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洁
所属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所在地区: 安徽省 蚌埠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相关作者
李慧 作品数:72 被引量:229 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鼻咽肿瘤 老年 鼻窦炎 鼻内镜 面神经 韩跃峰 作品数:65 被引量:214 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下咽癌 显微解剖 外科手术 面神经 颞骨 马士崟 作品数:104 被引量:349 H指数:10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喉肿瘤 喉癌 鼻内镜 外科手术 鼻窦炎 陈德尚 作品数:32 被引量:156 H指数:8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鼻内镜下 儿童 疗效 疗效分析 扁桃体切除术 王晓敏 作品数:33 被引量:117 H指数:5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下咽癌 腹壁浅动脉 手术 外科皮瓣 外科手术
PBL教学在耳鼻喉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耳鼻喉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校第一附属医院2014级实习学生180名作为实验组,同专业平行班级18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典型病例-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找出答案-提出疑问-分析讨论-教师点评",对照组采取"理论-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学生发言、回答-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的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学生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运用在耳鼻喉科本科实习教学中能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张明洁 李慧 陈德尚 王晓敏 韩跃峰 柴大敏关键词:耳鼻喉科 教学改革 PBL教学 鼻内镜辅助下开放径路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上颌窦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李慧 陆兆屹 孟洁 马士崟 韩跃峰 王晓敏 张明洁 陈德尚真菌球性上颌窦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不同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49例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术后随访,对其不同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9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根据临床资料可分为4种不同的临床特征:①单纯真菌球性上颌窦炎2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头痛、脓涕、涕血、鼻塞;术中开放上颌窦并适当扩大窦口,术后给予鼻腔冲洗;②无症状型15例:此型主要是体检或者其他疾病检查无意发现,鼻窦影像学特点有典型的真菌性鼻窦炎特征,术中对上颌窦开放并适当扩大窦口,术后给予鼻腔冲洗;③合并鼻息肉8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鼻塞、脓涕、头痛、头晕等症状。手术以切除鼻息肉,开放上颌窦并适当扩大窦口,术后按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同时给予鼻腔冲洗;④合并变应性鼻炎5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涕血、鼻塞伴喷嚏、清涕、鼻痒等变应性鼻炎症状,术中可见病变窦腔内黏膜水肿,呈息肉样变。开放上颌窦并扩大窦口,术后给予变应性鼻炎治疗同时给予鼻腔冲洗,当病变位于上颌窦前、内下、底壁时,在0°内镜下加行改良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结论根据真菌球性上颌窦炎其不同临床特征进行分型有利于精准诊治;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可以减少手术后复发,改善预后。 