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光新
作品数: 136被引量:584H指数:13
  • 所属机构: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 所在地区:青海省 西宁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王军邦
作品数:138被引量:1,740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遥感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高寒草地 净初级生产力
李欣
作品数:21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高寒草地 漆酶 地上生物量 青贮玉米
德科加
作品数:135被引量:725H指数:18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燕麦 土壤养分 牧草 混播
李希来
作品数:268被引量:1,791H指数:24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黄河源区 退化草地 黑土滩 矮嵩草
张海娟
作品数:19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研究主题:有机肥 禾本科牧草 丛枝菌根真菌 模拟增温 高寒草甸
短期施有机肥对‘川草2号’老芒麦AMF种类及分布的影响
2023年
为探究高寒地区短期施有机肥对禾本科牧草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川草2号’老芒麦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施有机肥(F)与不施有机肥(CK)处理,在生长结束后采集根周和根际土壤用于分析微生物的组成,测序后利用FUNGuild筛选AMF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对根周和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和组成,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草2号’老芒麦共生的AMF群落共有7个属,根周土壤的物种数大于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受土壤pH值和牧草鲜重影响最大,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有机肥增加了根周土壤AMF的多样性和物种数,降低了根际土壤AMF的物种数,且降低了根周和根际土壤AMF优势菌属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的相对丰度。该结果为高寒地区牧草种植地田间养分管理和AMF多样性之间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卓航芦光新周学丽王英成金鑫郑开福李晶晶王杰刘欣悦
关键词:有机肥丛枝菌根真菌高通量测序
三江源区植物根-土复合体的抗拉拔力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为研究高寒地区草地恢复过程中牧草根系固土稳定性机制,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对燕麦根—土复合体进行原位拉拔试验,系统分析了燕麦根—土复合体抗拉力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根—土复合体的抗拉力在不同地形、种植方式等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的特征不一致。高密度区比低密度区的抗拉力小,撒播区比条播区的抗拉力小,高坡度区比低坡度区抗拉力小,远离冲蚀沟区比冲蚀沟区附近抗拉力小,且差异显著(P<0.05)。(2)根—土复合体的抗拉力与地上生物学性状相关性低,与根系生物学性状相关性高。(3)复合体的抗拉力与根径(RD)、须根条数(R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根长(RL)、单根生物量(RW)呈显著正相关(P<0.05)。
罗春燕吴楚芦光新德科加张明王军邦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燕麦
自然堆肥过程中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2022年
为了解自然堆肥过程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本文将新鲜猪粪与油菜秸秆按照一定比例混匀自然堆肥,采用稀释平板法,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对自然堆肥过程中可培养细菌进行计数和分离,研究自然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对可培养细菌菌落数、物种数、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堆肥中共分离获得可培养细菌总菌落数为29108个,共16属;堆肥前期的物种数较多,随着堆肥时间的持续及温度的变化,堆肥的菌落数和物种数逐渐减少,且高温阶段的细菌菌落数和物种数最多。通过多样性分析得出,微嗜酸寡养单胞菌属为主要优势种,其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7775。综上可知,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与温度有关。
王志慧刘炳炎黄彩霞邱鹏滢潘宇睦郑文珺王俊涛芦光新
关键词:温度可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
高寒地区自然堆肥过程中可培养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2022年
为了明确高寒地区油菜秸秆与猪粪在自然堆制过程中可培养细菌菌落数及物种数的变化特征,本试验以油菜秸秆与猪粪的混合物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自然堆肥过程不同阶段的细菌,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菌株进行纯化,提取菌株DNA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油菜秸秆与猪粪混合物在自然堆制过程中,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堆体温度先升高,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细菌菌落数先增加后逐渐减少。在整个堆肥发酵过程中,共分离筛选出可培养细菌菌株30株,对21株菌株进行鉴定,由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隶属于8个菌属,其中菌属(种)Bacillus velezensis、Stenotrophomonas sp.、Salmonella enterica为堆肥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该结果为当地农作物秸秆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黄彩霞高卓李浩王志慧刘炳炎潘宇睦芦光新
关键词:堆肥可培养细菌
模拟增温对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三江源区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该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和变化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气候调节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未来三江源草地土壤生态系统变化趋势,探究土壤温度和水分对模拟增温的响应规律,利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实时监测记录,分析了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高寒草甸模拟增温条件下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冻融转换期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条件下,0-5 cm和15-3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分别增加了2.50℃和1.36℃,对表层土壤(0-15 cm)的增温效果更加明显,且增温改变了不同土层解冻期和冻结期的长度。(2)0-15 cm和15-3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分别增加了0.07%和0.09%,15-3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的增幅大于0-15 cm土层,并且呈现出生长季变化波动大、非生长季变化波动小的规律。(3)在0-15 cm土层中,冻结期与解冻期,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在15-30 cm土层中,冻结期土壤含水量随着温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姚世庭芦光新李欣党宁王英成周杰东主付刚王军邦周华坤
