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聚荣
作品数: 152被引量:310H指数:10
  • 所属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所在地区:重庆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何娅妮
作品数:360被引量:733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肾小管上皮细胞 血液透析 IGA肾病
林利容
作品数:104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IGA肾病 慢性肾脏病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慢性肾脏病
李开龙
作品数:180被引量:583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肾小管上皮细胞 IGA肾病 尿毒症 外周血 维持性血液透析
张建国
作品数:125被引量:500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组织 肾小球系膜细胞 IGA肾病 血液透析
霍本刚
作品数:75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IGA肾病 疗效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 糖尿病肾病 衰老
PD联合HD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血压变异的影响
背景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联合治疗(Peritoneal dialysis and Hemodialysis combination therapy,PHD)与单纯PD和HD比较,能增加尿毒症患者透析充分性、减轻容量负荷、...
邓军辉田恩林利容毛静杨聚荣何娅妮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Zn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间关系分析
张炜炜万程杨聚荣霍本刚杨杰李开龙何娅妮
内质网应激激活ATF4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早衰中的作用
刘俊何娅妮杨聚荣林利容詹俊
Adimea实时在线Kt/V检测装置在评价血透患者透析剂量中应用
田恩杨杰王云燕黄龙向阳杨聚荣何娅妮
白蛋白超负荷重吸收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Cubilin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对白蛋白的超负荷重吸收,通过激活并表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炎症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以及多种致纤维化因子,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并最终促使蛋白尿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进一步探讨蛋白尿发生的机制,寻找减少蛋白尿发生的措施,为延缓蛋白尿肾病进展为肾间质纤维化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梁海君何娅妮杨聚荣于金秋夏瑞峰
关键词:白蛋白CUBILIN肾间质纤维化
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例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附组(13例)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置换组(12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2500±500)ml/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Χ、凝血功能、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浓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存活率。结果吸附组及置换组治疗后,胆红素、TNF-a和IL-1-均明显降低(均P<0.01),吸附组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Χ轻度下降,置换组凝血因子Χ无降低。吸附组无一例发生出血、休克、过敏等严重并发症,置换组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1例发热,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血浆胆红素吸附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与血浆置换比较,血浆胆红素吸附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受血浆用量限制,无输血感染风险。
杨杰王惠明杨聚荣任姜汶王云燕何娅妮
关键词:血浆置换肝衰竭疗效
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感染相关性肾病1例
林利容何娅妮杨聚荣詹俊李开龙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衰老演变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正常和衰老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演变,探讨细胞衰老在衰老相关性肾脏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以低龄(2月龄)和高龄(12月龄)野生鼠为研究对象,建立左肾IRI模型。于IRI后0d、1d、3d、7d、1月、3月、6月取肾组织,用HE染色观察肾小管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的活性;TUNEL法检测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果肾脏IRI后0d,肾小管以坏死为主,高龄鼠比低龄鼠更为明显(P<0.05)。IRI1d后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7d凋亡达到高峰(P<0.05),且在同一时间点,高龄鼠比低龄鼠严重(P<0.05)。低龄鼠IRI肾1月时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而对侧肾没有出现,3月、6月点衰老细胞显著增多(P<0.05);高龄鼠IRI后0d双肾均可见大量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但IRI肾的衰老细胞在IRI1d后明显减少(P<0.05),1月后又逐渐增多。6月后高龄鼠双肾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几乎又达到同一水平。PCNA阳性染色细胞出现的几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龄组细胞增殖能力要强于高龄组。对高龄鼠IRI后1d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衰老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存在显著负相关(r=-0.82,P<0.001)。结论IRI可促进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已经进入衰老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遭受IRI刺激后,更易走向死亡[坏死和(或)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这种演变,在老化相关性肾脏病理变化发生和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开龙王建民赵玲张建国何娅妮杨聚荣陈林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
CKD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霍本刚杨聚荣肖菲何娅妮
肾病综合征管周毛细血管网改变的致病作用
2007年
目的研究肾小管周毛细血管网在肾病综合征中的改变,探讨间质微血管系统改变在肾病综合征患者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可能性致病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蛋白质水平检测72例肾组织标本(肾病综合征组50例,对照组22例)肾小管上白蛋白沉积,同时观察肾小管周毛细血管组织学和形态学的改变以及分析肾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分布密度,管腔开放程度与白蛋白的沉积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861,r=-0.865,r=-0.869,P<0.01);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分布密度,血管腔面积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959,r=-0.770,r=-0.907,P<0.01)。结论在肾病综合征中,肾小管刷状缘白蛋白重吸收增加,可能是导致肾小管周微血管网密度降低,血管闭塞程度增加,促使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梁海君何娅妮杨聚荣于金秋王兴武吴建平
关键词:CUBILINALBUMINCD34M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