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涛
作品数: 13被引量:7H指数:1
  • 所属机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珠海市
  • 研究方向:文学

相关作者

董燕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研究主题:教学目标 教师课程 课堂教学 课程意识 课堂
苏兆征在国共两党间的政治抉择
2020年
苏兆征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先驱,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从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的工运领袖成长为八七会议和中共六大全票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卓越贡献。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苏兆征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既有现实客观的原因,也有他个人的主观抉择。
彭涛董燕
关键词:创建人中国工人运动政治抉择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六大
摩西·赫索格的犹太标识窥探被引量:1
2012年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的主人翁摩西·赫索格犹太身份的五大标识为信仰上帝、构筑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依赖犹太人、敬畏上帝、生命和事实、实践是检验信仰的唯一途径,这表明主人翁在美国文化熔炉里能坚守对犹太文化的信仰,他是那些在现代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忽略犹太文化或背离犹太信仰的犹太人学习的典范。
彭涛
《九歌》与《雅歌》之文化比较论
2013年
《楚辞·九歌》和《圣经·雅歌》这两部东西方文学中浪漫的诗歌作品创作于相近的年代,以各自独特的魅力为世界诗歌宝库增彩。本文通过对《雅歌》和《九歌》的研究分析,考察两者在性质、创作动机、体裁和主题上的异同,探寻其文化、宗教和社会根源。
彭涛
关键词:《九歌》《雅歌》戏剧体爱情
《赫索格》的犹太性解读被引量:1
2008年
犹太性是指犹太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性和民族特质,它强调犹太文化的传统意义和价值,在小说《赫索格》中通过生活在西方主流文化中的犹太知识分子的生存体验,表现为边缘感、异化感、寻根性和寻本性。其核心——回归犹太传统文化,坚守生命成就了《赫索格》一书的犹太文化品格。这也说明,洞悉犹太性是了解《赫索格》的根本。
彭涛
关键词:贝娄犹太性犹太知识分子
从《赫索格》看索尔·贝娄的犹太意识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对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进行文化解读,以探讨贝娄的犹太意识。贝娄以犹太民族的宗教、哲学、伦理道德、历史境遇为依托,以美国现实语境为背景,关注现代犹太人的生存境遇,表现犹太人特有的民族特性和生活理念。贝娄的犹太意识的深层意义在于它还含有一种以颂扬人性为基础的现代性和世界性品质。贝娄从犹太文化的积淀中整合了美国个人主义的积极因素,从而获得了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敏锐视角和生存原则,即在美国的现代文化废墟上描写自己最为熟悉的犹太知识分子的生存危机为基点来透视现代人的生活境遇与生存法则,建构以人类普遍人性为基础的世界性意识。
彭涛
关键词:犹太性
摩西·赫索格:“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2013年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的主人翁摩西·赫索格是个善于思辨的美国犹太人。出于对犹太文化的坚守和对个人正义和社会正义的渴求,时政、伦理、宗教、哲学、军事和天文地理在其思想王国里自由驰骋,突显了作家贝娄希求文学能反作用于社会和倡导发挥文学的道德作用的主观倾向。在贝娄的笔下,摩西·赫索格成为"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思想的自由和正义的行为是他的终极追求。
彭涛
关键词:赫索格
苏兆征的工人运动思想被引量:1
2021年
苏兆征(1885—1929),广东香山(今珠海)人。1925年3月,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组织和领导了20世纪初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著名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三、第四届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董燕彭涛
关键词:中国工人运动史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大罢工
《赫索格》的伦理品性解析
2015年
问题为核心困境,并以救赎的历史之内在统一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在代表作《赫索格》中以伦理道德,深刻探讨主人翁摩西·赫索格以及整个美国社会陷入的伦理摩西·赫索格作为古代摩西的现代戏仿为契机赋予他人和社会使命。赫索格践行“爱上帝”和“爱邻如己”的救赎之路并使:“爱上帝”就必须“爱邻如己”;通过“爱邻如己”而走上“爱上帝”之路。这种内在统一性建构了该小说的伦理品性,“爱”是该小说的伦理核心。这说明贝娄在小说创作中超越了种族狭隘偏见,构建了一种以人性为基础,以“爱”为核心的世界性伦理品质,凸显了贝娄的世界性视野和人文主义关怀,也给人们提供了价值精神或价值关系的伦理道德指引。
彭涛霍慷颖
关键词:赫索格
索尔·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解析
2019年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世界以伦理和道德问题为核心,探讨美国犹太知识分子陷入的伦理困境,贝娄赋予他们个人和社会救赎的历史使命,践行"爱上帝"和"爱邻如己"的救赎之路。"爱上帝"通过"爱邻如己"被证明,"爱邻如己"为"爱上帝"所充盈,这使贝娄笔下的犹太主人公在世俗中不失神圣性,在平凡中不失善良的人性,凸显作家的人文主义关怀和世界性视野。
彭涛
关键词:伦理
犹太性与世界性:一块硬币的两面——对《赫索格》文化品性的探索
2010年
《赫索格》的犹太性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世界性为依归。犹太性和世界性恰似"一块硬币的两面"[1](P184),不可分割,建构了《赫索格》特殊的文化品性。
彭涛
关键词:文化品性犹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