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军
所属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所在地区: 上海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吴孟超 作品数:1,496 被引量:10,824 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肝肿瘤 肝癌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苏长青 作品数:235 被引量:600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基因治疗 腺病毒 肿瘤 肺癌 P16基因 崔贞福 作品数:79 被引量:405 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研究主题:肝肿瘤 肝癌 基因治疗 腺病毒 端粒酶 李林芳 作品数:52 被引量:92 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研究主题:腺病毒 基因治疗 启动子 腺病毒载体 重组腺病毒 吴红平 作品数:35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腺病毒 增殖型腺病毒 基因治疗 重组腺病毒 溶瘤腺病毒
B7联合HSV-TK基因对大鼠乳腺癌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HSV- TK)和共同刺激因子 B7基因联合使用对乳腺癌动物模型的体内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 ,构建分别携带 HSV- TK,B7及 HSV- TK/B7双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以 SHZ- 88细胞株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TK组、B7组及 TK/B7组 ,每组 2 0只。 2周后于瘤体内分别注射转染有空载体及不同的重组载体的乳腺癌细胞 ,3d后于腹腔内连续注射无环鸟苷 (GCV) 15 d(5 0 mg· kg- 1· d- 1 ) ,观察肿瘤体积、荷瘤生存时间的变化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B7组、TK/B7组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 ,TK组、B7组肿瘤生长减缓 ,体积减小 ,荷瘤生存期延长 ,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而 TK /B7组尤为显著 (P<0 .0 1) ;TK组与 B7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 结论 :HSV- TK,B7基因联合治疗乳腺癌动物模型 ,能直接杀伤肿瘤 ,抑制肿瘤生长 ,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期。 王烈 卫立辛 王飞 曹贵松 钱其军 杨广顺 郭亚军 吴孟超关键词:基因治疗 乳腺癌 B7基因 HSV-TK基因 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可增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携带p53基因新型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研究其是否增加肝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 ethylth 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观察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F luorourac il,5-Fu)、丝裂霉素(M itomyc in,MMC)和表阿霉素(Ep irub ic in,EPI)组与携带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CNHK600-p53联合上述化疗药物组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伤效应,同时观察其是否优于Ad-p53。结果单用CNHK600-p53或Ad-p53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果无明显差别;肝癌细胞株SMMC7721在5-Fu浓度为100 ug/m l时细胞抑制率为58%,MMC浓度为2.5 ug/m l时细胞抑制率为50%,EPI浓度为1.25ug/m l时细胞抑制率为57%,但转入CNHK600-p53(MO I=10)后再使用上述浓度的化疗药物,细胞抑制率分别为76%、60%和62%。结论单用CNHK600-p53或Ad-p53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果无明显差别,携带p53基因的CNHK600-p53能提高肝癌细胞株SMMC772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CNHK600-p53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可望开辟克服肝癌耐药的新途径。 段纪成 钱其军 陈洁 钱炎珍 刘凯 戴炳华 杨家和关键词:基因 P53 肝肿瘤 抗药性 基因疗法 携带mda7/IL24的三调控增殖腺病毒治疗肝癌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构建缺失E1A区24 bp,由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启动子和缺氧基因启动子调控的增殖腺病毒SG600-IL24,研究人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 24,IL24)在肝癌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和SG600-IL24的增殖情况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DNA克隆和重组技术,构建SG600-IL24。ELISA检测IL24在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4和正常成纤维细胞BJ内的表达。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50)法检测SG600-IL24在3种细胞内48和96 h的增殖情况。MTT法和细胞病理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染色法检测SG600-IL24在不同MOI值对3种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IL24在SMMC-7721和BEL-7404细胞内高表达而在BJ细胞内低表达。感染48和96 h后,SG600-IL24在SMMC-7721、BEL-7404和BJ细胞内分别增殖794和7940倍、622和7 810倍、20和200倍。MTT结果显示,杀伤50%和90%的SMMC-7721、BEL-7404和BJ细胞所需SG600-IL24的MOI值分别为0.3和5,3和20,50和150。CPE染色显示,SG600-IL24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BEL-7404有明显杀伤作用,而对BJ细胞无明显影响,并且该病毒的杀伤能力比增殖腺病毒ZD55-IL24和非增殖腺病毒Ad-IL24强。结论:SG600-IL24高效感染肝癌细胞SMMC-7721和BEL-7404后,病毒增殖活跃,IL24的表达量显著升高。SG600-IL24对此2种肝癌细胞有良好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明显影响,为应用该病毒治疗肝癌的体内研究建立了基础。 陈东锋 那曼丽 苏长青 李林芳 吴红平 钱炎珍 姜丽华 吴孟超 钱其军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4 缺氧反应元件 基因-病毒治疗系统CNHK200-hA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2005年 王伟国 苏长青 刘永靖 Jonathan Sham 吴孟超 钱其军关键词:ANGIOSTATIN 肿瘤细胞 晚期肿瘤 毒副作用 基因治疗 血管抑素 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的研究热点 被引量:19 2001年 钱其军 刘新垣 吴孟超关键词:肿瘤 靶向性 抗癌基因 免疫功能 肿瘤过继细胞治疗——老故事新演绎 被引量:26 2011年 肿瘤过继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 therapy,ACT)较早被提出并一度盛行,但长期以来其疗效不佳,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近年来,肿瘤ACT取得长足进步,利用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素瘤获得令人鼓舞的成功;利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治疗癌症也在我国兴起,并取得可喜成绩。