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昌松
-

-

- 所属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广西 南宁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相关作者
- 石达金

- 作品数:99被引量:229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玉米种植 播种 玉米种子 玉米品种
- 吕巨智

- 作品数:106被引量:50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玉米种植 玉米种子 播种 马铃薯
- 范继征

- 作品数:71被引量:238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兜兰 无菌播种 不同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
- 闫飞燕

- 作品数:74被引量:26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广西玉米 甘蔗 电化学传感器 不同耕作方式
- 程伟东

- 作品数:101被引量:43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广西玉米 玉米自交系 玉米纹枯病 选育
- 栽培模式对玉米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以广西主推玉米品种正大619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设计,2种施肥方式为主处理,6种耕作方式为副处理,比较研究玉米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变化规律,为广西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肥和耕作方式对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较小,两者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常规3次施肥条件下,深松25 cm+免翻耕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了8273.62 kg/hm2,比对照旋耕25 cm处理增产16.11%。从施肥角度来看,常规3次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高于1次性施肥处理的产量。从耕作角度来看,深松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 范继征闫飞燕石达金吕巨智钟昌松
- 关键词:玉米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
- 西南地区新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效应及其聚类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以Mo17、丹340、昌7-2、齐319、CI44为父本作为测验种,11个西南地区新玉米自交系RP125、R08、TD1、RP128、绵715、遵优1-1、98-3、南202、临1、水1-6、德12为母本,采用NCⅡ设计55个组合,进行产量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6个玉米自交系的产量配合力差异显著,遵优1-1、绵715、R08和齐319、CI44的GCA较高;组合遵优1-1×CI44、遵优1-1×丹340、遵优1-1×昌7-2、绵715×CI44、临1×CI44、遵优1-1×Mo17、R08×CI44、绵715×齐319、R08×Mo17、RP128×CI44的配合力总效应较高,为强优势组合,其利用潜力较大。根据产量SCA进行聚类分析,16个自交系分为3类:RP125、RP128、临1、TD1为第Ⅰ类群;R08、绵715、遵优1-1为第Ⅱ类群;98-3、南202、水1-6、德12为第Ⅲ类群。自交系绵715、遵优1-1和丹340、CI44的GCA和SCA效应都非常高,具有比较好的的利用前景,与其他自交系进行组配,比较容易选育出高产的玉米杂交组合。
- 吕巨智程伟东石达金钟昌松范继征潘光堂闫飞燕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配合力聚类分析
- 一种提高玉米秸秆粉碎效率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农业领域的一种提高玉米秸秆粉碎效率的装置,包括箱体、进料管、激振器和液压缸,箱体顶部有液压缸,液压缸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连接有面板,面板侧壁上有铡刀,次破碎装置包括破碎室,破碎室有由破碎室板组成,破碎室有...
- 石达金吕巨智范继征程伟东闫飞燕马开彪唐国荣钟昌松
- 文献传递
- 硬粒马齿爆裂型玉米遗传关系的SSR标记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硬粒型、马齿型玉米与爆裂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用23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0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10个,平均4.35个。SSR引物的PIC介于0.4261~0.8877之间,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91。按UPGMA法对43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表明,爆裂玉米、硬粒型玉米以及马齿型玉米自交系并不能严格地划分为3大类,但爆裂玉米与其余两类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均较大。此外,硬粒型玉米和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与马齿型玉米和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在硬粒型玉米、马齿型玉米、爆裂玉米3类种质中,硬粒型玉米与爆裂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 钟昌松徐利远余桂蓉杜文平蒲志刚李琳
- 关键词:爆裂玉米SSR标记
-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散粉吐丝间隔期QTL定位
- 2024年
- 散粉吐丝间隔期(ASI)性状是玉米耐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短ASI有利于提高玉米受精成功率从而提高籽粒产量,挖掘玉米ASI主效QTL对于选育高产、耐旱型玉米品种有重要意义。选择ASI间隔期长的自交系ZHF141和ASI间隔期短的自交系GH701构建204份F_(2)、F_(2∶3)家系为试验材料,在试验田重复种植不同家系并调查每株ASI天数,获得群体表型数据。利用分布全基因组的10K玉米SNP分子标记筛选多态性获得4755个分子标记,过滤偏分离后得到2478个分子标记,采用2种软件构建遗传图谱,软件QTL IciMapping v 4.2去除冗余标记后得到1807个分子标记用于构建遗传图谱,软件JoinMap 4去除相似标记后得到2084个分子标记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采用2种软件检测ASI性状QTL位点,软件QTL IciMapping v4.2用1807个分子标记和表型数据共检测到4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2、4、5、5染色体上,软件MapQTL用2084个分子标记和表型数据共检测到6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2、2、4、5、6、6染色体上,2种软件检测到调控玉米ASI性状的主效QTL均在第2染色体上,有部分QTL置信区间是相同的。本试验结果认为玉米ASI性状主效QTL位于第2染色体上。
