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红娥
-

-

- 所属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小云

- 作品数:314被引量:5,285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扶贫 乡村 精准 贫困 脱贫攻坚
- 汪力斌

- 作品数:43被引量:3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禽流感 农户 性别 性别平等 农村妇女
- 刘飞

-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串门 农民 农村 你来我往 疾病观
- 于乐荣

- 作品数:46被引量:72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减贫 扶贫 乡村 经济增长 禽流感
- 武晋

- 作品数:44被引量:32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乡村 援助 农业 农业援助 农村劳动力
- 中国制造·中国品味 民族认同下的国潮消费解析被引量:28
- 2021年
- 国潮消费的兴起与盛行,见证了国民开始摆脱对国际品牌的依赖,日趋认同和选择本土品牌,意味着我国开始逐渐打破单一的“制造大国”的国际形象,转向走创新产品和创制文化的发展之路。究其根源,国潮的产生与流行既来源于从政府到媒体通过掌握文化主导权,克服西方式效率性消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的不懈努力,也体现了民族企业家通过品牌对中国品味体系的全方面打造所唤起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
- 郑红娥
- 关键词:民族认同
- 学术自由及其限制——古典学术自由观批判被引量:2
- 2003年
- 古典学术自由理念是西方启蒙理性的产物,它建基在三大理论支点之上,即“意见自由市场”、“价值中立”及“学者是真理的代言人”。然而,由于这三大理论预设本身难以自洽,故古典学术自由观把学术自由作为一项绝对权利,排斥任何形式的社会干预的观点是有缺陷的。
- 郑红娥周光礼
- 关键词:学术自由价值中立委托-代理
- 慢性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正全面进入医学社会化时代,慢性病越来越威胁着居民的健康。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是当前我国亟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综述较全面、系统、综合的介绍和评价不同视角的疾病观以及国内外慢性病的研究成果和重点,最后在参考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已有慢性病的丰硕研究成果和完备的医疗护理体制的基础上,反思中国慢性病研究的缺点与不足,并指明今后中国慢性病研究、预防与治疗的基本思路和可能方向。
- 刘飞郑红娥
- 关键词:慢性病疾病观就医行为
- 消费社会理论反思与中国消费社会的建构被引量:6
- 2006年
- 郑红娥
- 关键词:消费社会社会理论
- 禽流感发生对家禽养殖农户的经济影响评估——基于两期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42
- 2009年
- 基于实地调研的两期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发生在2005~2006年的禽流感对中国家禽养殖农户的"净"经济影响。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禽流感发生对家禽养殖农户的家禽养殖收入影响显著,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一次禽流感发生会造成家禽养殖农户的人均家禽养殖收入平均降低65%,人均收入下降29%。禽流感发生对样本农户除家禽养殖的畜牧业收入、种植业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影响不显著。
- 于乐荣李小云汪力斌郑红娥
- 关键词:禽流感农户
- 论交通政策的演变:基于社会建构理论的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基于社会建构理论政策研究范式的应用,可以发现中国交通政策的目标旨在实行"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以保障广大居民出行的利益。但是在追求高效率配置交通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实践层面上,"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没有落到实处,广大居民的出行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出行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保障。相反,私家车使用者在占有较优越的交通资源的同时,却让占人群大部分的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交通方式使用者承担着不应该承担的负外部性效用。如何加强对私家车交通方式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广大居民的出行利益,从而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无疑决定着交通政策进一步变革的方向。
- 郑红娥沈晖
- 关键词:交通政策社会建构理论
-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消费方式的变革被引量:4
- 2008年
- 以往的农村建设是在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二分法"思维方式下进行的。在这种"二分法"下,农村与城市被置于对立的两级,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农业的工业化,把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便是农村建设的全部含义,这种做法导致了始料未及的难题。新农村建设必须打破城乡对立的"二分法",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真正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在日益谋求个性发展、自我实现的"生活政治"时代,农村消费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标志着中国告别由生产资料的分配主导生活方式的"解放政治"时代进入到"生活政治"时代,也标志着中国新的消费革命的到来。
- 郑红娥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 “双循环”格局下消费的阶段性特征研判被引量:8
- 2021年
-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类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与意义,并反思人类的发展方式,也促使人类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予以根本调整。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具有以下特征:国民谨慎消费意识增强;健康生活方式的营造与追求成为消费“新宠”;从追求批量生产的大众化产品到高档消费、名牌商品;个性化、差别化、发展型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热点或重点;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兴起引发精神性消费比重的提升。这些消费特征的出现预示着中国从大众消费阶段开始进入个性化、风格化阶段(第三消费时代),并出现了“第四消费时代”的特征,但未真正、全面进入“第四消费时代”。
- 郑红娥
- 关键词:消费社会
- 困厄与出路: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被引量:4
- 2008年
- 治理作为西方语境下的概念,运用到中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契合,也就是说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社会的治理。中国治理的困境主要存在于农村建设的管理与自治、村干部的行政权与自治权以及村民的分散经营与集体认同的三对悖论中。为此,需要重整国家政府、基层政权与乡村的利益,并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
- 郑红娥吴殿朝
- 关键词:乡村治理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
- 幻象?贫困?颠覆——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被引量:1
- 2002年
- 波德里亚是后现代主义的大师,他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揭示了一幅消费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图景。这是一个为大型统治集团所操纵、充满幻象、贫困、颠覆的世界,也是一个没有眩晕、没有历史、除了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神话的世界。唯一的拯救就是砸烂这个表面富裕、实质匮乏的世界。
- 郑红娥
- 关键词:消费社会幻象贫困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