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华
所属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所在地区: 广西 南宁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朱秋映 作品数:139 被引量:1,332 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流行病学 HIV 沈智勇 作品数:123 被引量:1,047 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HIV HIV感染 陈欢欢 作品数:57 被引量:346 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HIV感染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刘伟 作品数:160 被引量:1,318 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HIV 吸毒人群 艾滋病病毒 HIV-1 李荣健 作品数:42 被引量:277 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美沙酮维持治疗 艾滋病 HIV 吸毒人群 影响因素
广西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广西MSM艾滋病病毒PrEP用药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2年3-7月招募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性行为、艾滋病和抗病毒药物相关知识、HIV风险感知、PrEP用药情况,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006名MSM,年龄在18~39岁占84.1%,未婚占80.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4.2%,月收入≥3000元占75.2%,听说过PrEP用药占73.5%,使用过PrEP用药为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促进PrEP用药的因素包括:主动肛交(aOR=2.16,95%CI:1.31~4.13)、最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6人(aOR=3.85,95%CI:1.88~7.88)、最近1年使用过Rush(aOR=3.29,95%CI:2.02~5.37)和听说过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aOR=4.45,95%CI:1.75~11.32)。结论广西MSM听说过和使用过PrEP用药的比例均较低,PrEP用药与男性性伴数、Rush的使用和抗病毒治疗药物认知有关,今后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在MSM中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以提高PrEP用药比例。 陈世文 阮玉华 刘露 刘君辉 汤洪洋 裴恒妍 江宇 陈怡 陈欢欢 蓝光华 谢艺红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性行为 影响因素 广西农民工艾滋病知识 态度 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了解广西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广西农民工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西籍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态度、行为特征等。结果共下发调查表2 400份,回收有效表2 301份。农民工对共用针具吸毒、性接触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HIV)的知晓率,分别为86%和63.3%,但对母婴传播HIV的掌握率为59.5%;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不到30%;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主要是广播电视;35.2%的调查者建议将HIV感染者和健康人隔离;20.3%的调查者与非配偶或固定性伴发生过性关系,安全套的使用率低。结论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未能正确对待感染者,存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可能性很大。 蓝光华 傅慧明 黎火佳 陈杰 刘伟 陈欢欢关键词:农民工 艾滋病 知识 柳州市1998-2012年新发现HIV基因亚型变化及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柳州市1998-2012年新发现HIV基因亚型变化,比较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8-2012年柳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对其血浆进行RNA提取、扩增、测序和分型。采用Coharan-Armitage趋势检验法分析HIV基因亚型变化的趋势,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比较HIV感染者的首次CD4。结果研究对象共有1877例HIV感染者。1998-2012年,CRF01_AE、CRF01_AE(Cluster1)和CRF07_BC亚型构成比分别从78.4%(76/97)上升至91.5%(1441/1574)、63.9%(62/97)上升至74.0%(1164/1574)和17.5%(17/97)下降至4.6%(72/1574),趋势性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32,P<0.001;Z=2.455,P=0.014;Z=-5.943,P<0.001)。CRF01_AE(Cluster1)、CRF01_AE(Cluster2)、CRF07_BC和CRF08_BC亚型HIV感染者首次CD4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分别是230(83~375)、215(48~351)、365(254~503)和334(206~479)个/μl。CRF01_AE(Cluster1)和CRF01_AE(Cluster2)亚型HIV感染者的首次CD4均 曹志强 杨文敏 朱秋映 蓝光华 沈智勇 梁淑家 李剑军 陈欢欢 冯毅 何翔 廖玲洁 邢辉 阮玉华 邵一鸣关键词:HIV-1 基因亚型 CD4^+T淋巴细胞计数 2007-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分析2007—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阳性率及相关危险行为的变化趋势。