- 陈坤刘亚利覃宏宇周锦国弓雪韦正乙钟昌松杨耀迥卢生乔张述宽
- 关键词:玉米QTL
- 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生产潜力比较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及生长特性,为热区玉米品种合理布局和提高玉米生产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国北方和广西生态区域玉米品种(分别为XY335、DH11和DK008、GD688)为材料,在广西南宁市参考北方高产玉米增密栽培措施,从各品种玉米叶面积指数(I_(LA))变化规律、干物质积累特性、产量形成和计算机模拟技术(Hybrid-Maize模型)产量潜力等角度分析两个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结果】利用多项式模拟两个生态类型玉米品种I_(LA)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其I_(LA),max和I_(LA)衰减速度不一致,其中灌浆期的I_(LA)表现为广西生态类型品种(GD688和DK008)优于北方生态类型品种(XY335和DH11);密度和品种互作(D×V)对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主要在开花—成熟期阶段表现差异显著(P<0.05,下同);GD688和DK008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明显优于XY335和DH11;增加种植密度对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和穗粒数负面影响显著,对提高产量效果不显著,其中产量与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广西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较北方生态类型高20.60%~24.20%;增加种植密度后,两个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增幅为14.30%~22.65%,产量潜力实现效率下降6.20%~15.90%,但北方生态类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实现效率较高。【结论】在玉米生产上合理布局品种应充分考虑品种的生长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生产潜力的重要举措,广西生态区域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水平、耐密特性仍需进一步改良和提高。
- 钟昌松吕巨智石达金范继征闫飞燕卢生乔弓雪陈坤刘亚利张述宽
- 关键词: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生态类型
- 广西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被引量:1
- 2015年
- 玉米是广西区内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劳动力的匮乏,农民对玉米机械收获需求迫切。分析了广西地区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发展建议。
- 范继征石达金吕巨智张玉程伟东闫飞燕钟昌松
-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
- 广西青贮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被引量:6
- 2020年
- 在畜牧业发展的推动下,广西青贮玉米发展快速,已成为重要的扶贫产业。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广西青贮玉米产业的发展背景、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调查发现,广西优质饲料草不能满足畜牧业养殖需求,青贮玉米产业发展空间大,在产业扶贫、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还存在群众认识和管理技术不到位,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不足,种植成本偏高等问题。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产业发展政策、土地流转、新品种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从制度和技术上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 钟昌松梁庆平邹成林黄梅燕侯青光黄春东韦德斌劳赏业陈辉云黎键湧张述宽
- 关键词:青贮玉米
- 一种玉米播种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播种装置,其包括机架、播种轮、播种筒、连杆、挡板以及进料管;播种轮设置于机架上;播种轮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播种筒;每个播种筒的开口端设置有一导向槽,导向槽为轴线与播种轮的轴线同轴分布的弧形槽;播种筒的前后...
- 吕巨智程伟东石达金唐国荣钟昌松闫飞燕
- 不同播期对广西春玉米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探讨不同播期对广西地区主推春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3个播期为主处理,5个品种为副处理,共15个处理,调查各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具有缩短的趋势,其主要由营养生长期的缩短引起,而生殖生长期(包含灌浆期)并未随着播期的变化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同时播种出苗期也具有缩短的趋势。平均气温均随播期的推迟而上升,日照时数则下降。灌浆的活跃期缩短,同时晚播处理的平均灌浆速率、0-20 d灌浆速率以及最终籽粒干重均较前两个处理低,而20-40 d灌浆速率较前早播期略高。收获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出籽率随着播期的推迟均具有降低的趋势。因此,适宜播期可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广西春玉米适应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播种,以避免因光温升高造成营养生长期缩短、灌浆前期速率低而减产。
- 钟昌松张玉吕巨智闫飞燕程伟东石达金范继征
- 关键词:春玉米播期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