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华
作品数: 236被引量:781H指数:14
  • 所属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吉林省 长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潘振宇
作品数:68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脑膜转移 恶性实体肿瘤 脑膜 巴氏染色 鞘内化疗
杨国姿
作品数:48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脑膜转移 恶性实体肿瘤 脑膜 鞘内化疗 剂量学比较
曲雅勤
作品数:80被引量:368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放疗 调强放疗 放射疗法 疗效观察 三维适形放疗
龚守良
作品数:307被引量:983H指数:1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电离辐射 细胞凋亡 电离辐射诱导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进程
姜新
作品数:83被引量:435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放疗 人参皂苷RG3 疗效 疗效观察 替莫唑胺
脂肪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肠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评价脂肪干细胞对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共52只.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6只给予全腹15 Gy X射线照射制作放射性肠炎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后2h,随机数字表法从受照大鼠中选取23只受照大鼠给予P6代青年女性脂肪干细胞腹腔注射治疗(Ad-MSC治疗组);取另23只受照大鼠给予双磷酸盐缓冲液(PBS)腹腔注射治疗(PBS溶剂对照组);剩余6只未照射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造模后首个10d内,分次抽取受照大鼠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分离受照大鼠胸腺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阳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获取受照小肠组织,HE染色分析炎症细胞浸润程度,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胶原成分的沉积程度,髓系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浸润的炎症细胞类型.Kaplan-Meier方法对受照大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照射后30 d内,与PBS腹腔注射治疗的大鼠相比,接受脂肪干细胞治疗的大鼠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t=4.53,P <0.05).另外,脂肪干细胞能够上调受照大鼠外周血中IL-10的含量(7 d:t=13.93,P<0.05);上调外周血(3.5 d:t =7.72,7 d:t =11.11,10 d:t=6.99,P<0.05)和胸腺(7 d:t =16.17,10 d:t=12.12,P<0.05) CD4/CD25/Foxp(3)阳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进而减轻炎症细胞在受照小肠中的浸润及胶原的沉积.结论 脂肪干细胞对放射性肠炎具有治疗作用.
常鹏宇崔爽罗景华曲超姜新曲雅勤董丽华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放射性肠炎细胞治疗
影像引导技术指导下肺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金海国董丽华
关键词:影像引导肺癌
肺泡上皮间质转分化的信号转导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成为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限制因素.其多数发生在放疗后2~4周,也有少数发生在放疗后半年内,发生率约为5%~20%.放射性肺损伤主要表现为早期的间质性炎症和中后期的纤维化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针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手段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以延缓纤维化病变的进展,但对肺纤维化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夏诚诚宋宇哲丁丽娟龚守良董丽华
关键词:信号转导上皮间质放射性肺损伤胸部恶性肿瘤纤维化病变肺泡
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1患者,男性,21岁。头痛伴恶心、呕吐3d入院。查体:左上肢体肌力Ⅳ级,腱反射亢进,病理征未引出。头部CT:右颞顶枕叶高低混杂密度,周边见点片状钙化,可见周围低密度水肿带;右侧脑室受压移位。头部MR:右侧颞顶枕叶异常信号,大小约5cm×6cm×7cm,T1WI为稍高及稍低混杂信号,T2WI及Dark-flare像为稍低及稍高混杂信号;病灶周边可见水肿带;静脉注入造影剂后病灶不均匀强化;中线结构向左移位。
潘振宇杨国姿陈坤志董丽华宋媛媛
关键词:混杂密度异常信号肢体肌力反射亢进头部CT
脂肪干细胞修复辐射诱导的肠血管损伤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人源脂肪干细胞对辐射诱导的肠血管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共34只,给予全腹部15 Gy X射线照射。造模后,取其中17只给予P6代人源脂肪干细胞腹腔注射治疗( Ad-MSC治疗组);另17只大鼠给予双磷酸盐缓冲液( PBS)腹腔注射治疗( PBS溶剂对照组)。照射后第10天,流式细胞分析绒毛内CD31阳性内皮细胞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血管结构的连续性;并提取受照小肠组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受照组织内基质细胞起源因子-1(SD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k-1)的表达量。检测Ad-MSC治疗组的受损小肠内新生的内皮细胞来源。结果与PBS溶剂对照组相比,Ad-MSC能够显著增加受损组织内CD31阳性内皮细胞数量(t=12.15,P<0.05),提高受损组织内的血管密度(20 d:t=10.33,P<0.05;30 d:t=32.85,P<0.05),上调血管生成基因VEGF、bFGF、Flk-1以及SDF-1的表达量(t=10.34、11.25、6.73、6.73,P<0.05)。维持受损部位小肠绒毛内的血管完整,并促进CD31阳性造血干/祖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加速受损部位血管的新生。结论人源脂肪干细胞通过发挥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来修复辐射诱导的肠血管损伤。
