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会生
-

-

- 所属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赵晏

- 作品数:73被引量:429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 研究主题:P物质 电刺激 经络 循经感传 褪黑素
- 史文春

- 作品数:18被引量:126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电刺激 循经感传 信息传递 P物质 经络
- 郭媛

- 作品数:38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教学改革 福尔马林 介质层 铝电解电容器 生长抑素
- 张世红

- 作品数:19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循经感传 信息传递 电刺激 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CAPSAICIN
- 孙启新

- 作品数:21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循经感传 信息传递 电刺激 六味地黄丸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 多核过渡-稀土混合金属单分子磁体簇合物的研究进展
- 2013年
- 过渡-稀土混合金属单分子磁体簇合物近几年已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科研人员的重视,原因在于磁各向异性较大的稀土离子引入到过渡金属簇合物中可提高单分子磁体的能垒及其阻塞温度.锰、铁、钴、镍、锌等金属盐与磁各向异性较大的稀土离子在适当配体存在下反应可制得相应的混合金属簇合物.通过文献调研发现,锰-稀土簇合物中至少有一个磁各向异性较大的三价锰离子,合成出的主要有环状八核、线形三核、铃形十三核等化合物;铁-稀土簇合物仅有少数被合成出来,可能由于其结晶比较困难且有微量的顺磁性铁离子夹杂在晶体中;钴-稀土簇合物中钴和稀土离子都有较大的磁各向异性,两种离子混合可进一步提高磁各向异性;此外,镍或锌与稀土形成的簇合物也有一些文献报道.该综述可为人们设计更高能垒的单分子磁体簇合物提供更加广阔的研究思路.
- 王会生潘志权
- 关键词:单分子磁体
- 浅谈结构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被引量:2
- 2013年
- 结构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讲透结构化学中难懂概念、正确处理数学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 王会生潘志权
- 关键词:结构化学教学方法量子力学基础学习信心
- DA和SD大鼠在福尔马林诱发痛反应和机制的差异观察
- 2016年
- 目的:观察福尔马林诱发的Dark-Agouti(DA)和Sprague Dawley(SD)大鼠痛反应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行为学、电生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福尔马林痛模型中DA和SD大鼠的伤害性行为、初级传入神经放电和脊髓背角磷酸化的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 CREB)的表达。结果:DA和SD大鼠福尔马林注射后均出现典型的双相性伤害性行为,但是DA大鼠的抬舔爪行为更显著(P<0.01,P<0.001),SD大鼠的轻触时间和缩爪次数更显著(P<0.01,P<0.001)。福尔马林注射后1h内,DA和SD大鼠L5背根Aδ和C类纤维放电显著增加,以DA大鼠更显著(P<0.01)。福尔马林注射后DA和SD大鼠L4/L5脊髓背角Ⅰ-Ⅱ和Ⅴ-Ⅵ层p CREB表达均显著增加,但是SD大鼠更显著(P<0.001)。结论:结果提示DA和SD大鼠在福尔马林诱发的疼痛模型中存在不同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并且其机制也不同。
- 王会生姚繁荣赵晏谢雯郭媛
- 关键词:疼痛福尔马林
- 2-吡啶甲醇和1,1,1-三羟甲基乙烷混合配体七核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磁性(英文)被引量:2
- 2016年
