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建
作品数: 382被引量:1620H指数:21
  • 所属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王义生
作品数:543被引量:2,472H指数:2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骨坏死 酒精 骨髓基质细胞 激素
皮国富
作品数:132被引量:630H指数:1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 骨质疏松症 颈椎 经皮椎体成形术
寇红伟
作品数:62被引量:341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损伤小鼠 脊髓 神经保护
尚国伟
作品数:62被引量:334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成骨分化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损伤小鼠 间质干细胞
王利民
作品数:241被引量:663H指数:1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颈椎 颈椎病 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病
一期后路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椎结核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胸椎结核患者,术前应用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等抗结核治疗2~4周,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间植骨3—6个月融合,平均4个月。无一例复发,后凸畸形矫正满意。结论一期后路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彻底减压脊髓压迫,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孟鹏飞廖文胜王利民王义生王卫东刘宏建张春霖赵广辉
关键词:胸椎结核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和预防的实验研究
李月白张艳胡新永刘宏建王卫东李静王晓瑾郭茂峰殷力
该研究观察了一氧化氮和辛伐他汀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影响,采用地塞米松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和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从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两方面研究一氧化氮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和辛伐...
关键词: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一氧化氮辛伐他汀
迷走神经劈开术治疗大鼠声带麻痹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劈开颈段迷走神经中喉返神经支修复大鼠声带麻痹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首先运用剥离法及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确定喉返神经支在颈部迷走神经中的位置,将60只SD大鼠被分为3组,实验组为迷走神经劈开术吻合组,切断右侧喉返神经,将其远断段与劈开的颈段迷走神经的喉返支吻合。对照组为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切断右侧喉返神经后立即行神经吻合。正常组不做处理。术后3个月利用纤维喉镜及神经肌电图观察声带活动及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喉返神经束位于颈段迷走神经前内侧,单独成束,直径为总干的1/4。术后3个月2种手术方法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中准确定位,为手术操作提供了重要的解剖标志。迷走神经劈开术为喉返神经修复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刘宏建娄卫华
关键词: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声带麻痹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正>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9月至2006年4月共对20例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人21个椎体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其中胸椎11例,腰椎9例。
曹鹏克刘宏建吴广良侯秀伟徐永辉裴勇陈宏峰
文献传递
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traumatic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t-BPPV)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6月所诊治的17例t-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并与同时间段治疗的43例特发性良性阵作性位置性眩晕(idiopathic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i-BPPV)进行对比。结果 t-BPPV组患者年龄(36.5±12.9)岁,t-BPPV组(52.5±9.6)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5);t-BPV组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半规管受累率为7/17(41.2%),高于i-BPV组5/4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1)。17例t-BPPV患者中有4例双侧半规管发病,发生率为23.5%;43例i-BPPV患者中有2例双侧半规管发病,发生率为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t-BPPV中首次复位成功率为61.5%(14/26),i-BPPV为87.5%(42/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P<0.001)。t-BPPV组复发率47.1%(8/17),i-BPPV组为20.9%(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01)。两组患者眩晕潜伏期和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BPPV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多个、多侧半规管受累率较高;首次复位成功率较低,复发率较高。
刘宏建王广科马崧黄玮谢伟民
关键词:眩晕耳石膜半规管脑震荡
耳鸣人群特征分析
目的根据年龄、性别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分析有耳鸣症状人群的发病特征。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方法对我市市民耳鸣症状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随着年龄增加,耳鸣现残率增加(c~2=4583.05,p<0.001);②...
尹志华刘宏建
全骶骨切除联合靶血管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大骶骨肿瘤(附11例报告)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全骶骨切除联合靶血管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大骶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全骶骨切除术联合靶血管栓塞治疗累及S1的原发巨大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肿瘤均全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切口皮缘坏死1例,脑脊液漏1例,局部感染1例。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个月~8a,平均2.1a,4例肿瘤复发行2次手术切除,3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7例双下肢活动正常。结论联合靶血管栓塞的全骶骨切除术能够实现原发性巨大骶骨肿瘤的完全切除,手术安全,治愈率较高,可减少肿瘤复发。
王卫东刘宏建李甲振王利民
关键词:骶骨肿瘤
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人工骨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研究
1984年,法国的Galibert和Deramond首先应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的方法成功地治疗了一例长期疼痛的颈2椎体血管瘤的患者,并将此手术称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它具有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和止痛...
刘宏建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磷酸钙人工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生物力学椎体压缩性骨折
文献传递
胸椎黄韧带骨化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韧带的处理体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韧带的处理方法。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13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男5例,女8例;年龄40~65岁,中位数52岁;所有患者的骨化黄韧带均延伸至极侧方,单节段黄韧带骨化3例、双节段黄韧带骨化7例、三节段以上黄韧带骨化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无力、麻木,胸腹部束带感,1例出现大小便障碍。均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对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黄韧带未与硬脊膜黏连者,以磨钻去除侧方骨化黄韧带,对极侧方骨化黄韧带予以旷置处理;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黄韧带与硬脊膜黏连严重者,以磨钻将其薄化离断,使其"漂浮"在硬脊膜侧方。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量表(17分法)去除上肢部分,得到满分为11分的胸脊髓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脊髓功能,并利用CT图像计算椎管残余面积率,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中位数29个月。13例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大小便失禁、截瘫等并发症。术中6例极侧方骨化黄韧带旷置处理,其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6.2±1.2)分、(8.1±1.8)分、(8.5±1.8)分、(9.2±1.9)分;7例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黄韧带做薄化处理,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6.1±1.3)分、(8.7±1.6)分、(9.0±1.9)分、(9.5±2.2)分。13例患者术前的椎管残余面积率为(62±19)%;术后3个月时6例极侧方骨化黄韧带旷置处理的患者椎管残余面积率为(78±12)%,7例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黄韧带做薄化处理的患者椎管残余面积率为(82±15)%。结论: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时,�
许九生魏琛刘宏建
关键词:椎管狭窄胸椎黄韧带骨化
白细胞介素-8调节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培养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分为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无血清DMEM处理)和IL-8组(用含有60 ng/mL IL-8的无血清DMEM处理)。处理12、24、36、48 h后,测定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活力;处理48 h后,测定细胞中增殖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Livin、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p16及侵袭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1、组织蛋白酶-D(Cat-D)的mRNA表达量。结果干预12、24、36、48 h后,IL-8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和迁移活力分别为0.62±0.09、0.74±0.10、0.83±0.12、1.17±0.18和71.02±9.92、84.32±8.39、98.31±12.18、113.82±15.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5±0.08、0.60±0.09、0.67±0.08、0.80±0.12和56.51±8.92、67.23±10.29、74.52±9.83、85.41±1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 h后,IL-8组细胞中CyclinD1、Livin、MMP-2、MMP-9、MMP-11、CatD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76±0.26、1.58±0.22、0.99±0.14、1.03±0.17、1.01±0.18、0.97±0.14,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17、1.05±0.19、0.68±0.12、0.55±0.08、0.74±0.13、0.70±0.09),PTEN、p16的mRNA表达水平为0.73±0.13、0.68±0.09,明显低于对照组(1.01±0.14、0.98±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能够增强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活力并调节相应基因的表达。
郭斌程田冷子宽刘宏建
关键词:骨肉瘤白细胞介素-8增殖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