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忠
作品数: 54被引量:426H指数:14
  • 所属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国钢
作品数:90被引量:50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水鸟 褐马鸡 多样性 迁徙 活动区
刘冬平
作品数:65被引量:39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朱鹮 水鸟 卫星跟踪 多样性 活动区
江红星
作品数:54被引量:38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黑嘴鸥 卫星跟踪 活动区 繁殖 水鸟
侯韵秋
作品数:36被引量:23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鸟 卫星跟踪 黑嘴鸥 多样性 活动区
钱法文
作品数:64被引量:41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白鹤 水鸟 卫星跟踪 鄱阳湖 黑嘴鸥
浙江安吉龙山林场及其周围地区的鸟类被引量:3
1996年
浙江安吉龙山林场及其周围地区共记录到鸟类11目27科95种,其中留鸟36种,占鸟类总数的38%,迁徒鸟59种,占62%。夏候鸟于春季(4月7日)到达,秋季(10月24日)离去,持续停留时间约201天。大部分冬候鸟和旅鸟于秋季(9月12日)出现,春季(5月16日)离去,持续停留时间约247天。柳莺,主要是黄眉柳莺的情况比较特殊,除6月份外,几乎全年都可看到。人工林内有鸟类84种,条带统计记录到59种。其中留鸟25种,各季节平均密度为40.14只/10hm2(公顷)。夏候鸟14种,春、夏季平均密度约为4.83只/10hm2。冬候鸟和旅鸟20种,除夏季外,其余季节平均密度为13.73只/10hm2。最重要的留鸟有棕头鸦雀(Paradoxorniswebbianus)、大山雀(Parusmajor)、三道眉草(Emberizacioides)、银喉(长尾)山雀(Angithaloscandatus)、画眉(Garrulaxcanorus)和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最重要的冬候鸟和旅鸟是各种柳莺(Phylloscopusspp.)和树鹨(Anthusgustavi),最重要的夏候鸟是寿带[鸟]?
楚国忠
关键词:鸟纲人工林森林动物生态学
小块杨树人工林内冬季鸟类对五种越冬昆虫的捕食作用被引量:5
1994年
连续二年冬季调查,鸟类对白杨透翅蛾Parenthrene tabaniformis、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及螳螂(广腹螳螂 Hierodula patellifera、狭大刀螂 Paratenoderaangustipennis、大刀螂P.Paridifolia)等越冬昆虫的捕食作用分别为44.8-59.5%、70%和56-66%。从11月下旬开始,被捕食的数量和相对百分率逐旬增加,1月下旬或2月中旬达到最大值,以后又逐渐减少。此外,讨论了昆虫寄生作用以及越冬昆虫在树上位置对鸟类捕食作用的影响。
楚国忠高瑞桐刘传银
关键词:食虫鸟类杨树人工林鸟纲森林害虫
卫星跟踪青海湖繁殖地渔鸥的迁徙路线被引量:11
2008年
2006年7月下旬至2007年7月底,共有4只佩带卫星信号发射器(PTT)的渔鸥完成秋季和春季迁徙并返回青海湖。ARGOS公司提供的信息表明,渔鸥最早离开青海湖繁殖地的时间是8月2日,最晚在8月14日。离开青海湖后没有直接飞往越冬地,而是在青海湖周围游荡或逗留。游荡或逗留地点距离青海湖最近约200km,最远约1300km,逗留时间长达80余天。4只渔鸥的越冬地点都在孟加拉湾,与青海湖间的直线距离约2100km。最早到达越冬地的日期是11月3日,最迟12月3日,历时81~116d。渔鸥在孟加拉湾的居留时间长达4个月(118~149d)。最早离开的日期是3月1日,最迟3月30日。最早返回青海湖的日期是3月23日,最迟4月17日。除1只以外,其他3只渔鸥的春、秋2季迁徙路线很不相同。春季迁徙历时最短只用6d,另外3只分别历时15、18和32d。历时32d的渔鸥先到宁夏逗留20d,然后再返回青海湖。结合分析春、秋2季的迁徙路线,分别确定了不同迁徙季节的主要停歇地点。
楚国忠侯韵秋张国钢刘冬平戴铭江红星张德海
关键词:卫星跟踪迁徙孟加拉湾
黑嘴鸥种群的遗传分化与迁徙模式被引量:1
2008年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对我国黑嘴鸥现存的3个地方种群5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已公布的的两个韩国样本的序列,比对后所获得的550bp的序列中,共发现4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7种线粒体单元型,其中仅1种为我国3个地方种群间共享单元型,多数为各地方种群内特有。我国3个地方种群内的单元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态性都很高;4个地方种群合并成一个大种群时,其线粒体单元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仍很高,分别为0.974%±0.012%和0.510%±0.042%。进一步分析表明,4个地方种群间核苷酸歧异度在0.433%-0.585%之间,种群分化程度FST在-0.03176-0.48063之间,基因流Nm在1.03-33.7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1±0.0011。UPGMA系统发生树及最大简约网络图表明,黑嘴鸥的演化关系呈现星状辐射,单元型之间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地方种群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同时运用彩色旗标技术,初步掌握了4个地方种群迁徙规律。对比分子研究结果,验证了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迁徙模式基本一致,同时认为黑嘴鸥不同地方繁殖种群从越冬地返回繁殖地的过程中会发生交叉。最后,鉴于黑嘴鸥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其迁徙行为具有差异性,建议在保护和遗传管理中应分别对待。