- 四水合氯化锰、2-吡啶甲醇和1,1,1-三羟甲基乙烷在乙腈里反应合成出一个七核Mn簇合物[MnⅡ3MnⅢ4(Cl)6(hmp)6(thme)2]·H2O·3CH3CN(1·H2O·3CH3CN,hmpH为2-吡啶甲醇,thme H3为三羟甲基乙烷),并对该化合物进行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磁性研究。1·H2O·3CH3CN属于单斜晶系I2/a空间群,配合物核骨架可看成由交替的MnⅡ和MnⅢ离子形成一个六边形,而这个六边形又围绕在1个MnⅢ离子的周围,这种结构类型的配合物以前并没有报道过。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H2O中MnⅢ与MnⅡ或MnⅢ与MnⅢ离子之间总体是铁磁性耦合的,交流磁化率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有弱的频率依赖现象。
- 王会生乐琳潘敏钟文达涂伟潘志权
- 关键词:晶体结构磁性质
- 电针对大鼠脑内前速激肽原AmRNA表达的影响(英文)
- 2004年
- 背景:速激肽广泛地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针刺的信息要经过许多神经递质或调制物质的转递才能产生镇痛效果,有关针刺引起脑内速激肽变化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脑内前速激肽原(preprotachykinin,PPT)A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用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30只进行实验。大鼠体质量220~250g,由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清洁级。干预:在电针大鼠下肢“足三里”穴位后,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电针穴位后24h大鼠脑内PPTAmRNA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尾壳核、杏仁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前区及导水管周围灰质PPTA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尾壳核、杏仁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前区及导水管周围灰质PPTA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高(分别是11.20±2.56,10.63±2.57,6.52±1.12,8.16±1.82,7.351±1.59),刺激强度为5mA的强电针组上述部位PPTAmRNA表达(分别是16.56±3.31,15.66±3.03,10.20±2.88,12.13±2.86,12.16±2.44)比刺激强度为1mA的弱电针组(分别是13.38±2.48,12.83±2.86,8.33±1.76,10.00±2.58,10.12±2.37)高。结论:电针能引起大鼠脑内一些部位PPTAmRNA表达的增高,速激肽的合成增加,因而?
- 展淑琴赵晏郭新奎王会生曹东元
- 关键词:电针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表达
- PPTAmRNA在大鼠脑内的正常分布及电针针刺足三里对其表达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研究前速激肽原A mRNA(preprotachykininAmRNA,PPTAmRNA)在大鼠脑内的正常分布及电针针刺足三里对其表达的影响,进而加深对速激肽功能及电针机制的理解。方法: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正常大鼠脑内PPTAmRNA的正常分布及电针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PPTAmRNA在大鼠脑内分布广泛,在许多核团内均有较高表达,电针针刺足三里可使脑内许多核团PPTAmRNA表达增高。结论:PPTAmRNA在大鼠脑内的广泛分布提示其可能在脑内发挥重要的作用,速激肽可能参与电针的作用。
- 展淑琴赵晏郭新奎王会生
- 关键词: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电针
- 电刺激引起背根节PPTA mRNA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 2001年
- 给予大鼠背部左侧胸 9脊神经皮支电刺激后 ,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本节段背根节 PPTA m RNA表达的变化。证明电刺激后 2 4h,左侧胸 9节段背根节 PPTA m RNA的表达较对侧和对照组有显著增高 ( P<0 .0 1)。表明较强的电刺激可增加背根节细胞 PPTA m RNA的表达 ,提示
- 李秀华赵晏史文春李信民王会生
- 关键词:电刺激原位杂交组织化学背根节
