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岭
作品数: 36被引量:211H指数:10
  • 所属机构: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张应天
作品数:239被引量:934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胃癌 淋巴结 预后 结直肠癌
彭开勤
作品数:140被引量:740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淋巴结转移 评分 预后 结直肠癌
全卓勇
作品数:76被引量:318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评分 并发症 高渗盐水 腹部大手术 POSSUM评分
邵永胜
作品数:128被引量:428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胃肿瘤 高渗盐水
刘文
作品数:56被引量:335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结直肠癌 预后 胃癌
Oddi括约肌病变的临床与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Oddi括约肌病变的临床特征与组织学类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995年10月至2003年5月行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并术中切取括约肌组织活检32例,对标本行VanGieson染色切片。结果组织学检查仅1例正常,纤维化27例,占87%,腺体病变2例,炎症浸润2例。术中发现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良性乳头狭窄、胰腺炎病变明显时括约肌为重度纤维化。胆总管泥沙状结石者的括约肌均有不同程度纤维化。结论胆管结石、炎症及急性胰腺炎之后均伴有Oddi括约肌纤维化,伴良性乳头狭窄时应考虑作括约肌切开术。
赵建国全卓勇彭开勤朱岭刘文邵永胜张应天
关键词:ODDI括约肌TSP活组织检查奥狄氏括约肌括约肌切开术
动态APACHEⅡ评分指导重症胰腺炎外科治疗
彭开勤全卓勇邵永胜刘文朱岭赵建国余阳张应天
动态APACHⅡ评分虽是判断急性胰腺炎病情和预后的客观参数,但密切观察病情发展、亲自做理学检查和术中熟悉重症胰腺炎的肉眼病理和预后关系亦是不可缺少的成功治疗条件。
关键词:
关键词:胰腺炎重症胰腺炎
胰岛素抵抗与手术创伤程度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9
2005年
朱岭彭开勤全卓勇龚少敏张应天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手术创伤糖代谢紊乱
腹股沟疝Lichtenstein修补法的技术要点被引量:19
1999年
目的:总结Lichtenstein修补法修补腹股沟疝的经验。方法:应用聚丙烯网片修补术(Lichtenstein法)为104例各型成人腹股沟疝修补115次,其中男99例,女5例。双侧11例。结果:均治愈(2例复发除外,复发率<2%);术后切口痛减轻;无近期切口感染。结论:Lichtenstein法是修补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复发率低。
龚少敏彭开勤朱岭陶京张应天
关键词:腹股沟疝聚丙烯网无张力修补
腹股沟疝Lichtenstein术后局部慢性疼痛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网片修补Lichtenstein术后局部慢性疼痛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6年12月~2003年1月收治的421例各型腹股沟疝病例行462例次Lichtenstein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随访率为93.11%,平均随访4年。共204例次(52.04%)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年龄<40岁病例的疼痛发生率较年龄>40岁者高(P<0.05)。男性疼痛者多于女性(P<0.05)。慢性疼痛1例,3个月后经再次手术证实为复发。发生局部血肿36例次,术后1年均有慢性疼痛。切口感染4例次、术后睾丸萎缩1例以及7例次未保护腹股沟区神经的病例术后1年均有慢性疼痛。结论引起Lichtenstein术后局部慢性疼痛的因素很多,年龄、性别、局部血肿、感染、复发及睾丸萎缩和未保护神经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
马龙刘文朱岭邵永胜张应天
关键词:外科手术
食管下段及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及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及胃底切除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对73例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病例手术治疗的结果,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73例手术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复发出血2例,手术死亡1例。结论食管下段及胃底切除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朱岭
关键词:门静脉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进展期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86例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分析进展期近端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为进展期近端胃癌的胃切除范围以及是否需要联合切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江汉大学附属医院1989-01/2010-09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进展期近端胃癌86例,记录每例患者的淋巴结数目和大小,计算淋巴结总数和平均值,计算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以及No.1-16淋巴结转移率.结果:86例手术标本共检出淋巴结4756枚(30-157枚),平均55.30±20.23枚/例.其中≤5mm的淋巴结占81.14%(3859/4756).86例中70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81.40%.有癌转移的淋巴结中,≤5mm的淋巴结占60.96%(556/912).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81.40%.No.1-4和No.7-9淋巴结转移率较高(39.53%-80.23%),而No.12-15淋巴结转移率极低(0.00%-2.33%),No.16淋巴结转移率为15.12%.No.5和No.6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2.09%和15.12%.No.10和No.11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2%和18.60%.结论:进展期近端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有助于指导淋巴结切除术,因为切除No.5-6和No.10-11淋巴结的需要,进展期近端胃癌宜行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术.
邵永胜彭开勤张应天余阳冯燕朱岭刘文吴文良
关键词: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切除术胃切除术脾切除术
腹部手术后两种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临床结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 评估腹部手术后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310例行腹部手术病例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两组病例术后分别施行两种不同的血糖控制方案:传统治疗组(A组),术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严格控制组(B组),术后控制血糖水平在4.4~6.1mmol/L。比较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生理学评分、手术侵袭度评分、体重指数、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对两组临床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严格控制血糖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许涛邵永胜彭开勤朱岭全卓勇张应天
关键词:血糖死亡率并发症
POSSUM评分预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价值
:探讨POSSUM评分系统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1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分别在术后立即进行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预测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性,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朱岭彭开勤龚少敏全卓勇张应天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POSSUM评分
POSSUM评分用于指导结直肠肿瘤围手术期治疗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POSSUM评分对指导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监测及治疗的价值。方法将96例结直肠肿瘤病例分为两组,A组围手术期不评分,仅依据医师经验进行监测与治疗,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评分;B组在术后立即进行POSSUM评分并指导治疗。以χ2检验比较二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比较所有病例实际并发症、死亡率与评分预测值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并发症率(34%∶31%,χ2=7.16,P=0.38)和死亡率(11%∶6%,χ2=3.06,P=0.31)评分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术后并发症率(20%)少于A组(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36)。结论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示结直肠肿瘤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在其预警下做好围手术期治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朱岭全卓勇龚少敏许涛章希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手术期间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