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青
作品数: 4被引量:71H指数:2
  • 所属机构: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苏州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黄颀
作品数:16被引量:230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性别角色 大学生 未分化 双性化 当代大学生
刘金光
作品数:9被引量:90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研究主题:性别角色 大学生 未分化 双性化 大学生性别角色
刘电芝
作品数:346被引量:3,017H指数:2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性别角色 影响因素 儿童 内隐序列学习
张姣
作品数:4被引量:71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性别角色 未分化 双性化 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
徐振华
作品数:4被引量:71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性别角色 未分化 双性化 大学生性别角色 访谈研究
大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研究——双性化与未分化个案的对比被引量:23
2010年
采用刘电芝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甄别出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被试。在此基础上,对双性化和未分化个案进行深度访谈,以探究影响大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个性特点、父母期待、亲子关系、玩伴和自我期待是性别角色的六大影响因素。其中家庭因素最为重要,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双性化和未分化个案的比较研究,表明教养者的温柔、鼓励,民主型教养方式,良好的家庭气氛,兄弟姐妹间友好关爱,积极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双性化的发展;反之,则加剧未分化的形成。
徐振华刘电芝黄颀刘金光张姣李宇青
关键词:性别角色质化研究访谈研究
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与家庭影响研究
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不仅涉及到个人的发展,也与民族素质紧密相关。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有良好信、效度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50调查量表》(CSRI-50),对全国27所大学共5008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进行...
刘电芝徐振刘金光张姣黄颀李宇青
关键词: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家庭
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53
2009年
对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各约占三分之一,传统占优势的单性化已让位于非单性化,理想的双性化与最差的未分化同步增长,其比例远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男性化比例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女性化比例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在减弱但依然存在;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性别角色都有所发展,但发展的趋势不同;男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略优于女大学生,不同专业对男大学生性别角色有一定影响,理科专业有助于男大学生双性化特质的形成,文科专业有利于男大学生男性化特质的形成,理科女大学生和文科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没有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性别角色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最优,有利于双性化的发展,溺爱型的教养方式最差,助长未分化的形成,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
刘电芝徐振华刘金光张姣黄颀李宇青
关键词: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
大学生性别角色是怎样形成的?--双性化与未分化个案的对比研究
采用刘电芝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甄别出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男性化和女性化)被试。在此基础上,对双性化和未分化典型个案进行深度访谈,以探究影响大学生双性化和未分化个体性别角色形成的主要因素。研...
徐振华黄颀刘金光张姣李宇青刘电芝
关键词:性别角色质化研究访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