- 局部注射αβme-ATP对大鼠背部皮肤初级传入纤维的兴奋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P2X嘌呤受体激动剂αβme-ATP对大鼠背部皮肤感受单位的兴奋和敏化作用.方法在大鼠T9~Ti3脊神经背侧皮支分离细束,进行单纤维电生理学记录,观察相应皮肤感受野注射αβme-ATP(100 μmol/L,10μl)或生理盐水对皮肤感受单位机械阈值和自发放电的影响及时程变化.结果①Aδ和C类纤维的机械阈值分别是(0.384±0.018)和(0.943±0.102)mN,注射αβme-ATP后降低至(0.304±0.013)和(0.659±0.071)mN(P<0.05,P<0.01);Aβ纤维的机械阈值是(0.301±0.019)mN,注射αβme-ATP后为(0.288±0.018)mN(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前后Aβ、Aδ和C类纤维的机械阈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②注射αβme-ATP后,Aβ、Aδ和C类纤维自发放电频率增加的比例分别为7.7%、66.7%和75.0%,其中Aδ和C类纤维的反应比例显著高于Aβ纤维(P<0.01).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自发放电频率显著增加的单位.③Aδ和C类纤维在注射αβme-ATP过程中(5 min)的平均自发放电数和注射后(5 min)的平均自发放电数与注射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但Aβ纤维在注射过程中平均自发放电数和注射后平均自发放电数与注射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还观察了αβme-ATP引起感觉神经自发放电的时程变化,发现αβme-ATP对Aδ和C类初级传入末梢的兴奋作用可见于所观察的整个时段.结论ATP的类似物αβme-ATP对大鼠背部皮肤的Aδ和C类纤维具有兴奋和敏化作用.
- 张琪赵晏田雨灵郭媛曹东元王会生
- 关键词:外周神经
- 3跨节段电刺激引起的大鼠脊神经背侧皮支中 Aβ类初级传入纤维放电的改变(英文)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 Aβ类初级传入纤维是否参与外周神经末梢间的跨节段信息传递以探讨循径感传的机制 .方法 分离循足太阳膀胱经分布的 T9和 T1 0脊神经背侧皮支 ,并于近中端切断 ,将一支切断神经的远中端分离成数支细束 ,分别记录每一支上的单个 Aβ类纤维的放电 ,在另一支切断神经的远中端上施加逆向电刺激 ,即跨节段电刺激 (0 .45m A,0 .1ms,2 0 Hz,for 1 0 s) ,观察跨节段电刺激后放电的改变 ,以分析切断中枢神经系统联系后外周神经末梢间是否存在跨节段信息传递 .结果 在 40只大鼠上共记录了 50个 Aβ类初级传入纤维 .跨节段电刺激后 ,相邻脊髓节段皮神经上 50 .0 %(2 5/ 50 )的 Aβ类纤维的放电显著而短暂增加 ,放电均数在刺激后 0~ 30 s即显著高于对照 (P<0 .0 1 ) ,30~ 60 s达到高峰 ,该峰晚于 C-类和 Aβ类纤维的 30 s出现 .此后放电迅速下降 ,60 s后恢复到对照水平 .跨节段电刺激后 0~ 30 s和30~ 60 s的放电数从对照的每 30 s 0 .65± 0 .1 4分别上升到1 .1 2± 0 .1 8和 1 .2 0± 0 .31 .放电数的增加更多见于慢适应Aβ类和传导速度较慢的 Aβ类单位 .结论 Aβ类纤维可被跨节段电刺激激活 ,表现为放电增加 .放电增加的高峰比 C类纤维和 Aβ类纤维延迟 30 s,持续增加的时程也比这两类纤维的?
- 孙启新赵晏张世红史文春王会生
- 关键词:电刺激循经感传
- 四吡唑取代的[Mn_8Ce]簇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磁构关系研究
- 2014年
- 向Mn(O2CCH3)2·4H2O、吡唑和醋酸的乙腈/甲醇溶液中加入(NH4)2Ce(NO3)6得到1个四吡唑取代的[Mn8Ce]混金属簇合物[Mn8O8Ce(O2CCH3)12(pyr)4]·2CH3OH(2·2CH3OH,pyr为吡唑配体),并对其进行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元素分析和磁性研究。单晶结构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8个Mn原子形成1个不在同一平面的八元环,然后通过8个μ3-O2-与位于环中心的1个CeⅣ连接起来。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中Mn3+离子之间是弱的铁磁性作用,基态自旋值S=6,交流磁化率虚部仅显示较微弱的频率依赖现象。通过研究系列[Mn8Ce]簇合物的磁构关系发现,配合物中随着含孤立μ3-O2-的∠MnOMn键角的增大和随着含桥连羧基O的∠MnOMn键角的减小,Mn3+间的铁磁性耦合增强,并进而导致化合物基态自旋值S的增大。
- 王会生潘志权
- 关键词:晶体结构单分子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