方法通过全区多个市县设立HIV监测哨点,每年4—7月由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通过滚雪球抽样(社区)及连续采样(强戒所)的方法对吸毒人员开展面对面访谈,获取一般人口学、行为学等信息,并采血3—5ml检测HIV、梅毒及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结果吸毒人群HIV阳性率(中位数)从2007年13.9%下降到2012年5.7%,梅毒阳性率(中位数)从2007年3.4%上升到2012年6.0%;吸毒人群曾经共用针具率逐年下降,但2012年最近1个月共用针具率为14.0%,商业性行为比例逐年上升,安全套使用率提高不明显。结论2007—2012年广西吸毒人群HIV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龄组吸毒人群HIV阳性检出率也在逐年下降。吸毒人群经静脉注射感染HIV呈减缓趋势,但针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综合干预仍不容松懈。 陈怡 唐振柱 沈智勇 朱秋映 梁富雄 蓝光华 黎锋 唐帅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吸毒人群 哨点监测 广西8市HIV抗体阳性母亲使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物后对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的9年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广西8市2010—2018年HIV抗体阳性母亲使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PMTCT)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后对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的影响,为国家改进PMTCT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8市作为研究现场,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为广西8市2010年1月—2018年12月"全国母婴阻断系统数据库"中使用PMTCT药物的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收集分析其使用PMTCT药物的历史卡片和母婴阻断资料及18月龄幼儿体检资料。对照组为相同8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健康母亲及所分娩婴儿,收集分析其18月龄幼儿体检资料。幼儿身体发育不良定义为身高、体重和头围3项指标中至少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范围。结果病例组的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使用PMTCT药物率分别为91.38%(2811/3076)和96.41(2954/3064),病例组18月龄幼儿的HIV抗体阳性率为1.21%(37/3064)、死亡率为2.28%(70/3064)、HIV母婴传播率为2.21%。病例组满18月龄健康体检时发现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为14.57%(301/2066);对照组满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为10.39%(563/5419),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广西8市近9年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使用PMTCT药物率高,可能导致满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较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葛宪民 蓝光华 朱金辉 蒋武 梁旭 邓鑫晖 林兆森 覃熙茂 韦宁 农爱丹 郭伟贵 陈欢欢 李彬 温平镜 李江恒 林倩 覃允 孟琴 罗柳红 邓月琴 李珊珊 刘帅凤 吴秀玲 黄精华关键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身体发育 广西美沙酮维持治疗者5年随访HIV、HCV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吸毒方式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IV、HCV及其合并感染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广西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者进行为期5年的HIV及HCV感染状况前瞻性随访研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共325人,其中注射吸毒者155人(注射组)、口吸或烫吸者170人(烫吸组),5年随访率为93.2%。随访5年后,注射组HIV、HCV及HIV/HC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5.5%、62.3%及4.1%,均分别高于烫吸组的0.6%、19.1%及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值分别为9.043、7.004及14.377,均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注射组出现HIV、HCV及HIV/HCV合并感染的平均时间均比烫吸组的短(注射组分别为5.727、4.905、5.819年,烫吸组分别为5.894、5.605、5.894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注射吸毒是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感染HIV、HCV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控制HIV、HCV感染的发生。 黄玉满 沈智勇 蓝光华 李荣健 杨继关键词:吸毒人群 美沙酮维持治疗 HIV 广西边境地区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边境地区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方法,探索影响边境地区吸毒人员艾滋病感染情况的主要因素。