常鹏宇崔爽姜新曲超蒋鑫萍罗景华曲雅勤董丽华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血管
黏液型纤维肉瘤脑膜转移一例
2018年
患者男,62岁,头晕、头痛、颈部不适1个月于2017年6月27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慢性病史。约5年前。患者行左股肿物(约6cm×3cm)切除术。术后病理:软组织肉瘤,黏液型纤维肉瘤(G2),分期:T2bN0M0,ⅡB期(图1)。
姜同超潘振宇杨国姿龚守良董丽华
关键词:纤维肉瘤肿瘤转移
急性放射性肺炎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董丽华刘敏刘锋
关键词:急性放射性肺炎
MDT模式联合PBL教学在放射肿瘤学本科实习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 本研究通过在放射肿瘤学本科实习教学中应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与传统的LBL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以老年肿瘤为例观察MDT模式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放射肿瘤学本科实习教学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2021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进行临床实习的63名放射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对2017~2019年实习的30名学生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观察组:对2020~2021年实习的33名学生采用MDT模式联合PBL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以及对任教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采用试卷的形式对学生病例掌握情况进行成绩测试。结果 学生自评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课程参与度、知识及信息获取、讨论流程、讨论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效率、个人表现等10个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学生对任教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教学节奏掌控、教学效率、课堂气氛、与学生互动情况等10个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例分析题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放射肿瘤学本科实习教学过程中,以老年肿瘤治疗为对象应用MDT模式联合PBL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提高放射肿瘤学本科实习教学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魏金龙赵钦张玉宇董丽华姜新
关键词:MDTPBL模式放射肿瘤学本科学生
放射性膀胱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盆腔放疗时引起放射性膀胱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措施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 ,为规范放射性膀胱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结果宫颈癌放疗时放射性膀胱疾病发生率大约在 0 8%~ 2 96 % ,平均 2 14 %。放射性膀胱疾病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膀胱瘘 3型。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慢性放射性膀胱炎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 ,又分为轻、重两度。诊断时应有明确的射线接触史 ,并超过剂量阈值 ,出现典型的临床特征。结论 笔者全面分析了放射性膀胱疾病的临床特点、分型、诊断依据等可提供作为拟订诊断标准的参考。
金玉珂吴镇凤刘丽波张海英梁硕陈大伟董丽华鲁学军
关键词:宫颈癌盆腔放疗肉眼血尿
海藻酸钠/壳聚糖的免疫隔离及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探讨微囊材料海藻酸钠 /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和免疫隔离作用。方法 :以海藻酸钠 -壳聚糖 -海藻酸钠 (ACA)为包囊 ,分别将微囊化 PC1 2细胞、裸 PC1 2细胞、空微囊移植入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鼠纹状体内 ,以阿朴吗啡检测移植前后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HE染色后观察纹状体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对移植的微囊化 PC1 2细胞回收后再培养 ,以 MTT和台盼兰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微囊化 PC1 2细胞移植能够改善 PD模型鼠的旋转行为 ,与移植前和空囊移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包囊无破裂 ,无肿瘤形成 ,囊周炎症反应轻微。裸 PC1 2细胞移植组大鼠的旋转行为改善仅持续了 2个月 ,且部分大鼠颅内有致死性肿瘤形成。回收微囊化 PC1 2细胞再培养生长良好 ,MTT法和台盼兰法检测显示细胞具有生物活性。结论 :海藻酸钠壳 /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宋月平胡国华董丽华马敬红李淑娟
关键词:海藻酸钠微囊细胞移植疾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