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雁
-

-

- 所属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
- 所在地区:甘肃省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 安宁

- 作品数:35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 甲状旁腺 头颈部肿瘤 纳米碳
- 康雅琼

- 作品数:26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免疫组化 C-KIT受体
- 何欣

- 作品数:37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肿瘤 免疫组化
- 李晓琴

- 作品数:35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特征 文献复习 甲状腺肿瘤 免疫组化 BAG-1
- 王军

- 作品数:97被引量:236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 甲状腺 中央区 预后
- 349例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嗜神经侵袭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34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分析PNI发生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后349例患者中PNI阳性91例(35%),PNI阴性258例(65%)。单因素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肿瘤直径、Ki-67增殖指数、化疗后反应、ER、 PR及Her-2表达无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级是PNI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与腋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 李晓琴宋丽娟何欣李婷玉康雅琼罗雁王登科李晓梅刘芳尚立娜
- 关键词:乳腺癌嗜神经侵袭新辅助化疗
-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BRAF V600E突变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BRAF V600E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80例(其中经典型67例、滤泡亚型8例、嗜酸细胞亚型3例、高细胞亚型2例)、滤泡癌5例,其中30例PTC取相应癌旁组织,全部送基因检测室检测BRAF V600E突变情况。结果 80例PTC中BRAF V600E突变率为65.0%,5例滤泡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未发现BRAF V600E突变;BRAF V600E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TC亚型中,经典型和高细胞亚型的BRAF V600E突变率较高(70.1%、100.0%),滤泡亚型的突变率较低(33.3%)。结论PTC中BRAF V600E突变可能与患者年龄有一定相关性,还与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经典型和高细胞亚型的BRAF V600E突变率较高,明显高于滤泡亚型。
- 罗雁安宁王兰陆云刘芳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学亚型
- 发生于腮腺内淋巴结的闰管亚型导管内癌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提高对发生于腮腺内淋巴结的闰管亚型导管内癌(ID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于腮腺内淋巴结的闰管亚型ID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9岁女性,淋巴结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腔或导管,类似Warthin瘤样结构,淋巴结周围见少量正常的腮腺组织。肿瘤细胞在囊内或导管内呈复杂的上皮增生,形成小管、筛孔、乳头、微乳头和广泛吻合的囊肿等多种结构,类似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导管原位癌模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该肿瘤由两种细胞类型(导管和肌上皮)组成,导管细胞S100、SOX-10、Mammaglobin、CK7、CK8/18、CKPan弥漫性阳性。导管细胞外有p63、p40和Calponin阳性的肌上皮层将其包绕。病理诊断为(右腮腺)发生于腮腺内淋巴结的IDC,闰管亚型。患者行右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未行颈部清扫。术后给予随访12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结论IDC是一种罕见的涎腺低级别肿瘤,预后良好。常发生在腮腺,腮腺内淋巴结发生罕见。需与涎腺Warthin瘤、分泌性癌、淋巴结内转移癌等相鉴别。在未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时,可手术切除,暂无需放化疗。
- 罗雁安宁王军李晓琴
- 关键词:导管内癌预后外科手术
- 纳米碳在甲状腺全切除联合中央区清扫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区清扫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序贯收入甲状腺癌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组(观察组)28例和非纳米碳组(对照组)29例,两组均接受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标本中甲状旁腺的检出数目和手术前后甲状旁腺素、血钙和血磷水平。结果:观察组检出、术中冰冻证实的甲状旁腺个数多于对照组(7个/1个)(P<0.05);两组术后3d和1个月甲状旁腺激素(PTH)、术后3d血钙、术后5d血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在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提高甲状旁腺的辨识,降低误切除率,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安宁罗雁王军张建伟
-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旁腺纳米碳
-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ASTL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EBER原位杂交检测及BRAF V600E突变检测,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肿物均发生于甲状腺右叶,主要位于右叶下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呈大小不等的岛状、巢状、条索状分布,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割,可见增生的血管穿梭其中,肿瘤细胞巢及间质中常见不等量的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D5、CD117、CKpan、BCL-2,不表达CT、TTF-1和CK19,Ki-67增殖指数10%~30%。间质内淋巴细胞表达CD20及CD3。EBER原位杂交检测呈阴性,且无BRAF V600E突变。结论CASTLE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相对较好,认识其特征有利于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 安宁罗雁王军李晓琴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CASTLEEBER
-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合并脊柱旁转移病例的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MIF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并脊柱旁转移,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总结其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IFS主要由黏液样变区、炎症性区域及玻璃样变区域组成,黏液样变区中可见畸形大细胞,肿瘤细胞多围绕血管分布,炎症性区域内可见多量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entin、EGFR,畸形的大细胞可表达CD68、EMA、D2-40。结论:MIF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肢端,呈侵袭性生长,复发率高,极易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相混淆,故认识其形态学特征有利于避免误诊、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 罗雁安宁康雅琼何欣宋丽娟李晓琴
-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临床病理
- 甲状腺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PTEA)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鉴别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甲状腺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总结其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腺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好发于老年女性,肿瘤组织常呈巢状、片状、实性浸润性生长,实性区肿瘤细胞实性片状弥漫分布,血管形成区为大小不一、互相吻合沟通的血管腔隙,腔隙内衬不典型的内皮细胞。瘤细胞呈上皮细胞样,具有明显异型性,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大,空泡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1、CD34、CKP及CK19(+)。结论:甲状腺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表型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因其恶性程度非常高,故认识其特征有利于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 安宁罗雁王军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上皮样血管肉瘤免疫组化
- 甲状腺畸胎瘤1例被引量:2
- 2012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左颈部无痛性肿块6年余就诊。患者6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前部有一"核桃"样大小肿块,无疼痛、气短、声嘶及吞咽困难,近6年来肿块逐渐增大,右侧卧位时有呼吸困难等不适感。查体:颈软、气管右移,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大小约8.0cm×5.0cm肿块,表面光滑、质中、压痛(-),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度较差,甲状腺右叶未触及肿块,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各项功能正常。B超结果示:左侧甲状腺增大至胸骨后,左侧甲状腺可见类椭圆形混合回声光团,
- 宋一丁王军范向达罗雁安宁
- 腮腺硬化型黏液表皮样癌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腮腺硬化型黏液表皮样癌(sclerosing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MEC)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SMEC标本进行染色,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肿瘤与周围腮腺组织混杂存在,中央硬化,外周淋巴细胞及少量嗜酸细胞浸润,并见鳞状细胞巢及黏液细胞。免疫表型:黏液细胞CEA、CKL均(+),非角化的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CEA(-),表皮样细胞CKH(+),Ki-67、c-erbB-2均(-)。结论腮腺SMEC发病率极低,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 李晓琴徐欣华杨荣刘芳罗雁康雅琼何欣尚立娜宋丽娟
- 关键词:腮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 纳米碳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二科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均接受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试验组在腺体内注射纳米碳,对照组不注射。记录并比较相关数据。结果 试验组下位甲状旁腺有效保护、自体移植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上位甲状旁腺全部原位保留。两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转移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纳米碳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有利于彻底清扫淋巴结,增加淋巴结检出率,提高离体组织中甲状旁腺的寻找,值得推广应用。
- 安宁罗雁张建伟王娟曹海莉王军
- 关键词:纳米碳甲状腺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甲状旁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