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新强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 刘晶

- 作品数:53被引量:2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ICD-10 住院费用 手术患者 恶性肿瘤 填报
- 刘志民

- 作品数:188被引量:1,300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 研究主题:药物滥用 滥用 流行病学调查 氯胺酮 药物依赖
- 王薇

- 作品数:58被引量:32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恶性肿瘤 肺恶性肿瘤 老年肿瘤患者 生活质量 HIS
- 隗铁夫

- 作品数:48被引量:220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人力资源管理 医院管理 住院病人 连续性 住院病人满意度
- 连智

- 作品数:99被引量:74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 研究主题:药物滥用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 药物依赖 滥用
- 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第二原发肿瘤特点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第二原发肿瘤特点,探讨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173例已经发生死亡并且死亡原因已知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死亡信息,分析淋巴瘤患者的根本死因和死于第二原发肿瘤患者的特点,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影响因素。结果1173例淋巴瘤患者中,死于淋巴瘤原发病935例(79.7%),死于第二原发肿瘤94例(8.0%),死于其他各类疾病144例(12.3%)。在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217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本死因为第二原发肿瘤38例(17.5%)。在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60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本死因为第二原发肿瘤17例(28.3%)。94例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患者中,死于肺癌31例,胃癌15例,肝癌13例,胰腺癌9例,结直肠癌6例,第二原发淋巴瘤6例,其他类型肿瘤14例。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一线治疗效果和是否进行胸部或纵隔区放疗与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一线治疗效果(P=0.030)和是否进行胸部或纵隔区放疗(P=0.039)是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第二原发肿瘤是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一线治疗的效果和接受胸部或纵隔区放疗是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原发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
- 韩森刘卫平米岚季新强方健刘江美殷鹏王黎君周脉耕朱军
- 关键词:淋巴瘤
- 北京市药物滥用人群基数的快速评估
- 季新强
- 关键词:吸毒人群
- 基于DRGs和综合指数法的某肿瘤专科医院肿瘤外科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被引量:41
- 2016年
- 目的应用DRGs相关指标和综合指数法,对某肿瘤专科医院肿瘤外科各病区2014年住院工作医疗服务相对绩效进行评价分析,为医院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方法以北京版DRGs分组器(BJ-DRGs)分组方式,利用能力指标、效率、质量三个维度的7个指标,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各病区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价。结果综合指数值前三位的病区是F、B、D病区,医疗服务绩效较好;后三位的病区是C、H、K病区,医疗服务绩效相对较差;其他五个病区在能力指标、效率指标或质量指标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基于DRGs指标和综合指数法的肿瘤外科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能客观、科学、准确地反映各病区医疗服务工作的优势和不足,为医院和科室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 季新强
- 关键词:肿瘤外科绩效评价综合指数法
- 医院卫生人力资源与临床服务的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了解医院卫生人力资源与临床服务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科学的医院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运用统计描述、动态数列和升降趋势检验、相关分析。结果:医院卫生人力资源数量与临床服务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卫生技术人员数和门诊总人次、出院总人次的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106.90%和116.17%、119.44%;患者平均住院日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发展速度为90.28%。临床工作量和服务效率的发展速度快于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速度。医院将继续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建设,从而获得更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 季新强郑凯隗铁夫
- 应用床位利用模型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1999-2012年床位工作效率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分析医院床位利用情况,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床位利用模型,根据该院1999-2012年的医疗统计报表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该院在2006年之前属"压床型医院",床位使用率高,但是周转较慢;2006年之后,该院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均有大幅提高,进入了"床位效率型医院"的发展阶段。结论该院自2008年开始,床位使用一直处于超负荷、满运载的状态,提示医院在高效运转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过程和医疗质量的监控与评估,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确保医院能够高效、安全、有序地运行。
- 季新强刘晶
- 关键词:床位工作效率
