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红升
所属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所在地区: 上海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东贵荣 作品数:331 被引量:1,601 H指数:23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头穴透刺 针刺治疗 针刺 针灸 急性脑出血 鲍春龄 作品数:127 被引量:849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头穴透刺 针灸 阴阳 针刺 急性脑出血 张秋娟 作品数:120 被引量:464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垂体瘤 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 大鼠坐骨神经 周亮 作品数:28 被引量:75 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阴阳 运动针法 针灸 可调节 针法 施茵 作品数:205 被引量:1,434 H指数:2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灸疗法 针灸 多囊卵巢综合征 隔药灸 克罗恩病
音乐电针对大鼠脑内CCKmRNA表达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通过音乐电针与脉冲电针对大鼠脑内CCKmRNA水平影响作用的对比研究,在基因水平探讨不同电针对腧穴产生针刺耐受作用的影响,从基因层次证实腧穴的穴敏性结论。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染色方法对脉冲波形和音乐声波两种电针多次电针后大鼠尾核和海马内CCKmRNA样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音乐声波电针组多次电针后CCKmRNA的表达速度减慢,而脉冲电针组多次电针耐受时尾核和海马内CCKmRNA在转录水平加速,以补充由于CCK - 8消耗所造成的细胞储备不足,进一步证明了CCK在电针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论:证实腧穴存在对剌激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同时提示音乐电针疗法是一种更好调节穴位兴奋性,发挥穴位的最佳功能。 东贵荣 东红升 裴浩关键词:音乐电针 TLR2、TLR4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属于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家族,是固有免疫的基本成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LRs在心肌缺血... 朱怡 东红升 东贵荣关键词:针灸学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信号转导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文献传递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新技术的研究 东贵荣 朱文增 东红升 张秋滨 李志方 侯冬芬 李箐 靳桂枝 鲍春龄 宋春华 李京京 头部经穴跨经进行透穴针刺,一准、三快、间断针刺方法,发挥局部与经络针刺调节治疗的双重作用,加强了针刺治疗的效应。临床神经功能评分、中风病症状评分、CT、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地形图、血栓素-前列环素、内皮素-降...关键词: 关键词:头穴透刺 脑出血 急性期 调衡止痒针法治疗结节性痒疹33例 2024年 目的:观察调衡止痒针法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结节性痒疹患者33例,采用调衡止痒针法,针刺穴取百会、神庭、大椎、关元,双侧太阳、风池、心俞、膈俞、曲池等,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8周(随访)瘙痒数值评定量表(NRS)评分、结节性痒疹严重性指数(PNSI)评分、瘙痒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tchyQoL)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者NRS、PNSI、Itchy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随访时患者NRS、PNSI、ItchyQoL评分均较治疗后降低(P<0.05)。总有效率为90.9%(30/33),随访时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调衡止痒针法可改善结节性痒疹患者的瘙痒和皮损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刘应超 东贵荣 武丹 焦志华 周亮 东红升 鲍春龄关键词:结节性痒疹 瘙痒 针刺 止痒 一种改善中风瘫痪患者肢体麻木症状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中风瘫痪患者肢体麻木症状的外用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甘草70‑74份、当归238‑242份、川芎238‑242份、熟地238‑242份、赤芍238‑242份、葛根238‑2... 周亮 鲍春龄 陆宇彦 东贵荣 东红升 李毅 马爽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 东贵荣 鲍春龄 周艳丽 东红升文献传递 “东氏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中医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开拓了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借助这一时代潮流迎来了"东氏针灸"确立、形成、传播与发展。历史时代与社会背景促使"东氏针灸"的起源与形成。"东氏针灸"创建于清代末... 东贵荣 东红升 鲍春玲 东圣博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头穴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双向调节 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采用微电极技术,观察大鼠脑出血前后头穴针刺对其甩尾反射潜伏期和神经元放电变化的双向影响。方法:实验于2000-05/2001-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电生理实验室完成。①体质量225~250g雄性Wistar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正常组,盐水组,注血组,针刺组,每组8只。②注血组和针刺组大鼠采用自身动脉血注入法,复制Wistar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后,针刺组大鼠头穴透刺同时采用微电极技术,电麻仪为G-6805型,正极接百会,负极接太阳。选参数为1V,15Hz,通电时间为10min。盐水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步骤同注血组。③采用辐射热照尾诱发放电的方法,观察大鼠脑出血前后头穴针刺对甩尾反射潜伏期和痛反应神经元放电变化。结果:①左尾核及左束旁核注血组在注血后各时间窗内痛兴奋神经元放电与注血前相比潜伏期延长,净增值减少(P<0.05,P<0.01),痛抑制神经元放电与注血前相比抑制时程延长,净增值减少(P<0.01),并有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的趋势。②左尾核及左束旁核针刺组痛兴奋神经元在注血前针刺后潜伏期延长,净增值减少(P<0.01);痛抑制神经元在注血前针刺后抑制时程缩短,净增值增加(P<0.01)。③针刺组在注血后针刺后与注血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使延长的潜伏期和抑制时程缩短,减少的净增值增加。结论:急性脑出血大鼠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在注血早期即受到抑制,并有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的趋势。针刺对脑出血前后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 东贵荣 白妍 金春玉 东红升 李丽秋关键词:针刺 双向调节作用 脑出血 电生理学 头穴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双向调节的实验研究 :从神经细胞电生理学角度探讨头穴针刺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元细胞电活动的双向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自身动脉血注入法复制大鼠尾状核急性脑出血模型,应用微电极大脑神经细胞放电技术,对脑出血头穴针刺前后的甩尾反射潜伏期和痛反应... 东贵荣 东红升 白妍 金春玉 李丽秋关键词:头穴透刺 脑出血 神经元放电 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即刻效应的效果 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观察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即刻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66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采用阴阳调衡针法,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同试验组,但不进行生物力学反馈手法操作。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0、20、30 min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10、20、30 min FMA评分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治疗后20、30 min FMA评分低于治疗后1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20、30 min实验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调衡运动针法能有效改善上肢瘫痪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在治疗后10分钟即刻效应效果最佳。 周亮 鲍春龄 石程 周丽芳 焦志华 马爽 东红升 东贵荣关键词:脑卒中 运动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