结果在吸毒人员的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共用针具吸毒因素进入模式,P值为0.01,OR值2.154。结论共用针具吸毒是边境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毒人员提供针具交换和美沙酮维持治疗,扩大服务的覆盖面,避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这是遏制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进一步扩散蔓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蓝光华 陈杰 刘伟 陈怡关键词:边境 吸毒人员 艾滋病 不安全注射与乙型肝炎传播的研究 卓家同 罗宗宾 钟革 郑志刚 刘巍 蓝光华 邓其军 马志朝 凌洪习 杨庆利 第一阶段采用肝炎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不安全注射造成乙肝传播进行分析测算。第二阶段抽样选取两个县,对这两个县进行回顾性实验调查,通过第二阶段的研究对第一阶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测算结果进行证实。首次在血清流行病学和实验...关键词: 关键词:不安全注射 乙型肝炎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4-2019年初始抗病毒治疗儿童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初始抗病毒治疗(ART)儿童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ART信息系统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2004-2019年初始ART儿童HIV感染者数据库,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和脱失情况。结果共计943例儿童HIV感染者进入队列,总体病死率和脱失率分别为1.00/100人年和0.77/100人年。初始治疗后第1年病死率和脱失率分别为3.90/100人年和1.67/100人年。初始ART后第1、2、5、10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4%、95.80%、93.68%、91.5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女性(aHR=2.00,95%CI:1.17~3.40)、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μl(aHR=2.79,95%CI:1.54~5.06)、基线年龄别体重Z评分<-2(aHR=2.38,95%CI:1.32~4.26)、基线血红蛋白<80 g/L(aHR=2.47,95%CI:1.24~4.92)和初始ART方案含LPV/r(aHR=5.05,95%CI:1.15~22.12)是儿童HIV感染者死亡的关联性因素;女性(aHR=2.23,95%CI:1.22~4.07)和初始ART方案含LPV/r(aHR=2.02,95%CI:1.07~3.79)是儿童HIV感染者脱失的关联性因素。结论广西儿童HIV感染者ART效果较好,但初始ART后第1年病死率和脱失率较高。需针对死亡和脱失的影响因素,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儿童HIV感染者及其父母的宣传教育以提高ART效果。 周业胜 罗柳红 林玫 陈宏利 黄精华 朱秋映 陈欢欢 沈智勇 李剑军 冯毅 李丹 廖玲洁 邢辉 邵一鸣 阮玉华 蓝光华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儿童 脱失 广西钦州市2008—2018年初始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初始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IV感染者有效管理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广西钦州市2008—2018年初始抗病毒治疗(ART)HIV感染者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和脱失情况。结果共7812例HIV感染者进入队列,总体病死率和脱失率分别为3.25/100人年和2.41/100人年。抗病毒治疗第1年内病死率和脱失率分别为5.70/100人年和4.88/100人年。Cox回归分析显示,死亡影响因素是年龄≥50岁(HR=2.60,95%CI:2.27~2.98)、男性(HR=1.90,95%CI:1.62~2.23)、静脉吸毒(HR=1.84,95%CI:1.56~2.17)、治疗前WHO临床分期为Ⅲ/Ⅳ期(HR=1.33,95%CI:1.15~1.53)、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HR=1.58,95%CI:1.25~1.99)、治疗机构为县级(HR=2.74,95%CI:2.36~3.19)、HIV诊断到抗病毒治疗间隔天数30~<90 d(HR=1.17,95%CI:1.01~1.36)、间隔天数90~<365 d(HR=1.21,95%CI:1.02~1.44);脱失影响因素是年龄≥50岁(HR=1.60,95%CI:1.37~1.87)、男性(HR=1.56,95%CI:1.32~1.85)、静脉吸毒(HR=1.96,95%CI:1.62~2.36)、开始ART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μL(HR=1.43,95%CI:1.16~1.77)、抗病毒治疗初始方案含LPV/r(HR=1.80,95%CI:1.36~2.38)、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在2013—2016年(HR=1.36,95%CI:1.12~1.65)、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在2017—2018年(HR=1.66,95%CI:1.30~2.14)、HIV诊断到抗病毒治疗时间间隔天数>365 d(HR=1.21,95%CI:1.01~1.45)。结论钦州市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但治疗第1年内病死率和脱失率较高。需针对死亡和脱失的影响因素,加强抗病毒治疗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和治疗者宣传教育以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罗柳红 黄荣叶 周业胜 陈宏利 黄精华 陈欢欢 沈智勇 李丹 冯毅 廖玲洁 邢辉 邵一鸣 阮玉华 朱秋映 蓝光华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抗病毒治疗 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