- 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了解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情况,探讨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173例已经发生死亡并且死亡原因已知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死亡信息,分析死于心血管病淋巴瘤患者的特点。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73例淋巴瘤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病75例(6.4%),其中冠心病27例,脑卒中25例,高血压7例,心源性猝死5例,肺栓塞4例,心力衰竭3例,其他心血管病4例。在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病者占16.1%(35/217例)。在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病者占11.7%(7/6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瘤的原发部位(OR=0.521,P=0.039)、分期(Ⅱ期:OR=2.487,P=0.016;Ⅲ期:OR=3.233,P=0.002)和诊疗过程中是否发生心血管毒性(OR=3.019,P=0.001)是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瘤原发部位为淋巴结的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低,淋巴瘤分期为Ⅱ~Ⅲ期、诊疗过程中发生心血管毒性的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高。结论心血管病是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死于心血管的风险明显增加。淋巴瘤原发部位、分期和诊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心血管毒性可能是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 韩森刘卫平米岚季新强方健刘江美殷鹏王黎君周脉耕安涛张宇辉朱军
- 关键词:淋巴瘤心血管病
- 围术期因素对肺癌术后远期生存影响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近年来,围术期麻醉管理能否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围术期因素对肺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01—2005-12-3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接受肺癌手术治疗313例患者病历资料。采用Kaplan-Merie法和Log-rank检验筛选出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主要观察终点是术后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次要观察终点是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5.2(30.4~101.4)个月,完整随访303例。肿瘤分化程度(HR=0.828,95%CI为0.712~0.963,P=0.014)、术前淋巴结转移(HR=2.033,95%CI为1.519~2.720,P<0.001)、吸烟(HR=1.394,95%CI为1.054~1.843,P=0.020)、术前合并慢性肺病(HR=2.424,95%CI为1.289~4.559,P=0.006)、术中清除淋巴结(HR=0.423,95%CI为0.279~0.642,P<0.001)、术中使用地塞米松(HR=0.712,95%CI为0.522~0.970,P=0.032)为影响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因素;术前淋巴结转移(HR=2.154,95%CI为1.574~2.948,P<0.001)、术前合并慢性肺病(HR=2.904,95%CI为1.418~5.948,P=0.004)、术中清除淋巴结(HR=0.374,95%CI为0.241~0.579,P<0.001)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术中使用地塞米松能够降低肿瘤复发风险。结论术前存在淋巴结转移、吸烟史、合并慢性肺病的患者,肿瘤的复发风险增加;肿瘤分化等级高、术中清除淋巴结与术中使用激素可以降低肺癌复发风险,延长患者DFS。术前存在淋巴结转移或合并慢性肺病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术中清除淋巴结延长患者OS。围术期麻醉管理对肺癌患者远期生存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围术期给予地塞米松有利于改善肺癌患者的远期预后。
- 朱文智季新强谭宏宇
- 关键词:肺癌围术期管理回顾性分析
- 基于DRGs的某肿瘤医院胃肠中心服务绩效分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比某肿瘤专科医院胃肠中心2016年1季度与2015年1季度DRGs相关指标,评价其住院医疗服务绩效发展情况,为科室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北京版DRGs分组器(BJ-DRGs)分组方式,运用DRGs组数、权重、病例组合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等项指标,对胃肠中心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胃肠中心2016年1季度的总权重较2015年1季度增加7.92%,DRGs组数减少6组,病例组合指数降低0.2,4个病区均保持较高水平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但部分病区存在非手术治疗病例收治过多、费用消耗高等问题。结论胃肠中心2016年1季度较2015年1季度在收治病例数和住院服务总产出上均有增加,但须注意增加收治病种范围,严格控制非手术病例的收治,继续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 季新强刘晶张耀光
- 关键词:疾病诊断相关组绩效评价
- 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心血管病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了解导致淋巴瘤患者死亡的心血管病特点,探讨心血管病对淋巴瘤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00例淋巴瘤患者的基本资料,筛选出已经死亡并且死亡原因已知的患者.收集该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和死亡信息.依据根本死因判定,分析其中死于心血管病的患者特点.结果 在1173例死亡的淋巴瘤患者中,死于淋巴瘤原发疾病935例(79.7%),死于第二原发肿瘤94例(8.0%),死于心血管病75例(6.4%),死于呼吸系统疾病32例(2.7%),死于其他疾病37例(3.2%).75例死于心血管病患者中,冠心病27例,脑卒中25例,高血压7例,心原性猝死5例,肺栓塞4例,心力衰竭3例,其他心血管病4例.生存期超过5年患者中,心血管病占全部死因构成比的16.1%(35/217例).结论 心血管病是影响淋巴瘤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其中以冠心病和脑卒中最常见.随着淋巴瘤患者生存期延长,心血管病所致死亡风险增加.
- 韩森安涛刘卫平季新强方健刘江美殷鹏王黎君周脉耕张宇辉朱军
- 关键词:淋巴瘤生存期心血管疾病
- 肿瘤专科医院门诊病案电子归档的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代下病案管理工作,改进门诊数字化病案归档只能依靠单一纸质资料翻拍的归档模式,推动门诊病案电子归档是门诊病案无纸化管理的重要一步。门诊各项检验检查报告、电子病历记录等病案资料依靠有效的电子签名认证生成电子版病案资料,在数字化病案与传统纸质病案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归档流程、规范归档方式、完善质检机制等措施,实现门诊病案电子归档。与门诊病案传统归档模式相比,电子归档在应用过程中,有效达到减少工作量、提升病案管理人员工作效率、节约纸质病案使用成本、提高患者复印病案满意度的目的,充分肯定门诊病案电子归档的必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保密意识宣教、做好权责划分、完善科室制度等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门诊病案电子归档。
- 车轻轻闫美玲季新强刘晶
- 关键词:病案管理数字化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