关键词:高寒草甸模拟增温土壤水分土壤温度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丛-地境界面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4年
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以CO_2浓度增加、气候变暖、大气氮沉降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效应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草丛-地境界面中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土壤微生物与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同层面上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不同。气候变化的各个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且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全球变化因子,包括CO_2浓度、气温及氮沉降等因素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评述了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的响应机制,并对未来研究需关注的问题和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芦光新陈秀蓉王军邦吴楚
关键词:全球变化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高寒草地土壤三色小皮伞菌产漆酶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以1株三色小皮伞菌(Marasmius tricolor)(编号310b)为供试菌株,采用底物显色法和液体摇瓶发酵法,研究了供试菌株Marasmius tricolor 310b在3种底物(愈创木酚、邻苯二酚和邻苯甲苯胺)选择性培养基上产漆酶的相对酶活力,在愈创木酚-PDA培养基上的相对产酶速度,以愈创木酚为底物催化液体发酵粗酶液的酶活力以及粗酶液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供试菌株Marasmius tricolor 310b在含有愈创木酚、邻苯二酚和邻苯甲苯胺等3种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够生长且产生氧化带,在不同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上氧化带的颜色、直径以及菌落大小不尽相同,在愈创木酚选择性培养基上产生的氧化带直径和菌落直径最大.愈创木酚能够在供试菌株生长早期诱导菌丝分泌漆酶;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测得菌株液体发酵粗酶液的漆酶活力最高.供试菌株分泌的漆酶在30℃、pH=4.5时酶的催化活性达到最大值,0~45℃、pH 4.0~6.5范围内保持较高的酶活力.
芦光新陈秀蓉王军邦吴楚魏卫东杨帆温小成
关键词:高寒草地漆酶
高寒地区紫花苜蓿根系吸收资源空间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为明确根系吸收资源空间大小与高寒地区紫花苜蓿植物学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方法】以青海省海南草原改良试验站种植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回归方程方法,分析各因素和根系吸收资源空间的相关关系,研究高寒草地紫花苜蓿根系吸收资源空间对植物性状和土壤性质的相关性。同时基于路径分析方法,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地上生物量等对高寒草地土壤根系吸收资源空间的影响作用。【结果】高寒草地紫花苜蓿根系吸收资源空间大小在722.96~3952.78 cm3,土壤理化性质(全氮、有机碳、硝态氮)、地上生物量、叶片含水率与根系吸收资源空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茎叶比、土壤电导率和pH与根系吸收资源空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且路径分析发现,土壤水分、pH、地上生物量以及有机碳(TOC)对紫花苜蓿根系吸收资源空间具有较强的直接影响,全氮(TN)通过硝态氮对根系吸收资源空间产生间接作用。【结论】高寒草地紫花苜蓿根系吸收资源空间的扩展受土壤理化特征与地上生物量等因素综合影响。
赵阳安芦光新金鑫马坤王英成颜珲璘周学丽张海娟
关键词:高寒草地紫花苜蓿土壤理化性质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2种豆科牧草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对苜蓿和扁蓿豆种子进行<20s冷等离子体处理,并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特性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不同剂量冷等离子体处理后,2种豆科牧草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变化。其中260W功率处理下苜蓿种子发芽率升高,其他功率处理下发芽受到抑制。在20W、40W和280W功率处理下扁蓿豆种子发芽受到抑制,其他功率处理下发芽率较对照均有升高。对冷等离子体处理后发芽率最大的处理进行人工气候培养箱培养,25d后扁蓿豆的苗高、根长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根径和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明显。苜蓿苗高、根长、根径和地上生物量均有显著增加。
范月君芦光新徐成体江文索
关键词:冷等离子体苜蓿扁蓿豆
青贮玉米蠕形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本研究为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Zea Mays L.)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采集疑似病斑叶片样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形态特征观察,ITS-rDNA序列和GADPH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42株病原菌为3属6种真菌,其中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玉米生平脐蠕孢(B.zeicola)为优势病原菌,分别为77株和48株;其次为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9株,疣状弯孢(Curvularia verruculosa)2株,新月弯孢(C.lunata)3株,穗状弯孢(C.spicifera)3株。致病性测定发现麦根腐平脐蠕孢和玉米生平脐蠕孢对青海省8个主栽青贮玉米品种均有致病性,其余4种病原菌的致病性各有差异。本研究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及其致病性,为后续开展病害诊断及其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祁鹤兴王海春芦光新李宗仁田丰贺晨邦徐成体邹海涛雷生妍李红芳唐海鹏
关键词:青贮玉米叶斑病系统发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