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宽
作品数: 403被引量:6750H指数:50
  • 所属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所在地区:陕西省 咸阳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关作者

韩清芳
作品数:194被引量:3,843H指数:4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紫花苜蓿 苜蓿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 宁南旱区
杨宝平
作品数:66被引量:1,458H指数:2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水分 宁南旱区 春玉米 渭北旱塬 秸秆覆盖
任小龙
作品数:63被引量:794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集雨种植 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土壤水分 冬小麦
聂俊峰
作品数:48被引量:1,077H指数:2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冬小麦 宁南旱区 土壤团聚体 水分利用效率 秸秆覆盖
张鹏
作品数:204被引量:2,046H指数:2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新城疫病毒 冬小麦 小麦品种 西瓜
小型单铲深松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单铲深松机,包括梯形机架、深松铲柄、铲尖、调节轮、上悬挂销、下悬挂销、调节板组成,所述的上悬挂销固结在梯形机架的前臂前沿中间,下悬挂销固结在梯形机架的前臂前沿的两边,所述的深松铲柄的上端和连接板被...
薛少平武明放贾志宽朱琳
文献传递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设置垄膜沟播(R)、平作全覆膜(P)和平作秸秆覆盖(S)3种不同覆盖栽培模式,以传统平作(CK)为对照,通过3 a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农田土壤碳氮及其组分变化、玉米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覆盖3 a后,R和P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储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S处理则呈上升趋势且每年的增幅逐渐增大;各处理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均表现为S>R>P>CK,全氮储量表现为S>CK>R>P,S处理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分别较CK提高3.4%和7.5%;与CK相比,R和P处理可提高土壤碳氮比,在0~20 cm土层平均分别提高7.9%和9.6%(P<0.05),而S处理0~20 cm土层土壤碳氮比平均降低了9.9%(P<0.05);各覆膜处理(R和P)均较CK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而S处理较CK处理0~60 cm土层DOC和DON含量2 a平均均提高6.2%;各处理收获期硝态氮含量在0~100 cm剖面中的垂直分布与CK无明显差异;各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均低于硝态氮含量,且在不同土层中的波动较小,R和P处理提高了深层(60~100 cm)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0.4%和32.4%(P<0.05);覆膜处理(R和P)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并提高籽粒产量,各覆盖处理(R、P和S)籽粒产量分别较CK平均提高了17.4%(P<0.05)、17.9%(P<0.05)和3.2%。总体而言,地膜覆盖(尤其是平作覆膜处理P)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秸秆覆盖(S)对提高土壤碳氮的积累及保持土壤可持续性有积极作用。
王钰皓庞津雯杨佳霖刘畅刘子涵杨宝平贾志宽张鹏
关键词: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土壤氮玉米
栽培方法对麦套中早熟春棉棉铃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1998年
研究栽培方法对3∶1式麦套中早熟春棉棉铃发育的影响表明:移栽棉铃重大于直播棉,差异随播期延后而减小;育苗移栽利于纤维伸长和纤维素累积;移栽棉棉籽(仁)脂肪累积优于直播棉。棉仁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含量稳定,栽培方法和播期对其影响较小;移栽棉、直播棉棉仁亚油酸含量随播期延后均递增,适时播种利于棉籽(仁)蛋白质累积,栽培方法间差异较小;晚播时移栽棉优于直播棉,但不利于蛋白质累积。3∶1式中麦套早熟春棉应选择育苗移栽方法。
周治国孟亚利施培沈煜清贾志宽
关键词:棉花春棉棉铃发育栽培
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覆盖保水技术效果研究被引量:85
2003年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降水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以具有显著保水性能的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 ,设计出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新模式。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技术 ,可以把占小麦生产全年度 5 0 %的夏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 ,较传统耕法多蓄水 10 8.4mm ,蓄水率达73.2 % ;在此基础上 ,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 ,既可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 ,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住 ,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分条件明显改善 ,增产效果显著 ,是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 ,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选择。
廖允成温晓霞韩思明贾志宽
关键词:旱地小麦覆盖栽培保水技术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旱作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5
