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霞
作品数: 33被引量:120H指数:5
  • 所属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杨文
作品数:58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序列 M 震情述评 震情
周龙泉
作品数:92被引量:68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层析成像 S7 地壳 M
孟令媛
作品数:72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M 强地面运动 S7 视应力
刘杰
作品数:327被引量:2,613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活动 地震序列 M 地震活动性
宋金
作品数:49被引量:23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研究主题:地震 震情述评 震情 M 地震活动
2017年震情述评被引量:2
2018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8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1次,即9月8日墨西哥沿岸近海8.2级地震(图1)。2017年墨西哥沿岸近海8.2级地震震中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东带,为一次正断型的地震事件,沿NW向呈单侧破裂,最大烈度为Ⅸ度。2017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姜祥华王月韩颜颜薛艳杨文臧阳邓世广马亚伟姚琪宋金史海霞张小涛孟令媛周龙泉
关键词:震情
三次8级以上大地震的余震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统计研究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W9.0、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Ms8.0和2010年2月27日智利Mw8.8三次大震后一个月内(特别关注24h,15d,30d3个时段)余震序列的时空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大震序列的时间和强度具有显著的分时段起伏特征,而余震频次呈现阶梯式衰减。大震后第1—2天内和第13—17天余震强度最大,有可能发生最大余震,最大余震位于余震区端部的可能性较大,且利用震后3h的余震可估计余震区范围。最后,讨论了强余震起伏时段以及最大强余震可能与固体潮调制具有相关性。
史海霞孟令媛刘杰李智超
相似矩震级下地震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的差异性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2010年1月12日海地(Haiti)地区发生Mw 7.0地震,最终造成约31万人遇难,同年4月4日墨西哥南加州Baja地区发生Mw 7.2地震,2人遇难.Haiti地震的矩震级与Baja地震的矩震级相当,人员伤亡却远大于后者,其原因只是Haiti地区经济不发达,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低、抗震性能差吗?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及人员伤亡程度并非仅仅取决于建筑物的抗震程度,一方面与其释放的地震波辐射能相关,另一方面则主要与发震后造成的强地面运动的大小有关.目前尚无两个地震完整的强震观测记录,尤其是Haiti地震,针对二者构建几何尺度相同的动态复合震源模型(DCSM),选取两个地震中分别主要人员伤亡的城市太子港及Mexicalia城作为强地面运动模拟的特征城市,对比其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的差异.模拟结果表明,Haiti地震近断层区域强地面运动显著高于Baja地震的强地面运动,两个地震模拟的烈度特征分布图也显示出了明显的强地面运动的差异性.因此,Haiti地震造成发震区域内建筑物损毁程度及人员伤亡情况均严重于Baja地震,重要原因之一在于Haiti地震地震波辐射能大且造成的强地面运动强.
孟令媛史海霞周龙泉
关键词:强地面运动
广西龙滩库区地震剪切波分裂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在龙滩地震观测台网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记录到的16,452条地震波形数据,采用传统的相关系数法和偏振分析方法,对龙滩库区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讨论了库区范围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发现,库区较大区域内地震台站附近的偏振方向主要反映了区域整体应力场的作用方向,但局部构造和断层会控制或影响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归一化1km单位距离上的延迟时间为10~25ms/km,其中距离库坝区较远、水深较浅、蓄水后响应地震活动相对较弱的LIL和XIL台单位距离上的延迟时间在10ms/km左右,而其他台站尤其库坝区附近蓄水后水深较深的则在20ms/km左右,这表明了库水渗透或载荷对库区裂隙状态的影响。研究还发现DPD和GAL台的快慢波延迟时间随水位变化而出现变化,其变化趋势呈现出与水位变化形态基本一致的现象,初步认为是与库区蓄水加载引起的裂隙进水扩张有关。
史海霞赵翠萍
关键词:龙滩水库快波偏振方向
用噪声成像方法研究云南地区强震前地震面波速度变化被引量:8
2011年
本文利用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云南地震台网46个台站的连续波形资料,采用背景噪声方法计算云南地区不同台站对之间的面波延迟时间,通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不同时间段相同时间窗长的面波波速分布。根据试验,将三个月的时间窗长作为云南地区得到稳定信噪比的延迟时间的叠加天数。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得到的波速结构具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①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程海断裂带波速增加,能量积累加剧;②2008年攀枝花6.1级地震前攀枝花地区处于速度升高和速度降低的分界带上;③2009年姚安6.0级地震前震中所在区域面波波速升高,而震后出现降低。与传统的动态成像相比,背景噪声方法由于采用固定的台站对,不同时间段的射线固定,这样可以减小由于不同时段地震分布不均一和震源定位而引起的误差,使动态反演结果更加可靠。
杨文刘杰史海霞周龙泉苏有锦
关键词: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地震活动
近期8级大地震的余震活动特征分析
史海霞刘杰薛艳杨文
文献传递
2016年震情述评
2017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截至2016年12月31日,2016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7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1次,即11月13日新西兰8.0级地震(图1)。2016年新西兰8.0级地震(USGS确定的震级为MW7.8)震中位于地震活跃的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汇聚带上,为1700年以来在新西兰境内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主震为逆冲型且沿NE向呈单侧破裂,最大烈度超过Ⅸ度。2016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宋金李智超姜祥华臧阳杨文姚琪史海霞韩颜颜孟令媛周龙泉
关键词:震情
2013年前郭震群5次M_S≥5.0地震远场地震波辐射能特征研究
2015年
2013年吉林松原前郭震群是一次典型的爆发式强震群活动,前郭震群MS≥5.0的5次主要地震事件呈现出了较为特殊的起伏特征。本文基于震源谱理论及震群型地震的特点,研究了该震群5次主要地震事件的远场地震波辐射能的特征。选取国家级台站长春台,针对前郭震群的地震动观测记录,分析观测记录的时间域、频率域特征,结合考虑震群型地震的地震动谱与震源谱参数的关系,计算5次地震事件的远场地震波辐射能,并进一步定量化地描述其在震源谱及地震波辐射能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前郭震群中5次主要地震事件的第2次地震事件(No.2)为整个震群的转折点,其震级上表现出来的衰减特征与其地震波能量释放特征呈现出了明显的非一致性。实际上,No.2事件是前郭震群中最重要的一次事件,主要表现为相对低的震级和相对高的远场地震波辐射能。
孟令媛史海霞高金哲
关键词:震源谱
青藏高原东南缘速度结构及各向异性
在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和挤压作用下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印度次大陆东北部和青藏高原及扬子地块的交汇地带,在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地质构造错综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发生了多次强大地震,是结合...
张雪梅杨志高杜广宝史海霞杨文黄志斌刘杰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文献传递
2022年震情述评被引量:5
2023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9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7.6级地震(图1).1.1全球7级以上大震活动明显偏弱202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9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7.6级地震.
马亚伟臧阳韩颜颜解孟雨邓世广王月宋金张小涛姜祥华史海霞杨文
关键词: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