李慧 王晓敏 张明洁 王梦君 张俊杰 陈德尚关键词: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疗效 乳突手术中面神经易损伤区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有关乳突手术中的面神经易损伤区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模拟临床乳突手术方法,解剖20个成人湿头颅标本(40侧颞骨),显露并观测易损伤区内的面神经水平段、垂直段、锥曲段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面神经水平段的长度为(8.85±1.01)mm(7.10~11.25mm);直径为(1.88±0.65)mm(1.55~1.90mm);水平段与垂直段的夹角(向前)为(115.50±6.89°)(109.5°~128.6°);匙突到该段的垂直距离为(1.89±0.58)mm(0.90~3.05mm);镫骨足板中点到该段的垂直距离为(1.92±0.52)mm(1.44~2.56mm);镫骨头到该段的垂直距离为(2.30±0.85)mm(1.97~3.11mm);水平段与鼓室天盖夹角(向后)为(28.5°±3.66°)(25.8°~31.5°);锥曲段的直径为(1.89±0.65)mm(1.56~1.88mm);锥曲段顶点到砧骨短脚尖的距离为(2.55±0.21)mm(2.10~2.90mm);到外半规管隆突的距离为(2.86±0.31)mm(2.23~3.56mm);面神经垂直段近段的直径为(2.13±0.13)mm(1.90~2.40mm);鼓索与面神经垂直段的夹角(向上)为(38.60±1.99°)(28.5°~52.5°);锥隆起尖到面神经垂直段的垂直距离为(2.05±0.65)mm(1.85~2.36mm)。结论面神经易损伤区内的外半规管(水平半规管)隆突、砧骨短脚、匙突、鼓室天盖、镫骨、锥隆起、鼓索是乳突手术中的重要标志.其结构空间位置关系复杂,手术操作必须在熟悉显微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韩跃峰 张明洁 陈德尚 李慧 周兰柱关键词:面神经 乳突 显微解剖 鼻周带蒂皮瓣修复外鼻肿瘤切除后缺损16例 2008年 目的:观察鼻周带蒂皮瓣修复外鼻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6例外鼻肿瘤手术切除致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鼻周带蒂的鼻唇沟皮瓣或额部皮瓣修复。结果:16例中15例均Ⅰ期愈合,另1例出现局部渗液,经清洁换药、红外线照射后亦愈合良好。结论:鼻周带蒂皮瓣修复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方法简便,术后外鼻外型满意,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张明洁 蒋成义 李慧关键词:鼻肿瘤 外科皮瓣 鼻成形术 新型扩皮送鞘法在同步放化疗肿瘤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扩皮送鞘法在同步放化疗肿瘤病人行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同步放化疗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各40例。A组采用扩皮刀纵向扩张穿刺点后推进微插管鞘的方法,B组采用扩张器与导管鞘组件扩张穿刺点后送鞘的钝性分离法,C组采用新型小切口联合盲穿针外鞘、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法。比较3组置管病人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术中疼痛评分及术后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A组及C组病人均一次性扩皮送鞘成功,成功率为100%;B组病人3例钝性扩皮失败后改扩皮刀再次扩皮送鞘成功,成功率为92.5%;3组病人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置管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评分高于B组和C组,C组高于B组(P<0.05~P<0.01)。C组病人穿刺点渗血情况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采用新型小切口联合盲穿针外鞘、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法行PICC置管扩皮,不仅一次性送鞘成功率高,而且可减轻置管术中疼痛、减少术后穿刺点局部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明洁 张珍珍 焦姗姗 范丹丹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乳突手术中如何定位与辨认面神经易损伤段的探讨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乳突手术中面神经易损伤段的定位与辨认。方法对我科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97例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中定位、辨认面神经易损伤段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①97例中发现1例面神经骨管的先天性缺损。②联合或者部分依靠外半规管隆突、砧骨短脚、匙突、鼓室天盖、镫骨作为解剖标志成功定位、辨认出面神经水平段97例。③依靠外半规管隆突和砧骨短脚或者单独依靠外半规管隆突作为解剖标志成功定位、辨认出面神经锥曲段97例。④联合或者部分依靠砧骨短脚、鼓索神经、锥隆起、外半规管隆突作为解剖标志成功定位、辨认出面神经垂直段近段97例。结论面神经易损伤区内的外半规管隆突、砧骨短脚、匙突、鼓室天盖、镫骨、锥隆起、鼓索神经是乳突手术中确定面神经易损伤段的重要标志。 