2009年
通过玉米旱作栽培条件下秸秆覆盖栽培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使土壤酶活性增加,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9000 kg/hm^2覆盖量下达到最高,在0-20 cm层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对照(覆盖量0 kg/hm^2)增加46.9%和9.0%,脲酶活性在13500 kg/hm^2覆盖量下最高,且在0-20 cm层脲酶活性较对照增加了3.9倍;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各层间差异不显著。
李倩张睿贾志宽
关键词:春玉米秸秆覆盖土壤酶活性
水培紫花苜蓿的茎段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被引量:7
2008年
检测水培紫花苜蓿茎段生根过程中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离体茎段中,GA_3、IAA和ABA含量大幅度下降。愈伤组织形成前期ABA含量达到一个较高值。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时期,GA_3含量保持较低水平;IAA含量上升,生根期达到最大;ABA含量下降。生根后,GA_3含量仍保持较低水平;IAA含量迅速下降;ABA含量迅速上升。
蒙海涛韩清芳贾志宽李子芳王莹
关键词:紫花苜蓿水培生长素脱落酸
半干旱区玉米根域集雨种植模式下的施肥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集成完善旱作农田根域集雨种植技术,实现水肥耦合叠加效应,本研究设置了4种化肥施用量梯度,即高(H:1 279 kg·hm^(-2))、中(M:919 kg·hm^(-2))、低(L:460 kg·hm^(-2))和不施肥(CK),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春玉米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及化肥偏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春玉米产量显著提高,提高幅度4.70%~39.48%。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增加了玉米植株对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量,最高增幅可达101.51%。养分利用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土壤养分贡献率和化肥偏生产力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综合经济产量和化肥投入成本分析,在试验区域根域集雨种植模式下中量施肥较适,即每公顷纯N施用300 kg、P2O5施用150 kg左右。
李博宇李玉玲张鹏贾志宽王俊鹏任小龙
关键词:养分利用率半干旱地区
白腐菌(Trametes pubescens MB89)漆酶的培养与纯化(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培养白腐菌Trametes pubescens提取胞外漆酶。【方法】以白腐菌T.pubescensMB89为漆酶培养菌,在25℃120 r/min条件下用基础GP液体培养基(300 mL培养基中含40 g/L丙三醇、15 g/L蛋白胨和1 g/LMgSO4.7 H2O)进行胞外漆酶的震荡培养,培养10 d后,添加CuSO4.5 H2O使培养基中Cu2+的最终浓度达1 mmol/L。定时测定漆酶活力,于漆酶活力开始下降时终止培养。将菌体破碎、离心后,用DEAE-Ssepharose对获得的漆酶进行分离和纯化。【结果】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Cu2+,可促进菌体的生长和漆酶活力的增加。培养前10 d,漆酶活力增加缓慢,培养10 d后添加CuSO4.5 H2O,漆酶活力快速增加,并于培养的第19天达到最大,为51.70 U/mL。用超滤方法分离纯化漆酶,可使漆酶纯度达53%。【结论】T.pubescensMB89可作为生产漆酶的菌种,在漆酶培养过程中,Cu2+对漆酶活力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张莉李志西贾志宽
关键词:漆酶白腐菌
玉米早期根系构型及其生理特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被引量:72
2016年
为了探明玉米早期根系结构及其对土壤水分的生理响应,揭示玉米幼苗的抗旱机理,以蠡玉1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重度胁迫(SS)和正常供水(CK)4个水分处理,系统研究从播种开始持续水分处理对夏玉米苗期根系形态结构及活力、保护酶系统及生理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等各形态指标较CK下降幅度逐渐增大,不同水分胁迫使夏玉米苗期根系结构存在差异。轻度和中度胁迫显著增加了细根(0.05—0.25 mm)根长和根表面积比例,重度水分胁迫显著降低粗根(>0.50 mm)根长与根表面积比例。玉米苗期根冠比、根系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而上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冠比逐渐降低。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而下降,MS、SS处理较CK显著降低(P<0.05)。夏玉米根系中SOD对水分胁迫较CAT、POD更敏感,轻度水分胁迫下主要依赖CAT、中度水分胁迫下主要依赖POD、重度水分胁迫下主要依赖SOD来降低氧化伤害;且重度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保护酶活性下降。苗期玉米通过增加根冠比、增强根系活力和不同保护酶活性及降低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来协同减少水分胁迫的危害。
张旭东王智威韩清芳王子煜闵安成贾志宽聂俊峰
关键词:水分胁迫玉米根系构型生理特性
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以宁南试区为例
2006年
退耕还草,发展草业,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建设的根本途径。为了推动北方农牧交错区草业的发展,在分析了该区发展草业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的概念。该技术体系包括旱作农田增产技术、农田保水保土耕作技术、农牧结构优化调整及苜蓿生产技术。并以宁南试区为例,介绍了该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
方辉贾志宽韩清芳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退耕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