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刘强
-

-

- 所属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医明

- 作品数:200被引量:1,346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玄参 中药化学 化学成分研究 桂皮
- 郭夫江

- 作品数:75被引量:40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 转录活性 代谢综合症 化学成分研究
- 吴迎春

- 作品数:52被引量:33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药化学 化学成分 蟾酥 中药化学实验 化学成分研究
- 贾琦

- 作品数:61被引量:43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药化学 桂皮 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实验 化学成分研究
- 王瑞

- 作品数:110被引量:1,23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药化学 白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板蓝根 化学成分
- 一种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用途,所述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是具有式Ⅰ所示化学结构:<Image file="DDA0001386265430000011.GIF" he="463" imgContent="d...
- 李医明张刘强钱菲郭夫江
- 文献传递
- 西藏胡黄连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研究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Pennell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CI和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胡黄连根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黄连苷Ⅵ(1),胡黄连苷Ⅰ(2),胡黄连苷Ⅱ(3),胡黄连苷Ⅲ(4),6-O-E-阿魏酰基梓醇(5),米内苷(6),草夹竹桃苷(7)。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
- 张刘强韩曼飞易婧羽郭夫江陈凯先李医明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近10年玄参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2
- 2011年
- 玄参属植物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作为传统药物加以应用,关于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近10年来玄参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同时对该属植物及其所含成分的药理活性从抗菌、抗炎、神经保护、心脑血管保护、抗肿瘤和抗糖尿病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
- 张刘强李医明
- 关键词:环烯醚萜抗炎神经保护
- 地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5
- 2022年
-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为我国传统中药,是一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中药资源。迄今为止,已从地榆中分离鉴定出18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鞣质、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鞣质类成分可作为地榆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体外研究表明,地榆具有止血、抗菌、抗肿瘤、神经保护和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在丰富的医疗实践中发现,地榆对于外伤出血、烧烫伤以及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地榆发挥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40多年来国内外地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综述,为其进一步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吴龙龙徐昊阳张刘强李医明
- 关键词:地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极地真菌Geomyces pannorum SA3-2-YM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HPLC等色谱技术,对极地真菌Geomyces pannorum SA3-2-YM的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NMR和MS等波谱数据确定结构为:cyclo-(L-Trp-L-Pro)(1)、cyclo-(L-Trp-L-Tyr)(2)、cyclo-(Gly-L-Trp)(3)、cyclo-(L-Trp-L-Phe)(4)、cyclo-(L-Trp-L-Ser)(5)、cyclo-(L-Tyr-L-Pro)(6)、cyclo-(L-Trp-L-Ile)(7)、cyclo-(D-Ala-D-Trp)(8)、ergosterol(9)、(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10)、anicequol(11)、indazole(12)、p-hydroxybenzaldehyde(13)。其中,化合物1~9、11~13均为首次从地丝霉属的真菌中分离得到。抑菌试验表明化合物9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最小抑制浓度(MIC)均为90μg/mL。采用CCK-8法测试了13个化合物对四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13对四株实验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环二肽化合物8对HeLa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可达62.28%,含有过氧基团的化合物10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68.13%。
- 周晓怡马钢华陈嘉颖李医明刘小宇张刘强
- 关键词: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
- 基于课程中心的中药化学网络及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被引量:7
- 2015年
- 中药化学课程是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课程,"课程中心"项目可用于中药化学课程资源共享,让教师能够方便地建设课程网站及与学生网络上的答疑互动,最终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目标。
- 吴迎春王瑞贾琦郭夫江张刘强李医明
- 关键词:课程中心中药化学网络建设互动教学
- 玄参萜酮A的新用途
- 本发明涉及医药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萜类化合物的新的医药用途。本发明的玄参萜酮A可用于制备防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 李医明钱菲张刘强许锦文
- 文献传递
- 中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药物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与实用的选修课。文章从文献导读、英语课堂、讲座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中药学专业药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 郭夫江王瑞贾琦吴迎春张刘强李医明
- 关键词:中药学药物化学文献导读英语课堂讲座式教学
- 一种富含三萜类皂苷元的海参提取物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三萜类皂苷元的海参提取物的用途。所述的海参提取物中含三萜类皂苷元的质量百分比达50%以上,所述提取物可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制剂。药理试验证明本发明所述的富含三萜类皂苷元的...
- 李医明郭夫江张刘强
- 文献传递
- 地榆中酚类成分及其Nrf2激动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地榆饮片(Sanguisorbae Radix)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31个酚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MS、NMR)、电子圆二色谱(ECD)等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3-methoxyl-2S,3S-epoxyflavanone(1a)、3-methoxyl-2R,3R-epoxyflavanone(1b)、longifoin B(2)、longifoin C(3)、圣草酚(4)、柚皮素(5)、甘草素(6)、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7)、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8)、二氢槲皮素(9)、二氢山柰酚(10)、(-)-garbanzol(11)、(2R,3R)-4-methoxyl-distylin(12)、山柰酚(13)、槲皮素(14)、α,4,2′,4′-tetrahydroxydihydrochalcone(15)、phloretin(16)、(+)-儿茶素(17)、ethyl(+)-cyanidan-3-ol-8-carboxylate(18)、phyllocoumarin(19)、methyl 3-methoxy-4,5-dihydroxybenzoate(20)、4,5-dimethoxy-3-hydroxybenzoicacidmethylester(21)、3,4′-di-O-methylellagicacid(22)、3,4,3′-三甲基逆没食子酸(23)、3,3?,4?-Otri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side(24)、(3R)-thunberginol C(25)、resveratrol(26)、1-hydroxypinoresinol(27)、(7S,8S)-3-methoxy-3′,7-epoxy-8,4′-oxyneoligna-4,9,9′-triol(28)、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29)、phloracetophenone(30)和4-(4′-hydroxyphenyl)-butan-2-one(31)。其中化合物1a和1b为一对新的2,3-环氧黄酮对映异构体,化合物2和3为一对新的差向异构体,化合物4、5、6、9、10、13、16和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27、30和3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15、18、19、25、28和29为首次从蔷薇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在293T细胞中测定化合物1~24对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的激动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6~10、12、14、17、19、20和22~24对Nrf2在25μmol·L-1下表现出显著的促转录活性,为该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 吴龙龙刘静雯余钟莲张刘强李医明
- 关键词:地榆酚类成分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