在肿瘤ACT领域,仍面临选择什么样的效应细胞、如何高效诱导筛选T细胞克隆、是否采用T细胞TCR转基因技术、如何通过武装化T细胞提高疗效、如何评判肿瘤ACT疗效等方面的问题。 钱其军 吴孟超关键词:肿瘤 T细胞 NKG_5SV基因导入对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肝癌细胞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01年 目的 研究导入NKG5SV基因对NK细胞肝癌杀伤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将NKG5SV和对照基因LacZ基因分别导入肝癌病人的NK细胞 ,K5 6 2细胞杀伤实验检测NK活性 ,MTT法检测不同NK细胞对肝癌细胞株和正常肝细胞株的杀伤 ,并进行形态学观察。DAPI荧光染色法和小片段DNA定量法检测和定量细胞凋亡。结果 肝癌病人NK细胞、NK LacZ细胞、NK NKG5SV细胞 ,健康人NK细胞的NK活性 (% )分别为 5 96± 0 38、6 0 3± 0 42 (P >0 0 5 )、2 7 6 7± 0 18(P <0 0 5 )、30 33± 0 83(P <0 0 5 ) 作用 72h后肝癌病人NK细胞、NK LacZ细胞、NK NKG5SV细胞对SMMC 772 1肝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 (% )分别为 45± 5 ,46± 9(P >0 0 5 )、6 9± 4(P <0 0 1)。SMMC 772 1细胞的凋亡细胞数 (个 /高倍视野 )和凋亡DNA量 (μg/板 )分别为 1 5± 0 3、1 4± 0 5 (P >0 0 5 )、1 9± 0 6 (P >0 0 5 ) ,70± 10、72± 9(P >0 0 5 )、76± 10 (P >0 0 5 )。结论 NKG5SV基因导入肝癌病人的NK细胞通过增加其细胞溶解作用而提高其肿瘤杀伤能力。 孙婧璟 吴孟超 沈锋 贺平 崔贞福 钱其军 卫立辛 郭亚军关键词:肝癌 癌细胞 细胞杀伤 PD-1抗体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其功能的探究 2014年 通过构建含PD-1抗体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35-anti-PD-1,表达的PD-1抗体以探究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抗肿瘤功能的影响。用ELISA实验检测Ad35-anti-PD-1在293细胞中PD-1抗体的表达量;利用Protein G亲和层析法纯化PD-1抗体;通过体外杀伤实验研究PD-1抗体阻断PD-1信号通路的CTL杀伤肝癌细胞能力的变化。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35-anti-PD-1,滴度为1×1010 pfu/mL;ELISA实验检测在72h时293细胞上清中PD-1抗体的表达量约在600ng/mL;Westernblotting实验证明PD-1抗体包含正确的重链(50kD)和轻链(25kD);ELISA实验检测从100mL细胞上清中得到1mL浓度在40μg/mL的PD-1抗体;体外杀伤实验证明CTL在添加PD-1抗体的环境中杀伤肝癌细胞的能力显著增强。 陶雷 黎江 朱海莉 钱其军关键词:CTL 抗肿瘤 免疫细胞治疗 免疫抑制 多靶向VEGF-EGFR的Fc融合蛋白EVP1的构建及其结合特性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构建能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Fc融合蛋白EVP1,并分析其多靶向结合功能,为后续的抗肿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Herin基因和Flt-1基因Ig样第二结构域(Flt-1D2)编码序列,全序列合成带有点突变的人IgG1的Fc段编码序列,利用重组PCR方法将Herin、Flt-1D2和Fc基因依次连接,构成Herin-Flt-1D2-Fc基因(命名为EVP1基因)。再将EVP1编码基因插入质粒pDC659,构建携带EVP1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DC659-EVP1。将质粒pDC659-EVP1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PE3-F35共转染至293细胞,包装获得表达EVP1融合蛋白的非增殖型腺病毒Ad5/35-EVP1,经PCR鉴定,扩增、纯化病毒,采用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用MOI=11的腺病毒Ad5/35-EVP1感染293细胞,4 d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和Protein G亲和层析对融合蛋白EVP1进行纯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融合蛋白EVP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融合蛋白EVP1的含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Octet Red 96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对融合蛋白EVP1的靶向结合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成功包装出腺病毒Ad5/35-EVP1,滴度为5.4×109PFU/ml。腺病毒Ad5/35-EVP1-293细胞系统能有效表达融合蛋白EVP1;MOI=11时,融合蛋白EVP1的表达量为(1 613.94±24.65)ng/ml。蛋白EVP1与高表达EGFR的A431细胞和高表达HER2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与抗原EGFR、HER2、VEGF结合的亲和力常数Kd分别为4.55、18.70和0.63 nmol/L。结论:成功制备多靶向融合蛋白EVP1,它能高效结合VEGF、EGFR受体家族成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临床应用价值。 左明辉 金华君 黎江 易中梅 叶真龙 钱其军关键词:靶向治疗 融合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FC段 人肝癌细胞肿瘤抑制基因转染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 1998年 目的为了解肿瘤抑制基因p53和Rb基因与肝癌对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用逆转录病毒介导将野生型p53或Rb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并观察其药物敏感性的改变。方法将野生型p53cDNA或RbcDNA克隆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筛选阳性克隆,同时以空载体pLXSN和反义p53基因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检测p53或Rb基因的表达。加入化疗药物48h后掺入3H-TdR,18h后检测CPM值。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分别含野生型p53、Rb或反义p53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SMMC7721细胞系后获得了p53或Rb的表达;与亲代7721细胞相比,p53或Rb的表达阳性的7721细胞的生长速度均明显减慢,p53表达阳性的7721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增强,同样条件下,Rb在7721细胞系内的表达则对阿霉素敏感性无影响。 黄洪莲 欧阳平 王小宁 王小宁 车小燕 钱其军 车小燕 吴孟超关键词:阿霉素 药物敏感性 P53基因 RB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