韩跃峰 张明洁 陈德尚 李慧 王晓敏 周兰柱关键词:中耳炎 面神经 乳突手术 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在诊断早期喉癌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怀疑喉部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的129例患者,应用NBI内镜对可疑病灶进行检查,判断病变性质后行病理学检查,并与白光内镜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BI内镜和白光内镜的准确率、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2% vs 86.05%、97.37% vs 86.84%、81.25% vs 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变颜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89,P<0.05);病变黏膜表面的微血管形态结构判别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02,P<0.05);判断病变范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99,P<0.05)。结论 NBI内镜比白光内镜能更好的观察到病变黏膜表面细微结构变化,对发现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的能力及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利于确定活检部位、早期诊断并确定手术安全边界,可用于喉癌的无创筛查和早期诊断。 李慧 孙安池 张瑞静 王梦君 王晓敏 张明洁 马士崟关键词:喉肿瘤 声门上型喉癌cN0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cN0颈部各区淋巴结早期转移的规律,并为高选择颈清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6例声门上型喉癌cN0的病例行选择区性颈清扫术。术后颈部标本均在新鲜情况下,以术中分区标记部位予以分割、固定后送病理切片。术前的TNM分期和术后病理的结果按颈部淋巴结分区和原发肿瘤的分化程度行统计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单侧择区性颈清扫14例,双侧性择区性颈清扫12例。共计行38侧择区性颈清扫。其中8例行单侧颈外侧清扫:其中4例T2、4例T3;6例行单侧肩胛舌骨上颈清扫:其中3例T1、3例T2;11例行双侧颈外侧清扫:其中8例T3、3例T4;1例T4行双侧颈后外侧清扫。共收集到9例病例淋巴结转移阳性,阳性率为34.6%。其中单侧转移6例,占23.1%;双侧转移3例占11.5%。共发现阳性淋巴结14枚,在各区的分布为Ⅱ区10(71.4%)枚其中Ⅱa区3(21.4%)枚Ⅱb区7(50.0%)枚;Ⅲ区3(21.4%)枚;Ⅳ区1(7.1%)枚。转移的9例患者在TNM分期中T2单侧转移2例:2枚在瘤体主侧Ⅱ区;T3单侧转移3例:3枚在瘤体主体侧Ⅱ区,双侧转移2例:2枚在瘤体主体侧Ⅱ区2枚在瘤体对侧Ⅱ区1枚在瘤体主体侧Ⅲ区;T4单侧转移1例:1枚在瘤体主体侧Ⅲ区,双侧转移1例:1枚在瘤体主体侧Ⅲ区1枚在瘤体对侧Ⅱ区。颈淋巴结转移T1期0.0%,T2期28.6%,T3期41.7%,T4期50.0%。其中高分化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3.3%;中分化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7.5%;低分化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3.3%。结论声门上型喉癌cN0患者有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原发肿瘤的分化程度与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肿瘤的T分期与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加颈淋巴结转移率升高;声门上型喉癌患者cN0病例行重点行Ⅱ和Ⅲ区尤其是Ⅱb区为主要的择区性清扫能有效清除潜在的淋巴结转移。 李慧 刘诗娴 王梦君 张俊杰 蔡常琦 张明洁 王晓敏 韩跃峰 马士崟关键词:颈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 鳞状细胞 两瓣法外耳道成形加骨粉充填在开放式乳突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开放式乳突手术中采用两瓣法行外耳道成形、自体骨粉充填行外耳道后壁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36例136耳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66耳、女70例70耳;年龄5~77岁,中位年龄43.5岁;左耳78例,右耳58例。行乳突根治术29耳,Bondy手术5耳,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79耳,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23耳;均以两瓣法外耳道成形、自体骨粉充填乳突腔外耳道后壁重建。术后观察患者干耳时间,复发情况,有无面瘫眩晕、皮瓣坏死、软骨感染等并发症,重建的外耳道形态。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39个月。开放手术后干耳率98.5%(134/136),干耳时间为1~5.6个月,平均为1.8个月;另外2耳分别于开放手术后2、5个月给予二次修正手术后获得干耳。术后无一例出现面瘫、眩晕、外耳道瓣或耳廓软骨感染坏死等明显并发症。随访期间见患者外耳道口无狭窄,形态圆滑,上下两皮瓣成活良好,开放的外耳道和乳突腔大小介于正常外耳道与传统的乳突轮廓化的术腔之间。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开放式乳突手术中,采用两瓣法外耳道成形、自体骨粉充填乳突腔行外耳道后壁重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韩跃峰 王晓敏 陈德尚 李慧 张明洁 许彬彬 刘学宝 马士崟关键词:耳外科手术 开放式乳突手术 外耳道后壁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