划、国土空间的智慧治理、生态保护与空间资源统筹调配等方面,构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快速推进中国式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曾坚贺蔚杰曾穗平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工智能技术
生态城市辨析及其本体论含义被引量:5
2003年
“生态城市”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一种理想模式。对此,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设想,如国际上的“绿色城市(Green City)”、“健康城市(Healthy City)”、“普世城(Ecumenopois)”,国内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本文详尽分析了这些概念的异同。认为在哲学层面上,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园林城市等都没有突破传统城市的概念,与生态城市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生态哲学从广泛关联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它的主要特点是从“反自然”的哲学,走向尊重自然的哲学;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从现代主义二元论发展到多元论,进而走向彻底的非二元论的哲学。生态城市则是这种本体论的实体固化。本文认为,生态城市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并非一个终极目标;它不是“乌托邦”式的构想,而是一种“务实的理想主义”。生态城市应反映可持续性、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全球性的时代特征。其追求目标的实现,将取决于人类的哲学观念的转变与务实的行动,这一过程饱含着反抗、创造和希望!
李哲曾坚
关键词:生态城市本体论认识论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