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峰
作品数: 12被引量:103H指数:6
  • 所属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程

相关作者

范炳全
作品数:146被引量:1,16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交通工程 变分不等式 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 交通流
吕智林
作品数:85被引量:503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研究主题:微网 微电网 控制策略 最优潮流 粒子群优化
高峰
作品数:115被引量:956H指数:17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实证分析 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 微观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
周翔
作品数:39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研究主题:轨道交通网络 交通发展 设计实践 多模式 交通规划
范海雁
作品数:40被引量:185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公共交通 汽车 可靠性 轿车车身 汽车冲压件
冷水机组的替代工质性能研究
该文主要进行了HFC134a和R407C在冷水机组中替代HCFC22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探讨了冷水机组中以HFC134a替代HCFC22时使用螺杆式压缩机的优越性.由于非沸混合制冷剂自身的特点,在泄漏时与单工质有一定区别....
张林峰
关键词:冷水机组HCFC22HFC134AR407C节能技术
文献传递
公交网络系统优化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在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众多内容中,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是其核心内容。它决定着公共交通营运范围,决定着网点分布和相互之间的衔接交叉,是其它内容的基础。本文在分析了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影响因素和国内外的优化方法后,首先研究了拥挤公交网...
张林峰
关键词: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交通影响下的城市中心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交通对于城市中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反馈作用。本文分析城市中心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形成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城市中心内部相互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多中心之间相互竞争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软件进行实例仿真模拟;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知利用交通可以刺激或抑制城市中心的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城市形态和稳定的城市结构。
张林峰范炳全严广乐吕智林
关键词:自组织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城市形态
基于HLA的城市交通综合通用仿真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HLA的、开放的、可以适应ITS不断发展的城市交通仿真体系结构,并讨论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实现的方法.该系统能集成各类交通仿真应用,以构造大型复杂的城市交通综合通用仿真系统.
吕智林范炳全张林峰
关键词:城市交通计算机仿真
城市交通发展的国际考察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对世界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世界大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不同城市所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了考察 ,并对我国的交通发展提出了建议。
高峰范炳全张林峰
关键词:城市交通大城市
基于多Agent的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智能控制策略被引量:9
2004年
文中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入口匝道智能控制策略,它基于系统论的思想,把协调控制策略引入到入口匝道控制中,建立了一个包括多个入口匝道控制Agent和一个协调Agent的多Agent系统。这种分布式协调智能控制更好地适应了高速公路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吕智林范炳全张林峰
关键词: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多智能体
公交网络换乘矩阵的分析与算法被引量:37
2003年
居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时 ,换乘次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公交网络中的换乘距阵的建立方法 ,给出相应的算法 ,并分析其数学特性。
张林峰范炳全吕智林
关键词:公共交通网络
灰色BP网络预测方法在公交客流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3年
本文将BP网络模型与灰色系统预测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公交客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有自组织 和自学习的功能,可以根据每次学习误差的不同,不断调整学习速率,加速收敛过程,充分排除数据样本 的随机性影响。与传统的公交客流量预测方法相比,本模型预测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
范海雁范炳全张林峰
关键词:客流预测BP网络客流量自学习自组织随机性
基于梯度法的OD矩阵估计和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以交通规划软件EMME/2为平台,在拥有合理的原始矩阵和一定数量的路段实测流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梯度法(最速下降法)求出OD矩阵估计.结合具体的课题研究应用情况,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实际路网.
吕智林范炳全张林峰周翔
关键词:梯度法OD矩阵估计EMME/2
基于双重限制的公交网络SUE配流模型及算法被引量:6
2005年
考虑站点泊车容量和运送能力双重限制条件下的公交网络系统随机平衡分配问题,建立了与其相等价的数学规划模型,并提出有效的迭代算法.由于线路容量的限制,会导致乘客的过载延迟,车辆排队会使过载延迟进一步增加.在该模型中,乘客的过载延迟时间可由相应容量约束的拉格朗日乘子计算得到,车辆排队延误时间由排队论的理论求得.最后,实例表明该模型和算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张林峰范炳全马良吕智林
关键词:公交网络随机用户平衡