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重光
作品数: 129被引量:434H指数:12
  • 所属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 所在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兰俏梅
作品数:17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 民族教育 教育 民族问题 畲族
张春兰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宋代 畲族 摩崖石刻 宗室 史诗
林国平
作品数:1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笔谈 选载 闽南文化 文化研究 生态保护
庄小芳
作品数:1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研究主题:笔谈 选载 闽南文化 文化研究 生态保护
杨彦杰
作品数:1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研究主题:笔谈 选载 闽南文化 文化研究 生态保护
宋代湘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与民族新格局被引量:1
2012年
南朝以来,散处湘鄂五溪地区的盘瓠蛮,渐次向南向东迁徙,至宋代已广泛分布于赣闽粤结合区的赣、汀、漳、潮、梅、循等州。盘瓠蛮的大量迁入及其与官方和民间的互动,对此区的社会生态和民族格局带来极其深广的影响。宋代东南区域一系列社会和民族的大变动,总的背景是官府加大对南方山区和溪峒社会开发的力度,以及伴随开发过程的无度征敛和榷盐弊政。其时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的变化,则是畲族的形成和客家民系的孕育。
谢重光
关键词:社会变迁客家民系
试论泉州人的形成
2011年
晋江流域是福建南部(含闽南、闽西南)最早开发的区域。六朝以来,陆续有不少北方汉人迁入,因而在东晋时就在区域内设置了晋江县,为区域内有县级建置之始;晋江县在南朝陈代改为南安县,唐久视元年(700)于南安县东北界置武荣州,景云二年(711)改为泉州。土著越人、南来汉人和域外蕃客,共同生活在泉州这块土地上,经过长期的接触、交流、融合,彼此通婚,子子孙孙都认同泉州为自己的家园,且已形成特有的方言和特有的习俗,一个富有特色的人群———泉州人———就形成了。
谢重光
关键词:闽南文化
拓垦与族群属性:台湾客家史新证被引量:1
2011年
在台湾,汀州客家人是一个易被忽略的族群,而漳州籍移民多被等同于福佬人,潮州籍移民则往往被等同于粤东客家人。通过史料钩沉与考辩,论证了汀州客家人对台湾开发的贡献,辩证了台湾漳州籍移民中有较高比率的客家人,认为不能将台湾潮州籍移民简单地等同于粤东客家人,从而澄清了台湾客家史研究中的若干错误认识。
谢重光
武陵蛮迁入粤、闽之史迹被引量:10
2001年
武陵蛮是否曾向东向南迁移至赣闽粤交界地区而成为畲族的来源之一,这是畲族史领域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唐宋文献中爬梳出若干史料,证明武陵蛮确曾迁移至赣闽粤边区,并大致勾勒出其迁移的路线,从而为畲徭同源及武陵蛮向东南迁移的一支与闽越土著共同演化成畲族之说提供了实证。
谢重光
关键词:武陵蛮南迁畲族
三圣妃信仰与三奶夫人信仰关系试析被引量:4
2011年
宋代福建、广东潮州已产生、流行三圣妃信仰,它是林默娘(妈祖)、陈靖姑(临水夫人)等三位女神信仰的统一体,而今闽台等地则广泛流行"陈、林、李"三奶夫人信仰。通过对宋福建《仙溪志》、《临汀志》等之记载的研究,可得出三圣妃信仰即三奶夫人信仰,妈祖信仰、临水夫人信仰既自成体系各自发展又统一于三圣妃信仰,两信仰之间常常相伴相随、难分难解,两种神明的神功、神性常常交叉感染、互相叠加的初步结论,并可局部描述这些信仰在福建、广东传播与呈现的情况。
谢重光 邹文清
关键词:妈祖信仰
粤东香花派祖师何南凤佛教改革思想试析
2015年
香花派是明末兴起的一个佛教流派,以做佛事赶经忏为主,主要流行于粤东、闽南、闽西南,在江西也有部分地区流行。广东兴宁人何南凤被奉为香花派祖师,他创立的横山堂被视作香花派寺庙的滥觞。因此,探究何南凤的佛教思想,乃是了解香花派佛教的重要一环。从明末佛教的衰敝入手,文章分析了何南凤的思想渊源,他的禅僧本色,着重探讨了他因应佛教弊端的佛教改革思想,认为其佛教改革思想可概括为四点:1、融汇儒释,2、调和禅、讲、教,3、重实际、轻形式,4、改进宣教方式。
谢重光
畲族文化学术讨论会述评被引量:3
2005年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召开的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就畲族族源和迁徙,畲族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畲汉关系,畲族语言及音乐、舞蹈、艺术等民俗文化,畲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及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等五个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旧的热点问题热度不减,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辟和拓展。在研究方法上,有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运用,有历时研究与现时研究的结合,还原式研究与变异式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并重,不同观点相切磋,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学术气氛,收获甚大,但也暴露出有些学者知识结构单一、学养不足,对资料的挖掘和利用依然比较薄弱的缺点,有待今后改进。
谢重光
关键词:畲族文化图腾崇拜神话民间信仰
再论法眼宗初祖文益禅师于漳州参桂琛而得法
2016年
禅宗法眼宗初祖文益禅师参禅得法之源是禅宗史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文益禅师在漳州参桂琛禅师而得法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申论。笔者首先就《禅林僧宝传》《景德传灯录》与《宋高僧传》的史料价值作了深入的比较,指出《宋高僧传》的记载常有疏误,或记事隐晦不明,而《禅林僧宝传》别有史料来源,其史料价值不容轻易否定;进而引证《祖堂集》《佛祖纲目》《宗统编年》等佛教文献,以及正德《漳州府志》等方志资料,充分证明漳州牧王公所建地藏院不在福州,而是在漳州。对于王荣国先生提出的质疑或新"证据"也一一作了剖析、回应,重申文益禅师在漳州参桂琛得法的历史公案无法推翻。
谢重光
关键词:法眼宗
闽越文化与客家文化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认为,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都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南迁至闽粤赣边的汉人与当地的土著民都是客家先民,而土著民中闽越族的成份占有较大的比例。 在客家文化事象方面,从其宗教信仰中透视出的对蛇、石、树、鸟的崇拜,都源自闽越族的古老思想观念;妈祖信仰和临水夫人信仰原来都是闽越土著不同族类的原始崇拜,被客家顺利引进,流传广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客家具有广泛的闽越族信众基础和闽越巫文化背景。客家妇女不缠足之俗亦源于百越或阅越文化,客家方言的一些特殊词汇和特殊语法,据研究是受古百越语影响所致。如此等等,说明客家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南迁汉人文化与闽越文化交融的结果。
谢重光
关键词: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客家文化
全文增补中
天下名山僧建多
1992年
谢重光先生是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以一位身在佛门之外的学者身份,他认真地分析了到底是“天下名山僧占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建多”,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娓娓道来、层层深入;将这一“历史冤案”辩得十分清详。特别是他不抱成见、不存偏见,可谓仗义执言! “天下名山僧占多”的不实之词是古已有之,这类论调尚不止此一句。由来已久却并不一定就正确,谢重光先生的论析便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因此,举凡在三教相争之中、在儒教高压之下形成的对佛教的一些扭曲的看法,都有必要一一澄清。澄清的目的在于了解什么是好传统,哪些精神要弘扬光大。“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读了谢先生的文章,会感到“满目青山照眼明”的。
谢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