江红星侯韵秋钱法文楚国忠李玉祥王会单凯郑光美
关键词:黑嘴鸥MTDNA控制区迁徙系统地理种群分化
《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上)
1999年
《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The Convention on the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又称“波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全球专门为保护和管理迁徙物种而建立的政府间国际公约。《公约》要求成员国严格保护附录Ⅰ的物种,并通过签定各类“协议”或“谅解备忘录”保护附录Ⅱ的物种。
楚国忠侯韵秋戴铭
关键词:野生动物公约
黑脸琵鹭在海南岛的越冬地及其保护被引量:10
2006年
于2003、2004和2005年连续3年对黑脸琵鹭在海南岛已知和潜在的越冬地进行调查。分别在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临高县后水湾和东方市北黎湾发现了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后两者是在海南岛首次记录到。2005年海南岛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数量已达77只,约占全球越冬种群数量的5%以上,这是继香港和台湾等地之后黑脸琵鹭在中国的又一重要越冬地。调查结果表明:黑脸琵鹭越冬栖息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湿地滩涂的围垦、海产品挖采和非法猎捕。建议有关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分别在2个新发现地建立保护机构,并对越冬地周围的村民进行保护意识教育和宣传,以加强黑脸琵鹭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
张国钢梁伟刘冬平楚国忠Mike Kilburn
关键词:黑脸琵鹭东寨港
江苏盐城沿海地区繁殖季节几种水鸟的数量及分布研究(Ⅱ)被引量:5
2000年
nests, in which 100 nests filled with eggs, of common tern(Sterna hirund), little tern (S.albifrons), kentish plover(Charadrius alexamdrinus) and redshank (Tringa totanus) were found in the breeding colony of saunder\’s gull(Larus Saundersi) when the special survey of saunder\’s gull was proceeding in June of 1998 around the coast of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about 1,633 pairs of common tern, 414 of little tern, 146 of kentish plover and 139 of redshank in the breeding colony of saunder\’s gull based on the egg\|filled nest density of them and the colonial area of saunder\’s gull.
王会杜进进侯韵秋楚国忠钱法文
关键词:水鸟盐城自然保护区
海南3种鹭越冬行为的比较被引量:7
2007年
于2004年1~2月选择了3种鹭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观察的方法,就其越冬行为差异进行了比较。3种鹭昼间主要行为有所不同,苍鹭(Ardea cinerea)主要以站立和休息为主,白鹭(Egretta garzetta)主要以取食和休息为主,而大白鹭(E.alba)主要以站立和取食为主。本文对3种鹭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3种鹭的取食行为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白鹭(40%~60%)、大白鹭(20%~40%)和苍鹭(0.1%以下)。最后,对3种鹭不同的取食对策进行了讨论。
张国钢梁伟楚国忠
关键词:鹭科越冬行为
浙北中、幼龄马尾松人工林冬、夏季的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指数被引量:5
1996年
冬、夏季.中龄马尾松人工林各地块的鸟种数量、平均密度、鸟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多重分析表明,只有鸟平均密度明显高于幼龄火炬松林,鸟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Z-3年的火炬松和杉木林。幼龄人工林(10年左右及2—3年的火炬松和杉木林)之间鸟种数量差别不明显,只有在冬季其鸟种数量明显低于中年马尾松人工林各地块。10年左右的火炬松林鸟类平均密度最低,2—3年火炬松和杉木林鸟种多样性指数最低。无论中龄马尾松人工林还是幼龄人工林,棕头鸦雀和大山雀始终是最重要的留鸟。幼龄人工林中除了棕头鸦雀和大山雀以外,主要是三道眉草,而中龄马尾松人工林,主要是画眉、红嘴蓝鹊以及多种迁徙鸟。
楚国忠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鸟类群落
全面了解鸟类,实现人鸟和谐
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与鸟以及其他野生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提出“人鸟和谐”是明智的,是我国自上而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人类应该亲近野生动物,爱护野生动物,维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反对并制止滥捕乱猎野生...
CHU Guozhong楚国忠
关键词:野生鸟类资源保护生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