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亭
作品数: 246被引量:939H指数:15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旭辉
作品数:81被引量:277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动眼神经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张文川
作品数:121被引量:61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高频超声 减压术 周围神经病
李心远
作品数:59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微血管减压术 减压术治疗 动眼神经 面肌痉挛 动眼神经损伤
仲骏
作品数:100被引量:37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发病机制 颈动脉阻断
潘庆刚
作品数:63被引量:368H指数:1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干细胞 动物模型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损伤 神经元
面瘫后遗症联带运动的诊疗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面部联带运动是指一侧面部某区域自主运动时出现面部其他区域的不自主运动。作为最常见的面瘫后遗症临床表现之一,严重的联带运动可对病人的面容形象、面部肌肉生理功能和自身心理状态造成严重损害。联带运动的治疗现状不佳,如何改善联带运动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临床难题。本文拟从联带运动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和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联带运动的临床治疗。
卫翔宇(综述)李世亭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联带运动后遗症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齐治疗组(治疗组)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均在颅脑损伤后12小时内,在脱水、抗炎、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静脉滴注320mg/d,连续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则加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0.75g/d。根据意识觉醒时间、GCS评分、GOS评分以及TCD等,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治疗组在意识觉醒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期GCS评分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GOS评分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TCD结果显示治疗组缓解脑血管痉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早期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可降低颅脑外伤后的病残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王旭辉李世亭潘庆刚沈峰李心远
关键词:马来酸桂哌齐特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综合征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回顾性总结2000余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临床经过,重点分析了与保证手术有效相关的技术要点,以及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技术。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详细分析了五区减压技术、BTEP术中监测技术、术
李世亭
不同类型前置术治疗尺神经肘管卡压综合征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前置术治疗尺神经肘管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尺神经肘管卡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按McGowan法分级后,随机行尺神经皮下前置术(皮下前置术)139例,"Z"字形改良肌下前置术(肌下前置术)139例。检测尺神经横截面积(CSA)、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神经干动作电位(NAP)变化,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McGowanⅠ级病人,术后CSA、MCV、SCV、NA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种术式间各参数和术后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cGowanⅡ、Ⅲ级病人术后CSA、MCV、SCV、NA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种术式间各参数和术后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前置术适于尺神经肘管卡压综合征McGowanⅠ级病人,而肌下前置术更适用于McGowanⅡ、Ⅲ级病人。
张文川李世亭钟文祥郑学胜杨敏施君
关键词:尺神经压迫综合征横截面积动作电位
听神经瘤围手术期面瘫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15
2021年
一、概述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听神经瘤手术关注的重点已从降低手术病死率转向提高脑神经功能的保留率。因大多数患者的耳蜗神经功能在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故听力的保留一般比较困难;而面神经功能在术前很少异常,肿瘤切除后有望保留面神经功能。面神经功能的保留不仅依赖于医生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与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的良好合作,还依赖于对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的正确处理。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相当比例的听神经瘤手术团队缺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而主要依赖手术医生的经验;出现面神经损伤后也缺乏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李世亭唐寅达朱晋于炎冰高国栋王新军
关键词:听神经瘤手术脑神经功能保留面神经面神经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面神经损伤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新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明确,认识也不一致.本文根据近年来一些学者临床观察、手术所见、病理解剖和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成果,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介绍神经压迫学说.
刘宁涛李世亭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病因发病机制
26例松果体区肿瘤显微手术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6例中19例采用Poppen入路,7例采用Krause入路。全切1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6例。随访3个月~7年,肿瘤未见复发17例,复发2例(1例再手术),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2例(术后因瘤卒中死亡1例,术后2年死亡1例),4例失随访。结论显微手术是松果体区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Poppen入路是一种较理想的入路。
华续明李世亭仲骏江峰万亮李心远王旭辉
关键词:松果体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
面肌痉挛异常肌反应与F波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2003年
目的 建立面肌痉挛 (HFS)动物模型 ,探讨异常肌反应 (AMR)与F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出茎乳孔段面神经主干脱髓鞘和血管压迫的方法复制HFS动物模型。术后第 6周 ,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 ,分别在同侧眼轮匝肌和颏肌上检测AMR及F波 ,比较AMR/M、F/M波幅比率和AMR、F波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AMR/M和F/M波幅比率之间呈正相关 (r =0 .860 2 ,P <0 .0 1) ;AMR和F波持续时间之间也呈正相关 (r =0 .770 2 ,P <0 .0 1)。结论 F波与AMR有同源性 ,为HFS的术前诊断。
海舰李世亭潘庆刚李善泉
关键词:面肌痉挛异常肌反应F波动物模型
一种用于开颅手术的机械臂末端稳定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开颅手术的机械臂末端稳定装置,包括L型固连模块和缓震模块;L型固连模块包括固定横板和竖直连接板,竖直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固定横板,另一端连接机械臂的末端关节;缓震模块包括下支撑板和两个缓震单元,每个缓震单元...
李红兵王艺芸李昱丞李世亭陈歆维董频
文献传递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策略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策略。方法以9例实施MVD手术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前MRI显示粗大扭曲的椎动脉(VA)偏向患侧,甚至对侧VA也移位至患侧。术中见VA直接同时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3例,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上抬间接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5例,PICA和小脑上动脉(SCA)分别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1例。术后,8例患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症状即刻消失,1例术后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1周疼痛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粗大移位的VA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MVD成功的关键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解剖,逐渐将VA向下移位,而不是简单地在神经和血管间塞入垫片。
朱晋管宏新仲骏李世亭杨晓笙周秋梦焦伟
关键词: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椎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